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吐芳滿乾坤 ——記12306“最強大腦”單杏花
彭文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鐵路作家協會理事,南昌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十余部作品集。曾獲全國鐵路文學獎、中國徐霞客游記文學獎、吳伯簫散文獎、劉勰散文獎、井岡山文學獎等獎項。
她說:“我只是大山中飛出的一只小鳥。”
她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她還說:“我要用技術去提升鐵路旅客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她,就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被譽為“12306背后最強大腦”的單杏花。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單杏花“時代楷模”稱號。
■ 要努力做那顆最亮的星星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歐陽修的這首《田家》,寫出了春天的鄉村之美,也勾勒了無數杏花唱春風的麗色嬌姿。
1974年3月,正是杏花芬芳之時,單杏花出生在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外和公村。這座肇基于唐代的村莊,僅有二十多戶人家,一眼看去,環村皆山。多少年以來,這兒只有一條狹長的崎嶇山徑通往外面,可想而知,在當時,閉塞的外和公村有多么的貧窮。
有幾人能想到,讀書對于家境窘迫的單杏花而言,曾經是那樣的“奢侈”。單家祖祖輩輩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日子過得異常艱難。兄長、姐姐先后不得不輟學務農,但單杏花不愿意放棄學習的機會,她搶著砍柴、放牛、插秧、割稻子,農活樣樣能干。她只有一個心愿:繼續讀書。
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村民尊稱他為“樹爺”。樹爺喜歡到單杏花家串門,他裝著滿肚子的先賢故事,其聲情并茂的講述,令年幼的單杏花沉醉不已。樹爺告訴她,每個人都像一顆星星,做人就要努力做那顆最亮的星星,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無數個靜謐的夜晚,單杏花一次次仰望蒼穹那一顆顆星星,似乎在尋覓什么。
那年,單杏花以優異成績考上了縣重點中學婺源二中(現天佑中學)。父親東挪西借,湊足了99元學費。父親苦澀一笑:“這些錢,都是鄉親們湊的,將來能考上大學是你的福氣。”看著這一堆角票,單杏花悄悄攥緊拳頭,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學,回報父老鄉親!”
有渴望、有憧憬、有遠方,這樣的人從來不畏前路艱險。1991年,單杏花被西安工業學院錄取為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從而成為外和公村的第一位大學生。山窩窩飛出了金鳳凰,小村沸騰了。村民沒有想到,三十多年后,這個“山妮子”將一次次點燃外和公村的喜慶禮花。
“夢雖遠,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第一次走出故鄉的單杏花來到了景德鎮火車站,真真切切地見到了火車。然而,從瓷都到西安的道路何其漫長,十七歲的姑娘背著重重的行李,在超員嚴重的車廂里站了三天三夜,體驗到了中國鐵路交通負重爬坡的滋味。單杏花不曾料想,有朝一日,她和伙伴們將為中國鐵路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學四年,單杏花一刻也不敢松懈,為的是拿到獎學金,以減輕家里的負擔。她無法像其他女同學那樣愜意地逛街購物,而是想方設法將生活成本壓到最低。在教室、宿舍和圖書館這“三點一線”間,單杏花爭分奪秒地學習,孜孜不倦地構建著其理想大廈。
1996年,二十二歲的單杏花如愿考入華東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個夜晚,單杏花靜靜地凝望著燦爛的星空,樹爺的話再次在耳際回響:做人,就要努力做那顆最亮的星星。
■ 第一張由計算機售出的火車票
1996年5月,鐵道部做出一項重大決策:改革傳統的售票方式,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改變鐵路客票發售和運營管理的落后局面。
一石激起千層浪。
機遇,仿佛一枚果實,神奇般地砸在了剛剛踏入華東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大門的單杏花身上。
這天,導師叫住單杏花,遞給她一紙公函,說:“這是鐵道部剛發來的通知,要求學校選派四名師生去鐵科院,參與鐵路客票系統的研發和推廣工作。”
單杏花十分意外,也很是激動。她忐忑地說道:“老師,謝謝您的信任。我剛剛入學一個月,怕是不能勝任這樣重要的任務。”
導師拍了拍單杏花的肩膀,微笑著鼓勵她:“你在本科階段學的是計算機,這次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又奪了冠,這足以說明你的基本功非常過硬。這次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你應該去參與。”
