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冰:我寫歷史小說的追求
現在寫歷史的作品很多,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傳記,歷史教科書型的,嚴謹、真實、有知識含量,但說教、論證味濃,讀起來較為枯燥。另一種是戲說的類型,借用一點歷史影子,編織故事,這類作品故事性強,但沒什么知識含量,其實是屬于小說。下面以《影響中國的古代科學巨匠》這套書為例,談談我寫歷史小說的追求。
第一,我寫的這些小說,是寫歷史人物及他們的代表作,努力做到真實有據,并非戲說。
也就是說,書中的歷史名人,都有據可查。在這一點上也和編輯達成了某種默契,這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查史書,仔細核對,保證準確。每一篇都仔細校正過,有認真的編輯在細節上把關,更能讓我注意把人物寫得符合歷史。他們付出很多額外勞動,即使這樣,也還可能出紕漏。但我們努力盡心盡力。
第二,在保證內容符合歷史的前提下,我想用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形式——短篇小說,寫真實的歷史人物。
有人會質疑:小說是虛構,編織故事,你的作品強調寫真實的人物,不能隨意編造,這二者不是矛盾嗎?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我確實動了腦筋,下了不少功夫,摸索出一種“綠葉襯紅花”的寫法:真實的歷史人物不能編,要有歷史依據,保持原汁原味。但是,我在小說里設計了與歷史名人同時代的普通人。從他們的視角,通過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命運故事,襯托歷史名人。他們的故事是可以編的。故事中的普通人和我們比較接近,編織他們的故事,既可以寫生動,又可以拉近歷史名人和我們的距離。
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是人們熟知的“蔡倫造紙”,我寫的小說叫《鑄劍師傳奇》:年輕的鑄劍師湯云峰,籍籍無名,帶著家傳的“古劍”來到京城,但無人識貨,連連碰釘子,他便想到一個怪主意,闖京城的“寶劍鑒賞大會”。幾經周折,他遇到尚方令、皇家鑄劍閣的最高長官蔡倫,蔡倫鑄造寶劍天下揚名,人人皆知“蔡侯劍”。兩個鑄劍高手碰撞,湯云峰被蔡倫的人格感動,拜蔡倫為師,成為蔡倫最信任的人,參與了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整個過程,目睹了蔡倫的天才智慧,經歷了蔡倫的悲劇人生。
又比如《傻子金疑案》,是寫明代發明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這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展現了中國17世紀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我在查閱歷史資料時,查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黃銅外表像黃金,因此當時有人用它當作黃金騙人,叫做“傻子金”。
我在《傻子金疑案》中,寫京城一條街出現了利用“傻子金”詐騙的連環案,捕快彭帆奉命破案。他尋蹤索跡,追捕煉傻子金的人,追到了宋應星家。一開始他懷疑是宋應星干的,等他接觸了《天工開物》,才發現宋應星是發明家,同時也發現了造傻子金的疑犯……通過破案的傳奇故事,介紹了《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的人格。
第三,我想講講為什么選擇短篇小說這種形式。
寫歷史人物,用長篇或中篇小說,也可以寫得有趣、吸引人。我卻選擇了短篇小說這種形式,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短篇小說,單篇看起來短(我寫的小說一般7千到1萬字),每個短篇是一顆珠子,但一篇篇綜合到一起,就形成氣勢,成了一串明珠,氣象萬千,寫“短”反而能達到“大而全”的目的。《影響中國的古代科學巨匠》這套書共計5本,幾十篇短篇小說,基本上把中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們的發明創造及代表作全囊括在內。看了這套書,就可以大體了解我國古代科學名人名著的全貌。這些內容如果用中篇、長篇表現,恐怕至少要上百萬字。用短篇的形式,反而知識含量大。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得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2、短篇小說短小精悍,采用橫切面的方法,抓住古代科學巨匠一生中最閃光的經歷、最重要的代表作來寫,重點突出,更能顯示出名人的光彩。比如《藥童小草》一冊,通過5篇懸疑故事,寫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五位中醫,包括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孫思邈《千金要方》、華佗的麻沸散和扁鵲的號脈。通過這一本書,讀者可以了解中醫大家的面貌。
3、寫小說,把人寫好最為重要。人寫活了,故事就生動。創作這些小說時,我也力求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努力把人寫得有血有肉。
比如寫數學家祖沖之,他最大的貢獻是圓周率,介紹圓周率自然是小說的重點。但祖沖之不是“書呆子”,他還有文學愛好,編著了傳奇故事《述異記》,我們熟知的“王質爛柯”的典故,就出自這本書。他還制造了已經失傳的“玩具”欹器,他的生活很有樂趣。
比如寫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我查閱資料,發現他搞了這樣好的發明,卻受到舊印刷業的排擠和壓制,活著的時候沒見到活字印刷的廣泛應用。直到后來,通過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介紹,活字印刷才得以推廣。我猜想這位發明家在生前一定很寂寞、很痛苦,所以我在小說《叫賣小泥塊的狂人》中,寫了他發明活字印刷的過程,描寫了他為推廣活字印刷的嘔心瀝血。
又比如賈思勰寫《齊民要術》。這可以說是一部農業科學技術巨作,是中國最早的農書,涉及農、林、牧、副、漁各業。有趣的是,他談“食”很細致,講了酒、醬、醋肉醬、魚醬、榆子醬、蝦醬的制作,還講了用“土冰箱”儲存蔬菜的方法。圍繞“食”容易編幽默故事,于是我圍繞《農政全書》,寫了廚師、強盜和官員的故事,努力把人物寫得幽默滑稽。
4、寫短篇小說最常用的手段是設置懸念,最后一步步把扣子解開。這樣能大大加強故事性,我喜歡采用這種方法,在這套作品中篇篇設置懸疑,讓故事情節吸引讀者。
總之,我希望能用生動的小說吸引讀者,努力做到“小說有奇趣,巨匠是真人”,讓讀者在快樂閱讀中學習傳統文化。創作《影響中國的古代科學巨匠》,需要閱讀大量歷史資料,也使我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