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君:真誠的軟弱
這篇小說確切的寫作時間是去年6月。時隔半年再來讀它,我感到我寫得軟弱無力,并且正在寫的小說也顯露出同樣的軟弱無力。它蒙著一層道德的面紗,里面的人物嘗試反思但很快被感傷的情調俘虜,落進了一個陳舊但舒服的套子里。這不是人物缺乏鮮明行動力的問題,是作者邊寫邊退縮,沒有也不敢直面現實最嚴峻的部分導致的問題——借用一個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學生的身份是便利的,但也許過于便利了,就像是預先留了退路,然后果然退了進去。好在,我敢說它是一種真誠的軟弱,因此才不至于完全站不住腳。而現時我們是否還需要在文學中表達和看見真誠的軟弱,這值得懷疑,應該由讀者來判斷。另外,這篇小說對工廠里一切內容的泛泛而談,使我覺得自己寫作時過于依賴感受而非事實了——有些沒寫明的東西看起來是不需要寫,但或許實際上是寫不好所以才沒寫。
如果確實如我所感這篇小說是有不少缺陷,還請讀者在閱讀時自行甄別,我最好不要這里作任何辯解,免得讓它賴以存在的那種無力感也破壞得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