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從施蟄存“年譜初編”到“年譜”
    來源:文匯報  | 沈建中  2025年01月21日12:57

    1990年代前期,李子云與柯靈夫婦每月都在復興中路瑞金路口的一爿小飯館午餐,有道點心“飛餅”,頗得柯靈夫婦青睞。我受邀幾乎每次參加,聆聽他們閑談,深受教益之馀,也會說些自己的想法。李老師正籌辦《上海文化》,又策劃現代文學史料叢書“世紀的回響”,邀請施蟄存先生為顧問,有時讓我捎信;在她的“將20世紀現代文學史作巡視性回顧”的感召下,我居然躍躍欲試。她為我分析,建議我從搜集施氏舊稿起步。柯靈先生對我鼓勵有加,當我提起他在《夢中說夢》里為施先生仗義執言,他說,早就想寫寫施先生,可還沒動筆;眼下對施先生的研究,處于小說創作的階段性評論,與他對上海文學作出的杰出貢獻不能相稱;他的雜文寫得尤其好,可惜沒結集,如今編印舊稿的叢書很多,而他的舊作都沒趕上。

    其實1980年代,香港劉以鬯主編“新文學叢書”就曾向施先生約稿,施先生原擬編《舊篋集》,也是舊稿遲遲未能檢得而錯過。雖然我有近似想法,尚在懵懂狀態,經李老師、柯靈先生點撥,心里好像有點清晰,從而想起施先生教我,治學“閱讀面要廣,見多才識廣,基礎大金字塔才高”。我開始熱心于施先生的文學作品,從新詩、散文到小說,得到什么就讀什么,還購置一套《現代》影印本。從那時起,凡在報刊上讀到有關施先生的報道、評論,我都作復印剪貼,這個儲備資料的習慣,讓我后來很受用。

    兜了一大圈,視野變寬了,可要起步研究,學力尚有不及。如何獨辟蹊徑,尋找適合的研究路向,讓我頗費思忖。雖然有應國靖《施蟄存傳略》《施蟄存年表》,可這項研究的基礎資料遠遠不夠充分,還沒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拓展性研究;大約就是我見施先生勸人“不要多寫關于我的文章,寫的人多了,變不出新論來,就沒多大意思”的由來。

    當時位于南京西路的上海圖書館,包括徐家匯藏書樓報刊庫,都遷至淮海中路。新館設有近代文獻閱覽室,等候借閱的時間大大縮短,我如魚得水,讀到沈從文《我們怎么樣去讀新詩》《論中國創作小說》,另有他主編的《大公報·文學副刊》上有關施先生小說的書評,那些熱情的批評,激發了我的勇氣與興趣,準備以文獻為目標,有系統地搜集、整理有關原始文本材料,為進入考索與解讀的領域打下基礎。

    1998年初春,承三聯書店吳彬女史高誼,推薦我參與林祥主編的“世紀老人的話”叢書的撰寫,由此拙著《世紀老人的話·施蟄存卷》問世。書內“小傳”“訪談實錄”,都用心寫作,且注意系統性敘述。按叢書體例,有個千字的“大事年表”,可我一發而不可收,撰寫了三萬字的《施蟄存年譜初編》,附于書尾。當時撰述頗有拓荒體驗,長期以來,有關施先生的資料龐雜零散,記錄有同有異,個別說法互為牴牾的也有。為此費時三年,業馀時間大半都在圖書館度過,從找尋素材入手,點滴累積;而具體問題,很多是在施先生幫助之下,逐一探究梳理,如生辰,名、字、學名,中學畢業時間,任教多所學校的薪水情況,還有多種未完稿、未刊稿和遺失稿題名,以及編《大晚報》副刊之經歷,不可勝數。當時囿于叢書體例、篇幅,未能詳盡,可作為研究性文本,印行二十馀年來,在寫作方法、過程和搜輯史實的開拓層面上,姑且有些自得。接著撰著《世紀老人的話·賈植芳卷》,亦寫作《賈植芳年譜初編》附于書末。對我來說,不僅是迎難而上的課題,也能促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研究方法,提升專業的學術能力與識見。

    此后手頭并沒空落,因尚存搜集到而來不及在“年譜初編”上使用的材料,想到如何避免在研究中的隔靴搔癢現象,越來越有感于基礎層面上的資料貧乏。我想,如果有一部相對翔實的年譜,則可為這座研究大廈打下堅實地基。我就在“初編”的基礎上,開始編撰“年譜”,可很快就因準備不足而做不下去。