那是一個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年代,火車票還是硬板式,售票員得按照旅客的需求到票箱里找到相應的火車票,再打上鋼印和日期。人們出行,要提前到車站排隊買票,遇到節假日,幾乎所有的火車站都排起了購票長龍。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成為多少人沉重的心理負擔。單杏花對此深有體會,因為讀大學期間,她也是這購票大軍中的一員。
如果能為老百姓減負,解決買票難的老問題,那是怎樣的好事呀。單杏花的心中,有新鮮、好奇,也有一種使命感、一種責任感。她和其他二十七位來自全國七所鐵路院校的青年教師、碩士研究生加入了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成立的客票總體組,踏上了開發推廣鐵路客票系統統一應用軟件之旅。
嬌小、安靜、內斂的單杏花拼了,她猶如一個上緊發條的時鐘,夜以繼日地坐在計算機前鉆研。久之,夜深人靜時,聆聽單杏花盲打敲擊鍵盤的聲音成為團隊伙伴們的習慣,那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令他們愉悅。單杏花儼然是一位特殊的“鋼琴家”。
經過兩個多月的強化訓練后,同年12月,單杏花和幾位伙伴被派往九江火車站負責推廣客票系統1.0版,簡單地說,就是要將手工售票轉化為計算機售票。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
沒有師傅、沒有指導書、沒有任何倚仗,單杏花這根“嫩竹扁擔”挑起了重任,負責后臺和前臺的多個子系統。當時,網絡信息技術并不成熟,客票系統版本十分脆弱。她深知,自己干的是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一切得摸著石頭過河,一句話,盡管心中沒底,還是得沖鋒陷陣,背水一戰,因為沒有退路。適逢京九線開通運營,九江站的情況錯綜復雜。面對龐大的數據量,單杏花和伙伴們將車站售票窗口的計算機連成一體,運用自己設計的軟件,開啟計算機售票的試驗。他們晝夜調試系統,開發優化功能,這一實踐,被專家們稱為“九江站1.0版本”。
臨戰前的那個夜晚,單杏花坐在電腦前,看似一臉平靜,實則內心如錢塘江潮水澎湃。她有1000種擔憂,擔憂邏輯和數據出差錯,擔憂生成票庫出狀況,最擔憂的是,機器卡殼導致車票出不來……數據像一只只小螞蟻排列過來,等待單杏花的最后指令,她知道,這一鍵按下去,只有兩種結果,要么收獲甜蜜的果實,要么半個多月的心血付諸東流。
關鍵時刻,鐵科院電子所所長馬鈞培從北京打來電話,笑著鼓勵道:“小單啊,別緊張,遇到大事要有靜氣,大膽些,我相信你,你更要相信自己!”
于是,單杏花作了一個深呼吸,平復情緒,穩穩地一鍵按了下去。她當時并不知道,這一鍵,將書寫中國鐵路客運史的嶄新一頁,從此,持續百年的人工售票逐漸轉變為計算機售票。
第二天,九江站售票窗口通過計算機打出了第一張火車票。無疑,這是一縷嶄新的曙光。很快,南昌火車站提出請求,也要上線計算機售票系統。
作為京九線上唯一的省城火車站,南昌站的客流向來居高不下,情況更為復雜多變。由于售票窗口異常緊張,白天得用票箱售票,到了晚上11點后,單杏花和伙伴們才開始調試系統功能,往往要忙到凌晨三四點鐘。
誰知,麻煩還是來了。南昌站實行計算機售票的那天,剛剛運行了兩個多小時,系統就“罷工”了。頓時,擁堵在窗口前的旅客被點燃了情緒,敲窗聲、抱怨聲、叫罵聲如開閘的洪水涌來。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好把計算機抱下來,將票箱重新搬了上去。
經過仔細研判、診斷,問題癥結找到了,是南昌鐵路局數據庫參數技術問題,造成系統內存耗量過大所致。單杏花二話不說,當即與伙伴們開“夜車”,鏖戰通宵,重新建立數據庫,最終順利解決問題。南昌站的計算機客票系統得以成功上線。
由此,鐵路客票系統進入“開掛”狀態。2.0版本,實現了區域聯網售票,旅客可以在一個站點購買到區域內往返火車票;3.0版本,實現全國聯網售票;4.0版本,實現直達特快列車提前一百八十天預約功能;5.0、5.1、5.2版本的連續問世,使得鐵路客票逐步實現了自動檢票、電話訂票、實名制售票等功能。
科技創造了無數可能。而單杏花,一直是鐵路客票系統研發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2007年6月30日24時,隨著邊遠地區的最后一批火車站停止發售紙板火車票,我國完全進入全國聯網的計算機售票時代。
對于火車票的情感和認知,恐怕無人能匹比單杏花。她說:“火車票是人們進入現代工業文明的入場券。火車票的歷史,濃縮著一部工業史和現代史,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遠距離遷徙的方式。而排隊買票,似乎是被億萬人認可的旅行之前順理成章、天經地義又無可奈何的被動性勞動。”而現在,一切正在徹底改寫。
鐵路全面提速,動車閃耀登場。風馳電掣之中,全新的客票系統12306正闊步走來。
■ 鐵路的12306,中國的12306
1999年,單杏花研究生畢業,多家單位向她發出邀請,其中最令她怦然心動的是中國科學院的錄用通知書。
處于十字路口的單杏花,被馬鈞培所長的一席話打動了:“小單啊,這幾年你已經是客票系統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了,鐵路平臺如此廣闊,我們這個團隊就像親人一樣,攜手并肩,一起奔跑。留下來吧,留在鐵科院電子所!”
