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詩性十足的言說,意境深遠,無法解釋,它們美得奇異,又深邃迷人,是適合吟誦的長短句;它們是芳香的種子,播撒到空中,具有烈酒的濃度,淺抿一口,也有微醺的致幻感。 它們是芳香的種子
蔣藍的思想隨筆集《寸鐵筆記》,像極了一棵根深葉茂、繁花累累的高大桂樹。用蔣藍的話說,“二十歲的我就在筆記里記錄,到今天堅持了三十年”。就是說,這棵樹已經扎根土地生長了30年,三十而立,“我自詡這是一本我在這個年齡可以站直的書”,言辭之間,可見作家對這棵樹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寸鐵筆記》內容廣博,浩瀚蒼茫,涵蓋歷史、社會、自然、人生、中外文化等多方面隨想。讀者諸君可以從任何一頁進入,也可以從最后一頁倒讀到開頭,在字詞的縫隙里,在遍布黃金的沙灘上隨意撿拾,金句妙語俯拾即是,無不閃耀著奪目光澤。不過在我看來,從頭至尾的沉浸式的閱讀,更能體會到《寸鐵筆記》的綿密質地,那確實是一棵蓊郁巨樹,枝上開花又結果,樹干上披覆著青苔,長著槲寄生植物,垂掛著藤蔓。或者說,那是一張結實無比的巨網,網上綴著珍珠和火焰,還有短刀和旁逸斜出的流蘇。一言以蔽之,充滿危險的美感與力量。
美與力量,本是相輔相成的存在。沒有力量的支撐,美會顯得空洞;沒有美的點綴,力量也會變得粗糙無趣。《寸鐵筆記》在這二者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和諧共振,此外,文本的創新性、深邃性、延展性三個向度的糅合,實現了高標獨立的詩性表達。書中散落的珍珠數不勝數,有的讓人眼前一亮,有的令人情懷炸裂。如蔣藍所言,這是一本“立起來”的書,經歷長久醞釀,桂樹一旦暴吐濃香時,每一粒金蕊都攜帶春日(年少)的風、夏天(中年)的雨、秋天(壯年)的陽光。無數斷片像一簇簇火焰,洋溢著才華激情,瞬間便能點燃讀者,又像一雙雙御風而行的翅膀,掠過斑斕云朵,帶著閱讀者一起飛翔。那些詩性十足的言說,意境深遠,無法解釋,它們美得奇異,又深邃迷人,是適合吟誦的長短句;它們是芳香的種子,播撒到空中,具有烈酒的濃度,淺抿一口,也有微醺的致幻感。
非常親切的是,讀《寸鐵筆記》時,多年前閱讀蔣藍詩歌的感受又回來了,那種熟悉的柔中帶剛的力量,武與舞的混成體。如果說有靈且美是《寸鐵筆記》的藝術向度,那么在這部書的閱讀之旅中,讀者會不時撞見凌空劈來的飛刀,這便是本書的精神向度:力量。就是說,鋒利與優美共舞,美妙的文字閃耀著寒光,變成刀——不是長刀,是鋒利的短刀,瞬間出手、直擊要害,突兀地插入事物內核。
斷片式文體,不僅發軔于古希臘羅馬先哲,在中國散文的源頭也早已有之,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道德經》《韓非子》等,大多由精妙短章組成,具有深邃廣博的思想。這種文體到了蔣藍手里,簡直游刃有余。這跟他的詩人稟賦是分不開的。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人更是語言的煉金術士。語言精練、提純至極,寸鐵便成為寸金,成為寶石和鉆粒。因此,《寸鐵筆記》具有超強的濃縮性、凝聚力、戰斗力。讀《寸鐵筆記》,我常覺得,蔣藍不是在描述、而是在穿透客觀世界,他以獨特的洞察力和藝術表達,完成犀利的解構和解剖,呈現思想碰撞的鏗鏘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