    蔣天樞編撰的《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堪稱典范之著,老輩恂恂謙厚地在題識里寫道:“所知粗疏缺略,不敢名曰年譜,故題編年事輯。”如此學術風范,不僅使我尊崇,且指明這類文體從屬年譜,也可說是年譜類的分支體裁。經再三考慮,按照初始定位的作為研究性文本,以及規劃設計的撰述體例、編纂方式,確定書名為“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

    早在1989年元宵節后,起潛老人赴美開會前夕由京返滬,我侍方行先生在老人書齋晤談,見案上李仲閣編《中國歷代名人年譜目錄》內有顧老作的序,出于好奇便借回迻錄。至初秋,吳織老師告訴我顧老已返滬,我即趨謁,老人為我作了講解。這篇序,對我以后的撰述產生了影響,給了我很多啟迪。這年秋冬間,我赴京,在中國書店購得羅爾綱《困學集》,這本“為學記”所介紹的治學經驗,樸素、細致又敞豁的風范,吸引了我。返滬后讀至1930年他從中國公學畢業后“幫人家做抄錄工作”,這“人家”具體指導他作校勘辨偽,勸他研究中國近代史。“人家”是誰?很好奇。1996年初次拜訪羅老,請教時問及“人家”,他邊笑邊取出《師門五年記·胡適瑣記》賜下。后來羅文起老師寄下《湘軍兵志》,我購讀《羅爾綱文選》等,受教頗夥。當建構“編年事錄”之撰作方法時,想到羅老的考證之法,對古代紀傳體、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在編纂上取長補短地改變,確立“綜合體裁”的撰史新方法,值得效法。

    我擬訂以編年體例為經,以紀實體裁為緯,考索事跡細節,把適用的零碎材料組織串連起來,構成其畢生行誼,置于二十世紀歷史大框架中來展現,體現自我思考、認識,以及探究史實的價值取向;并希望這部研究性紀實文本,能夠類比年譜而更易讀,又類似傳記且編年更規整;在撰述上“事錄有據,錄有所源”,擯棄“演義筆法”,做到聽聞的就是聽來的,見諸資料的就是抄來的;假如繪聲繪色得像自己親聞、親見和親歷似的,豈非穿窬。

    所搜輯的材料,除了施先生的日記、書信和作品之外,尚包括文學史、學術史、教育史、出版史、地方史、抗戰史等相關資料。其與魯迅、周作人、茅盾、郭沫若、郁達夫、朱自清、沈從文等往還,像信件、筆記、傳記、年譜、全集,凡目力所及,有的放矢地引錄要旨,如“《莊子》與《文選》”“第三種人”“《關于〈明天〉》”等史實,可一目了然。并摘錄陳年報刊評論,包括非常年代的另類史料,還適度摘引舊時小報之流言,進行辨識,可觀所處情勢。諸如此類皆采取綜合應用、有機互證之法,激活已入囊中的材料,融合敘述于編年之中,盡力依據歷史文本和時代語境作貼切運用。

    這期間圖書館查閱顯然是重中之重,多少有點“讀書破萬卷”的抱負,以求實踐讀書得間、博洽多聞的志愿,目標是把施先生的著譯和所刊文章的版次、期號、篇目、署名,查究清楚。雖說撰述“編年事錄”,可撰述過程恰似在編一份施先生的全集篇目。又從施先生的出生地杭州起,蘇州、松江、慈溪、長沙、貴州、云南、香港、福建等,凡他經過之處,均為尋訪蹤影必到之站,并寫作《遺留韻事:施蟄存游蹤》,編輯整理《北山談藝錄》《云間語小錄》《北山談藝錄續編》《唐碑百選》《閑寂日記、昭蘇日記》《施蟄存序跋》《雨的滋味》《從北山樓到潛學齋》并出版。這些階段性成果,如同構造大廈那樣添磚加瓦,都為我的撰述打下穩固地基。

    如此費了十二年的工夫,奮力得125萬字,撰成《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201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初版后,我仍為增訂而持續閱讀文獻,日積月累地搜集資料。同時選編《北山譯雨》《文飯百衲》《施蟄存詩卷》,編定《施蟄存集古文錄》擬目,可皆因延宕而錯失出版良機;好在拙編《北山樓金石遺跡》得以印行,更使我增訂拙著的信心倍增,可稱“糧草先行”。