面對馬鈞培滿是期待的目光,單杏花這個婺源姑娘溫溫柔柔地說了一句:“好的,那我就留下來吧。”
平平淡淡一句話,卻是最莊重的承諾。這一承諾,便是二十多年的夜與晝、風與雨、熱淚與深情、耕耘與花朵。單杏花的名字,將與一張張車票心心相系,一往而情深。
“嫁”給了鐵路客票系統的單杏花,迅速成長為鐵科院電子所的核心技術骨干。與此同時,鐵路客票系統自從上線以來,歷經三十多個大版本、五百多個小版本的更新升級,逐步實現了從售票窗口到網絡大平臺的華麗轉身。
更多的驚喜發生在未來的路上。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向縱深發展,“互聯網+”成為大勢所趨。2010年前后,單杏花及其團隊開始研發鐵路12306互聯網售票系統。2011年6月12日,中國鐵路12306系統正式上線啟用,用于京津城際鐵路北京南站至天津西站之間的高鐵互聯網售票。這一事件,標志著中國鐵路客票從此開啟了電子商務時代的帷幕。
鐵路12306系統,全稱是:中國鐵路客票發售與預訂系統。它具有車票預訂和在線支付、改簽、退票、訂單查詢等諸多功能,一網在手,走遍全國。“12306”這個名字緣何而起?單杏花對此解釋說:政府服務咨詢電話都是由“123”開頭,“123”也是人們合力攻堅時經常一起喊出的號子,“6”的意義則不言而喻,也就是“六六大順”之意。祝福每一位南來北往的旅客出行平安,祝福天下歸人吉祥如意,這就是“12306”的不變初心。鐵路客票系統網站、手機App,有個統一的名字:鐵路12306。
起步之初,單杏花提出建立“異步交易排隊系統”的概念,也就是:把12306網站設計成一個大超市,根據訪問量變化開啟多個“收銀臺”,將每個購票者分配到不同的“收銀臺”前排隊,以減少擁堵。類似這種理念,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星星,照亮了單杏花的探索之路。
作為項目負責人,單杏花已經把加班和熬夜當成了家常便飯。她習慣了在萬籟俱寂的時候到戶外走一走,做一做擴胸運動,看一眼蒼穹之上的星星。樹爺的話依然縈繞于耳際:做人,就要努力做那顆最亮的星星。她在心中默默地念著:樹爺,您放心,杏花一定要做一顆有溫度、有光亮的星星。燈光下,單杏花如是寫道:“我們不僅是屬于太陽的人,更是屬于星星的人。我們的星星,就在我們信念的旗幟上。”
是啊,有信念的人,才有方向,才會活得明白而富足。讓旅客再方便些、再方便些;讓千家萬戶體驗更美好,一道享受中國鐵路改革發展的成果。這,就是單杏花二十多年來矢志不渝的追求。
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每到春節前后,便要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的人口大遷徙。2012年,鐵路12306第一次經歷春運大考,點擊量瘋狂上漲,系統幾近崩潰。單杏花帶著團隊核心骨干幾乎是全天候守護著系統,唯恐有纖毫差池。他們白天跟蹤系統運行狀況,分析壓力最大的環節,思考解決方案,優化系統;深夜,待系統停售后,他們又馬不停蹄地上線進行全面測試和升級,每每忙碌到次日凌晨,稍微休息兩三個小時后,又投入新一天的工作。如此夜以繼日,周而復始,“新生兒”12306最終頂住了日點擊十四億次的壓力,高峰日售票量達到將近一百二十萬張,超出了原設計能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眾人抱薪的美善者,往往要應對更多的洪水猛獸。12306系統的成功上線,無疑動了某些牟利者的“奶酪”,第三方搶票軟件出現了。這些搶票軟件猶如高頻次、不間歇的“敲門機器”,破壞了公平和秩序,并存在多收旅客退票手續費、改簽費等情況,還有可能導致12306系統崩潰。
一場沒有硝煙的攻防戰打響了。單杏花團隊與那些所謂的“搶票神器”斗智斗勇,針鋒相對地展開了長達數年的博弈。
為解決搶票軟件在旅客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其身份證注冊12306這一問題,單杏花團隊采取手機號碼驗證。第三方搶票軟件不甘示弱,卷土重來,很快破解這一新技術。單杏花團隊隨即推出圖形驗證碼,這一舉措確實攔截了“黃牛黨”來勢洶洶的進攻,但也給在網絡上購票的旅客造成“路障”,帶來無盡的煩惱。
