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戰爭與和平》的中國化表達和時代啟示
在那戰火紛飛的歲月,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壓過廣袤的大地,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傷痕。然而,正是在這血與火、愛與恨交織的漫長歲月中,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戰爭與和平》如一道璀璨的星光,照亮了人類前行的路。2024年12月,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際,國家大劇院推出首部原創音樂劇《戰爭與和平》,為我們講述著關于歷史、戰爭、和平與人性的永恒故事。
音樂劇《戰爭與和平》劇照
該劇通過當代視角,對“戰爭”與“和平”兩種生活、兩條線索進行交叉描寫,審視了戰爭與和平的關系,歌頌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更贊美了那些在認清生活本質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人們。音樂劇《戰爭與和平》不僅承載著托爾斯泰巨著的深厚底蘊,更在中國化的表達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時代的浪潮里留下深刻的啟示。
中國化表達:文化交融的藝術創新
音樂劇《戰爭與和平》的編劇、作詞喻榮軍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對托爾斯泰的百萬字巨著進行了巧妙的濃縮與改編。他聚焦于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等青年一代的人生遭際,力求在緊湊的劇情中保留原著的精神內核和思想深度。這種改編方式恰似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手法,舍去繁雜的枝蔓,直取事物的神韻,劇情變得更加緊湊而富有張力。
該劇的歌詞內容深刻而豐富,描述了宏大的歷史故事,還通過人物的內心獨白和對話,展現了戰爭與和平交織下的人性光輝。歌詞中多次提到戰爭與和平的對比,如《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反映了戰爭迫近的緊張氛圍與貴族社會的奢靡,而《在一起》則展現了和平年代的美好愿景。作品通過主要角色的詠嘆調,如安德烈的《犧牲》和娜塔莎的《你未曾離開》,深刻揭示了他們在戰爭中的內心掙扎和對和平的渴望。歌詞也反映了不同社會階層在戰爭與和平中的不同境遇,如皮埃爾的《我是一個多余的人》表達了因社會地位變化產生的糾結與疏離。
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古典文學向現代文學的轉變往往伴隨著語言的通俗化過程。喻榮軍將原著中較為晦澀的俄語表達和古典的敘事方式轉化為現代中國觀眾易于理解的唱詞。如開場合唱《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以一種直白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唱出了戰爭迫近的緊張感和對貴族社會奢靡的諷刺,用現代語言詮釋了原著中的深刻內涵。
音樂劇《戰爭與和平》中的音樂與劇情緊密結合,強化了劇情的沖突和情感的表達。在戰爭場景中,強烈的電子音樂和搖滾元素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緊張;而在和平時期,柔和的交響樂和俄羅斯民謠則營造出寧靜和溫馨的氛圍。每個主要角色都有其獨特的音樂主題和唱段,通過音樂的變化和發展,展現了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成長歷程。如安德烈的音樂主題充滿了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而娜塔莎的音樂則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和對愛情的渴望。娜塔莎的音樂動機從跳躍的鋼琴和弦樂逐漸變得穩重,反映了她從一個少女成長為一個堅強、成熟的女人的過程。
作曲家舒楠將俄羅斯民間音樂與交響樂完美融合,同時加入了電子、流行、搖滾和嘻哈等現代音樂元素,使得整部音樂劇充滿了現代感和創新性。這種音樂風格的多樣性不僅增強了音樂劇的感染力,也使得作品更加貼近現代觀眾的審美習慣。通過不同音樂風格的運用,該劇成功地營造出一種跨越時空的藝術氛圍,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不同文化元素的碰撞與融合。
俄羅斯導演阿麗娜·切維克以其敏銳的女性視角和深厚的戲劇功底,將這部音樂劇打造成了一部視覺與聽覺的盛宴。她巧妙地運用舞臺設計、燈光效果和多媒體手段,營造出了一個宏大而細膩的戰爭世界。在舞臺設計中,她融入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理念,強調“虛實相生”,在表現戰爭場景時,并非完全依靠真實的道具和宏大的布景來展現戰爭的宏大與殘酷,而是通過燈光、投影等手段創造出一種虛幻而又震撼的戰爭氛圍。光影交錯之間,仿佛能看到戰場上的硝煙彌漫,感受到戰士們的生死搏斗,這種“虛”的表現,卻能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
時代啟示:對當代社會的深度省思
音樂劇《戰爭與和平》讓我們反思戰爭與和平的意義,思考人性的本質與價值。在當今世界,雖然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但局部地區的戰爭和沖突依然頻發。音樂劇通過逼真呈現的戰爭場景,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戰爭帶來的毀滅和痛苦,從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該劇還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安德烈、娜塔莎和皮埃爾等人物形象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自己和周圍人的影子。他們面對戰爭與和平、愛情與背叛等人生抉擇時的掙扎與成長,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陰暗面。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考驗時,我們應該堅守人性的善良、正直等美好品質,不斷自省和成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音樂劇《戰爭與和平》的中國化表達本身就是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次成功嘗試。它將西方的經典文學作品與中國文化元素相結合,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如今,我們應該積極探索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推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積極尋找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的路徑,讓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保持對自身文化根源的尊重和傳承,不能迷失在盲目追求創新的潮流中。從更廣泛的文化交流角度來看,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鑒和融合也是推動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該劇還通過國際化的合作和交流,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自信。它讓我們看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些關于人性、關于情感、關于理想的主題始終是相通的。這種跨越國界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不僅促進了藝術的發展和創新,也加深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友誼。
音樂劇《戰爭與和平》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內涵,引發了人們對藝術價值的深入思考。它讓我們看到,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夠提供美的享受,還能夠啟迪人們的思想、激發人們的情感、引領人們的精神追求。它以其獨特的中國化表達和深刻的時代啟示,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更引發了人們對歷史、人性和時代的深入思考。
(作者系《民族藝術》編輯部副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