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鄉村內涵及現代性面向 ——評韓春燕《啟蒙的風景——百年中國鄉村小說嬗變》
鄉土小說是百年中國文學最輝煌的部分,對鄉土小說的研究成果也很豐富。大體而言,研究者們多是立足于文化啟蒙或現實變革的視角,意圖將鄉土社會的變革與整個中國社會的文化和社會變革結合起來,表達對現代性的贊頌、思索或批判。韓春燕《啟蒙的風景——百年中國鄉村小說嬗變》將鄉村作為研究的基本出發點,目的在于展示百年小說作品中的鄉村狀貌及其變遷。作品的思想中心不是現代文化或現實政策,而是鄉村自身。獨特的研究視角讓這部著作顯示出充分的個性和價值。
其一,小型文學鄉村史的構建。該書“從鄉村文學中具體而微的鄉村入手,把鄉村作為研究標本”,致力于展現豐富的鄉村狀貌,包括自然、空間、語言、民俗、器物等多個方面,囊括了鄉村社會從現實到精神的多個側面,試圖對鄉村小說世界中的鄉村面貌進行全面還原。該著重心著力于“變”,將百年鄉村小說作為整體,以比較的筆法揭示出不同時期鄉村書寫的基本情況。因此,雖然受篇幅限制,該著所考察的作品數量還不夠完備和宏闊,但它實際上就是在對百年中國鄉村小說中鄉村面貌變遷的一種還原,或者說就是在構建一部小型的文學鄉村社會變遷史。在目前的同題材文學研究中,這種構建具有很強的創新性。
其二,鄉村審美的豐富融合。以文學中的鄉村世界為研究中心,必然會展示出豐富的鄉村生活圖景。該著考察百年鄉村小說,細致梳理了從魯迅到當下作家筆下面貌迥異的不同鄉村圖景。這些面貌以現實生活為主,自然呈現出多彩的鄉村生活風貌。比如鄉村“風景”,該著以典型個案的方式,從魯迅啟蒙視角下的“灰色”沉郁,到汪曾祺的“詩意”自然,再到張煒的現代性思想投射,展示了百年鄉村自然書寫的不同類型,揭示書寫背后的作家審美志趣,深度再現了百年鄉村小說的審美變遷歷史。任何生活畫面都不僅僅是生活本身,而是密切關聯著精神和思想。該著一方面通過“主題”章節的安排,對文學中鄉村圖景所蘊涵的各種思想主題進行揭示,另一方面,在分析各種鄉村生活圖景審美內涵同時,也時刻將它們與作家的思想和精神指向進行關聯。所以,該著的審美評鑒與思想分析共同構筑在“文學鄉村”這個中心之下。
其三,鄉村關懷的深度體現。《啟蒙的風景——百年中國鄉村小說嬗變》致力于研究文學鄉村世界,蘊含著從鄉村外到鄉村內、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立場轉換。客觀上賦予了鄉村世界在研究中更多的主體性地位,也傳達出作者對鄉村社會和鄉村人物強烈的關懷情感。從鄉村社會來說,毫無疑問,作為研究中心點,該著對鄉村面貌和形態的豐富呈現中融入了作者的深度關切。如對鄉村“空間”的分析,作者以比較筆墨展現百年文學不同時期書寫的鄉村空間,包括早期鄉村小說中荒涼破敗的“物質空間”,到今天改革下現代性的“公共空間”,都傳達出強烈的情緒乃至言辭的急切,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改善鄉村現實的渴望。從鄉村人物來說,也許是因為該著以“風景”命名,不適合專門來分析人物形象,或是考慮到人物形象問題太復雜,有限篇幅內無法做恰當的處理,該著沒有開辟單獨的章節來討論鄉村人物問題。但實際上,該著大多數章節里都融入了對鄉村人物的細致分析。“主題”一章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問題為中心,也傳達出對具有現代精神內涵的鄉村人物的期待。顯然,作者的鄉村關懷不只是停留在情感層面,而是與鄉村的改變和發展思想密切聯系在一起,內在蘊含著對現代鄉村面貌的美好期待。期待作者對鄉村人物形象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有以“百年鄉村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嬗變”為中心的研究著作問世。
在多元視角的透視下,研究對象才能得到更充分的解剖,人們對它的理解才能更透徹。《啟蒙的風景——百年中國鄉村小說嬗變》以鄉村世界為文學研究的中心,提供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既能夠讓我們更深入到小說文本,在具體細微的鄉村圖景中更深刻地認識鄉土文學書寫,也能讓我們在心靈上更切近鄉村文學世界,對現實鄉村世界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關注。
(作者系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