在拉鋸戰中,單杏花意識到,要建立一個完整且不容易被攻擊或侵入的系統,何其難哉。但是,她堅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義終究要戰勝邪惡。
于是,12306風控系統登場亮相。風險分布、風險策略命中分布、風險攔截報警、攔截走勢等功能模塊,對于那些網上購票的“霸門者”和“加塞者”亮出“紅燈”,予以堅決拒絕。
于是,候補功能呼應民意,成為救場的“小飛俠”。只要旅客把購票需求提交到候補功能區,一旦出現余票,系統便會自動通知并完成購買。候補購票功能于2018年12月27日上線,極大提高了旅客購票的成功率。2019年國慶節期間,全國候補訂單有一百余萬,兌現率高達80%。2023年國慶售票期間,單日候補訂單最高峰突破1100萬單。
旅客有訴求,單杏花團隊必然有應答;旅客有需求,單杏花團隊必然給出新的驚喜。因為,車票是鐵路的請柬,“為人民服務”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
更為激動人心的時刻降臨了。2020年6月20日晚,全國鐵路普速線路實施從傳統客票向電子客票切換,這也意味著從此刻起,2000多座普速火車站徹底告別“紙質客票”時代,實現“電子客票”的華美蝶變。排隊購票的情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黃牛黨”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作為在場者,單杏花永遠忘不了這個光榮時刻。她用筆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監控大屏中,每一座車站都用一盞燈來顯示其狀態,當票制切換成功時,燈會顯示為綠色。看著一盞盞綠燈陸續亮起,直到整個屏幕都被綠色的燈光所覆蓋,這種壯觀的場景讓人震撼!”
征塵未洗,繼續出發。“讀寫分離、售取分離”“彈性擴展”“內存計算”“選座選鋪”……一項項技術和方法,被單杏花團隊逐個攻克,它們仿佛一個個美麗的音符,譜就新時代的磅礴之曲。中國高鐵成為一張國家名片,中國的鐵路12306同樣不輸任何國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獨領風騷。
鐵路電子客票是一種以電子數據形式呈現的鐵路旅客運輸合同,其法律效力與傳統紙質車票完全相同。如今,旅客只要憑借一部手機便可以完成購票,憑借一張身份證便可以完成從進站、乘車到出站的全過程,而無需提供車票信息。微笑浮現在每一個旅客的臉上,那是一種愜意和喜悅,也是一種自信和自豪。
時至今日,對于鐵路12306,可謂家喻戶曉,人人都離不開它。
不妨,用一組數據來說話:在12306系統注冊的用戶已經超過七億兩千萬人,年銷售火車票超過四十億張,首尾相連可以繞地球九圈,單日售票能力達到兩千萬張以上,在中國坐火車出行,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通過互聯網在鐵路12306系統購買車票。12306每年為鐵路節約售票成本至少三億元,每年為社會節約購票的直接交通成本至少一百億元。
單杏花說,作為一名中國鐵路客票人,我很驕傲,也很自豪。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全局。單杏花及其團隊,以12306為琴,彈唱著時代之戀歌。
■ 擇一業而無悔,只為清澈的愛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誘惑遍地的時代。
曾幾何時,單杏花同樣一次次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昔日的伙伴們一個個“跳槽”,創業之初的“二十八將”留在鐵路者寥寥無幾,更有企業開出巨額薪酬邀請單杏花加盟。最終,單杏花選擇了堅守,因為,在其心中,還有價值和道義。
她不能辜負老所長馬鈞培的殷殷厚望。
她不能舍棄那套命根子一般的客票系統。
她不能放下那一組組傳遞著旅客體溫的數據。
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承載著多少人的悲歡離合;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折射著一個時代的大變革大發展;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是民心,是人間冷暖炎涼。宋代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生逢盛世,她單杏花不能當逃兵,更不能丟下這份初心和使命,擇一業而無悔,只為清澈的愛。
