2024年第四季度影響力圖書推展 站在歷史高度 講述時代變遷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4年第四季度影響力書單如期公布,延續一貫的宗旨和分類,從7個不同領域(主題出版、文學、人文社科、藝術教育、生活科普、財經和童書),甄選出148種圖書,以出版時間先后為序呈現。本書單在向出版機構征集季度新書目的基礎上,參考各大新書排行榜,經過多輪篩選而成。歡迎您繼續通過《中國出版傳媒商報·閱讀周報》、“好書探”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與我們互動,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主題出版守正創新
主題出版如何貼近讀者,讓讀者喜聞樂見,是當前該類圖書策劃的重點與難點。第四季度主題出版類好書,在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方面有集中呈現。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七十五年畫輝煌——長卷里的時代變遷》,用圖文“對話”的方式,將百姓的日常生活與時代變遷緊密相連,立體、全面地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文教、“三農”、婚育、科技、生態、交通、經濟、社保8個方面的發展變化及取得的輝煌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季度主題出版圖書聚焦國家大政方針及重大工程,將其成果展示在讀者眼前。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黨智慧: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長期執政》圍繞中國共產黨如何承載初心使命、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構建黨群關系“同心圓”等八大主題展開。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國減貧學研究》以中國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偉大實踐為學理基礎,系統闡釋中國減貧學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科學方法,從學理上揭示中國減貧實踐蘊含的理論邏輯和世界意義。《中國工程創造》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精選我國36項古今重大工程,如長城、大運河、“兩彈一星”、三峽工程、載人航天工程、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等。每項工程以短小精悍的文字開篇,以大場景高清圖為主要形式,展示工程概貌、重要價值等。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昆山景象》,作家何建明深入昆山考察、采訪,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昆山發展事跡,回溯昆山之路“筑路”全過程,書寫當前昆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展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昆山景象。
用文學彰顯時代變遷
第四季度文學類好書,有多部站在歷史角度,冷靜講述時代變遷的作品。花城出版社的《不舍晝夜》,是作家王十月積蘊15年、致敬《西西弗神話》的誠意之作。小說講述了一個關于人的成長,時間的流逝,以及命運的流變的故事,書寫了從20世紀70年代至2023年間近50年的時間跨度內個體生命的歷程與時代變遷。《阿包》由廣東人民出版社推出,一個叫阿包的女人自述她“牲口一樣的命運”。她幾乎不識字,通過手機語音轉文字,再手寫謄抄寫成這本書,記錄自己輟學、被拐賣、被詐騙等經歷。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揚兮鎮詩篇》,書寫一個虛構的浙西小鎮和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的日常和離合,但卻真實呈現著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故鄉面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天著春秋》是王樹增全新的歷史紀實力作。作品以夏商至春秋間每一場重要戰事為背景,描繪出朝代更迭、王權興衰、家國紛爭、諸侯并起的繁盛歷史圖景。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雅各布之書》是“文學女巫”奧爾加·托卡爾丘克顛覆常規的野心之作。這部千頁巨著基于真實歷史事件創作而成,是托卡爾丘克迄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盛贊為“印象至深”的杰作。
從人文社科書中品讀“得與失”
歷史長河中,王朝的興衰、文明的起落、個人的掙扎與成長,無一不體現著“得與失”的循環往復。文學作品是人性探索的鏡像,第四季度人文社科類圖書中不乏描繪“得與失”的佳作。郭建龍的《失去的三百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追溯從地理大發現到1840年這300多年里,中國的開放與失敗,曾經的盛世到后來的衰敗而被動挨打,這個歷史期間的得失與經驗教訓。
此外,第四季度人文社科類圖書中還有文人學士的卓識與隨筆佳作。由團結出版社推出的《尋覓書香:聶震寧閱讀新論》,是著名出版人、作家、閱讀學專家聶震寧的人文隨筆集,收錄作者在全民閱讀推廣與實踐方面的最新思考與感悟。全書共分三輯——演講訪談、尋覓書香、閱讀賞析。中華書局出版的《文脈的演進:中國古代文學史講錄》,為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引馳教授有關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講錄。全書融匯歷代文人學士與海內外學人的作品、卓識,文學情懷貫穿始終,打破定說,時有創見。同時,人文社科類圖書中還有開辟新視角佳作,《反思無人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是全面思考無人機的開拓之作。書中從技術與戰術、精神與心理、法律與倫理等多個角度,審視無人機如何深刻改變著戰爭的進行方式和行為邏輯。由此,作者進一步探討了無人機戰爭對戰爭法、戰爭倫理的全新挑戰,以及對未來人類和政治的深刻影響。
除上述提到的主題出版、文學、人文社科類別的佳作外,藝術教育、生活科普、財經和童書類別在第四季度佳作迭出,詳情請看“2024第四季度影響力圖書推展”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