    正在著手增訂“編年事錄”的2018年秋間,接到杭州師大人文學院洪治綱院長邀約,命我撰著《施蟄存年譜》,真是喜出望外。我早有志于撰述施氏年譜,畢竟“編年事錄”與年譜是不盡相同的兩種文本形式,編纂要求與目的顯然迥別,而學術規范和方法卻大同小異。

    年譜以及編年事錄都為傳統的史學體裁,就是以爬梳文獻、揭示史料來弄清并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通常以編年體記載人物生平事跡,依據譜主或傳主的文章著述、文獻資料所載記錄,加以嚴謹考訂,甄別真偽,合理取舍,進而按時編次。相對而言,從承繼文史學傳統性來論,編年事錄這類文體的編撰方法,與年譜息息相通,撰述周詳,敘述多直接引文,旨在構建史實現場感;更重要的是可對傳主生平細加考索辨析,是賦有考證特征的研究性傳記文本。而從傳統年譜的體例、規范、考索方面來論,則要求更規整、更精練。行文往往述而不作、敘而不議,句型句式更為簡明精準,提綱挈領,言簡意賅;對譜主行誼有相對的明確、肯定性,屬于樹碑立傳式的文本。

    歷來撰述年譜的學術傳統,非常重視“精審”功夫,“用繡花針的細密功夫來搜求考證他們的事實,用大刀闊斧的遠大識見來評判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則是我所期盼的著述境界,于我又是一項學術挑戰,心愿謹慎從事。我將2012年后所得的十來袋素材,細加整理出適用的電子文檔資料,擇取重要并精準應用,正式投入撰作“編年事錄增訂本”,依然體現研究性理念、紀實性方法,強化引文之原則,著力豐富內容、細節,繼續校勘相關文本;既反映他所處時代氛圍和學術思潮,也觀照不同時期變化的批評語境。經過多年的探索,我越來越認識到魯迅文本性的影響是空前巨大的,與社會潮流緊密相聯,也在增訂時體現了我置重時事背景與文化環境于這方面的研究。

    此番增訂所使用的材料,大都已進入公共領域,基本上是棲息在圖書館、數據庫,或散落于市肆網站;也有最近新出、新見的材料,起初露面模糊或隱蔽,過數年后流轉方露真相,皆為我撰述的增益良機。

    畢竟聞見有限,在恪守“不知為不知”之訓的同時,明白貪多求全并不可取,撿到籃里未必是菜;而搜采信札、日記以及未刊私稿、手抄稿更需辨證,因其文體主觀感情色彩相對濃厚,時有發生離實際相去甚遠的情形,盲從的后果極為可怕;還要警惕低級庸俗的小報書刊之造謠,如果是非不分,為著獵奇搜求隱私,輕信侮辱性謠傳而抄引入譜,勢必跌落以訛傳訛的泥沼而詆毀譜主。編纂豈能道聽途說,一份證據說一份話,亦適用“疑罪從無”原則。這就要披沙簡金般的辨偽考據,致力于擷取精華的剪裁功夫。

    “編年事錄增訂本”對原先的失察失誤皆嚴肅糾正,刪減近10萬字,增補了60萬字,成稿177萬字,為致敬施蟄存先生誕辰120周年,已由華東師大出版社印行。我再在此架構上梳理譜主行跡,參照傳統年譜的范式從事寫作,致力于嚴格的清晰的文本轉變、敘述調整和妥善撰作,耗時近六年撰成《施蟄存年譜》,得50萬字,最近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從施蟄存“年譜初編”“編年事錄”“編年事錄增訂本”到“年譜”,在這二十馀年間,正是圖書館檢閱方式的轉型期,由抄寫、復印、相機翻拍、手機拍攝到輕松下載;由查檢目錄卡片、一頁頁翻閱原刊、一盒盒觀覽縮微膠卷到電子屏檢索,直至訪問數據庫。一路走來,享受便捷,衷心希望各類數據庫更加公益性地開放。但數據庫僅僅是服務學術的工具,研究質量上不可因速成而下降。

