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與木增之交
云南麗江府土知府木增(1587—1646),納西族名阿宅阿寺,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1597)襲父職為麗江第十九代土司,又另以軍功歷任廣西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木增擅長書法,能詩詞,有《云薖淡墨》《山中逸趣》等數種著述。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二十五,徐霞客抵達麗江府。正月二十九,木增迎徐霞客移居解脫林。徐霞客在“萬里遐征”之前曾致函忘年交陳繼儒(眉公),眉公當時作了兩手準備,一封相薦尺牘由霞客隨身攜帶,另一封則另由驛站遞送。結果,隨身攜帶者喪失于霞客湘江遇盜的劫難中(見《楚游日記》),后者則順利抵達麗江木府。經眉公穿針引線,木增以納西族的隆重禮節款待了遠道而來的徐霞客。解脫林故址即位于今云南麗江市白沙鎮的福國寺,萬歷二十九年(1601)由木府在府城西北二十里的芝山山麓創建。
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七》崇禎十二年(1639)二月初六日有記:“(解脫林)寺當山半,東向,以翠屏為案,乃麗江之首剎,即玉龍寺之在雪山者,不及也。”文中“翠屏”,當即作者意中所謂“翠屏山”,《游記》下文尚有三處涉及,但似皆為“翠微山”之訛誤。民國《麗江府志》卷一《山川》著錄:“翠微山,在城北五里,白玉溪出其麓。此支抵象眠山而盡。《徐霞客游記》‘雪山之支東垂南下為翠微山’。”府志之轉述文字反而有所訂正,可見“翠屏山”之“屏”應為“微”,當屬霞客筆誤。
所謂“玉龍寺”,指的是位于今麗江市納西族自治縣城北15千米的玉龍村之北岳廟。始建于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歷代屢有修葺。現全廟占地2329平方米,由山門、花廳、廂房、鼎亭、大殿、后殿等建筑組成。南詔王異牟尋曾封“五岳四瀆”,北岳即指今天仍享有盛名的玉龍雪山,以此稱北岳廟,似乎順理成章。廟內今存一株唐柏,1993年公布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值得一提的是,有《游記》注者謂玉龍寺“今名玉峰寺,在麗江城北玉龍山下”,似有張冠李戴之嫌了。玉峰寺始建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已在徐霞客謝世59年以后,人與寺兩者不可能有所交集。
徐霞客為報答木增的殷勤優渥的招待,特意應邀撰寫《雞足山志》,還為木增所著詩文集《山中逸趣》作跋。不過霞客于后者特意運用一般人難以辨識的篆書書寫,且不盡規范,意在掩一般人之耳目。其原因是,文中有意將木增比附為上古傳說中的圣明君主虞舜,這雖有些不倫不類,卻能極大滿足這位“知詩書,好禮守義”世襲者的虛榮心理,也有作者難免于“世故”的一面。這篇跋文的寫作,旁征博引,有關掌故信手拈來,顯示了徐霞客非同一般的文史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