出發吧,既然抉擇,那就繼續挺起腰桿,扛起中國鐵路客票系統的大旗。這日,單杏花在給上級寫的匯報信中寫道:“我堅信我們的客票系統完全有能力適應未來鐵路客運的發展需要……”
沿著鋼軌奔跑,有無限可能。
2020年10月,中國老撾國際鐵路票務系統專項項目組成立,單杏花團隊義不容辭地挑起了中國鐵路客票系統“走出去”示范工程的大梁。此后的一年中,單杏花帶領系統工程、票制票樣、電子支付等專業團隊開發出了一套全新的老撾客票系統,它具有基于微服務、高可用安全架構、全面支持國際聯運等功能。
此后不久,國鐵集團將建設雅萬智能票務系統的重任也交給了12306團隊。單杏花帶著伙伴們全面深入了解印尼的國情、語言、法律法規和管理需求,提出綜合運用“平臺+應用”架構、服務化應用和開源技術體系的主流系統設計理念。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搭乘雅萬高鐵的旅客享受到乘坐中國高鐵一樣的全方位信息化體驗。
2019年8月的一天,單杏花接到一項重要任務:鐵路12306系統上線扶貧商城,上線時間要求為當年10月17日。這個“商城”,是要借助鐵路12306的品牌效應和流量優勢,打造“鐵路網+互聯網+農產品上行”的創新模式,助力貧困地區企業和產品的宣傳、推介和銷售。從小飽嘗生活艱辛的單杏花異常興奮,終于能夠為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盡綿薄之力,這是怎樣的幸福和快樂啊。
說干就干,單杏花當即帶著團隊奔赴河南、陜西、寧夏、新疆等地進行調研,在十天的時間里行程8000公里,他們與商戶們坦誠相待、促膝談心、釋疑解惑、達成共識。當上線進入沖刺階段時,單杏花組織運營團隊幫助貧困商戶收集、制作圖片,維護商戶、商品信息,手把手教授快遞打單等知識。單杏花告訴伙伴們:“我們不僅要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更要為他們提供一種生活消費方式。”
2021年7月,12306扶貧商城更名為“12306鐵路商城”,它積極吸收引入了全國各地優質農產品,打造出“一城一品”“鐵路文創”等專區。一個網上的購物世界,為天下旅人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更為精彩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單杏花團隊還專門針對老年旅客設計了“鐵路12306手機App敬老版”,其操作流程簡單易懂,附有圖文使用教程,輕輕一點擊,就能幫助老年人輕松學會在線購票。2023年6月,鐵路12306成功推出“學生優惠資質在線核驗服務”功能。2024年8月,“學生預約購票服務”和“學生出行需求采集”功能落地生根。而“高鐵外賣”功能的推出,使旅客們坐在舒適的動車上通過手機點餐,便可以將全國美食“一網打盡”。
鐵路12306,好大一張網。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單杏花成功了。2017年,她光榮地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2022年,她成為北京冬奧會的火炬手。2023年,作為“最美鐵路人”代表的她,被邀請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文藝晚會。2024年,她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有誰知道,眾人眼中的“女神”單杏花,最想念的還是外和公村,那兒,有她的父老鄉親,有樹爺的先賢故事,還有一個女孩永遠的星空。
“每個人都像一顆星星,做人就要努力做那顆最亮的星星,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無數個夜晚,單杏花似乎又回到了故鄉的小院,聽到了樹爺的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