    謝泳長期關注網絡時代的治學,觀點坦率,“輯佚工作的收獲很多,中國現代文學尤甚”,“其中的許多工作是通過機器來的”,“機器瞬間能找到的史料,嚴格說就不是史料,是現成知識,現成知識只能是解決新問題的輔助史料”。因此,應有起碼的學術追求和目標,不能滿足于一般的輯佚,何況凡進入公共領域的材料都具共享性,無佚可輯,大可不必搶跑道。大家注意到“如今檢索這么方便,研究者斷章取義,胡亂發揮,是常有的事”,遑論有待于不斷完善的階段性著述,草率編印的偽本更不用說。倘若優劣不辨,盲目引用,極易沾染移花接木之疾。謝泳又說得通透:“有些學者,總能長篇大論,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那些長篇大論和高頭講章,總是要在別人已見史料或者原創結果上的延伸。”果如是乎?“演義筆法”泛濫,因襲徒標字數,則獺祭饾饤,助長了學術的泡沫化。

    葛兆光指出“對于他人的論著只選擇看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甚至把他人的論著當作‘資料轉運站’”,“完全不顧上下文語境,很少體會他人的研究思路、資料取舍、分析立場”;又談及“很多人不按照規矩、堂堂正正來讀書引書,而是拍拍腦袋,好像都是自己的新發現,甚至把別人說的話題做的課題拿過來,包裝包裝,改造改造,就算自己的”。有次在圖書館與我敬重的“冷板凳”長者攀談,不知怎的竟說起“文抄公”“文剪公”“文竊公”,老人家忿然說:“捧著我的書在竊思路、剽材料、偷字句,卻虛張聲勢、不懂裝懂,如何為人師表?”聞之軫慨。雖說“誰沒有年輕過”,可在繼承發展前輩的學術成果方面,應該理性地體味不同研究環境和條件的差異,學習前輩那種披荊斬棘地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連偉大的牛頓也有“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名言。可見,應切實提倡嚴格的學術倫理、樸實健康的研究風氣。

    有位學刊編輯在談及刊物質量下滑時說,當治學基礎與素養明顯不足時,在急功近利動機的驅使下,數據庫使用不當也會發生負作用,有的作者在面對唾手得來的檢索結果,會大驚小怪,望文生義地生搬硬套。他戲言,起初是“輯佚大兵”壓境學術報刊,近年“找碴大軍”伏擊學術陣地,罔顧過去式的階段性成果,抓來當活靶子瞄射,“更有一批人,完全不按學術基礎和規則,以一知充百知,拿放大鏡在別人身上找碴兒,只要找到一個碴兒,就證明我比你高明”(葛兆光《在舊傳統和新時代之間》)。因而時鬧違背常識、一知半解的笑話。

    看來關鍵是“蘿卜干飯”還要吃、“冷板凳”還得坐,以深入研究的學問支撐來檢索所需素材,注重運用新見史料得出自己嶄新的學術見解。我的體會是,要有大量閱讀文獻的基礎,只有讀書多,才能見識廣,才會激發問題意識,產生研究的驅動力。這樣就需要充實的資料論證,再在數據庫的協助下搜集潛在資料,把握源與流、表與里、因與果的內在關聯性,通過整體與局部、現象與本質的分析,著力打通新見材料在基礎層面與深度研究之應用,進行客觀的學術史評估,以寬廣視角去解讀、分析、判斷,感悟具有探究價值的論題,體現自我的鉆研賦能。

    回望撰述歷程,尚有意猶未盡之感。憶及1998年暑間看望施先生,他抬頭就遞來手上的書,說“胡從經送來的新書,你看看后面的跋”。讀了立刻想到先生早已有的誨教,而經過這些年體驗,則更明白。清人郎梅溪謂:“若不多讀書、多貫穿而遽言性情,則開后學油腔滑調、信口成章之惡習矣。”為學豈能如此,我的撰述向往走治學的“漁人之路”,期待像張文江教授解釋的那樣“行行復行行,包含著漁人一路的精進”,“‘忘路之遠近’極要”,而“山口‘初極狹才通人’,正是進入桃花源前的艱難境地,所謂‘黎明前的黑暗’,堅持走完最后的數十步,終于‘豁然開朗’而到達目的地——‘桃花源’”(《漁人之路和問津者之路——〈桃花源記〉解釋》)。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多多水多|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不卡|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 久久九九精品99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