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張謇與近代戲劇
    來源:學習時報 | 賈正東 馬瑋  2025年01月10日08:29

    張謇是我國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當時內憂外患的形勢下,作為中華文化熏陶出來的知識分子,張謇意識到實業才能救國,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興辦了一系列實業、教育、醫療、社會公益事業,幫助群眾、造福鄉梓,是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其中,他在南通進行的一系列關于戲劇教育和戲劇改革的探索,為當地乃至中國的近代戲劇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張謇對于戲劇特別是京劇藝術的愛好由來已久,早年赴京參加會試就曾多次觀看京戲,后來赴北京任職,公務之余也會經常到戲院看戲。由于具備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張謇能夠欣賞傳統戲曲并深刻領會其所包含的文學性、藝術性和教育價值。受新文化運動社會思潮的影響,以及促進南通地方發展的需要,張謇對戲劇改良社會的作用報以極大期許。他認為,“教育以通俗為最普及,通俗教育以戲劇為易觀感”,“實業可振興經濟,教育能啟發民智,而戲劇不僅繁榮實業,抑且補助教育之不足”。因此他不遺余力地投身教育和戲劇事業,創辦戲劇學校,培養戲劇人才,振興國粹京劇。

    張謇創辦的伶工學社是我國近代第一所新型戲劇學校。張謇在1917年至1919年數次致信梅蘭芳,其中就提到要創辦一所新型戲劇學校來培養新型戲劇演員的想法,最初他打算由梅蘭芳主辦,但因故作罷。后友人向張謇推薦當時與梅蘭芳齊名的戲劇大家歐陽予倩,歐陽予倩1918年發表《予之戲劇改良觀》一文,就戲劇改革提出的觀點與張謇不謀而合。1919年5月,歐陽予倩應張謇之邀赴南通,商談后,歐陽予倩接受聘請,到南通創辦伶工學社。經過多方努力,1919年9月,伶工學社正式開學。伶工學社是一所具有現代性質的新型戲劇學校,在組織結構上,按照現代公司管理的架構,張謇親任董事長,張孝若為社長,歐陽予倩任學社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在辦學理念上,伶工學社明確提出學社是為社會效力的藝術團體,不是私家歌僮養習所,教學目標是培育和造就新型戲劇演員,與傳統戲劇科班有著本質的區別。僅從校徽設計上就可看出其匠心獨運,如伶工學社的校徽圖案,由五線譜上添加毛筆、鋼筆各一支所構成,這就意味著伶工學社的學員要勤于學習中西文化、提升綜合素養。伶工學社學制為7年,5年畢業,實習義務2年。招收學員年齡11歲至13歲,要求高小文化程度。張謇在辦學中投入了大量資金,招收學員時,符合條件被錄取者,其食宿學費一律由校方負責。

    伶工學社在歐陽予倩的主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在課程設置上戲曲教育與文化教育并重,開設京劇、昆劇、國文、算術、歷史、地理、英文、體操等課程,并注重音樂、舞蹈的教學,以增強學員的藝術修養。張謇還親自給學員講授修身課,教學員忠實為人和敬業精進。歐陽予倩則講授藝術概論,介紹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易卜生等外國劇作家、文學家、藝術家的生平及作品,幫助學員系統了解中外戲劇藝術的風格流派,增強學員的開放意識和藝術素養,拓展了學員藝術眼界。學社特設舞蹈班、軍樂班與西樂班,還購置了鋼琴、風琴、留聲機,供學員學習之用。在師資隊伍方面,按照老生、武生、武旦、花旦等諸行當聘請專業演員作為教師,如講中外戲劇史的趙玉珊,教昆曲的薛瑤卿、施桂林,教老生的程君謀、張彥芝,教武生的張德祿、周慶恩,教花旦的馮子和,此外還聘請劉質平、潘伯英教音樂,可謂人才薈萃、濟濟一堂。學社十分注重舞臺實踐,為學員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如在當地公演、赴外地巡回演出、為各地戲劇名家來南通演出配戲等,以提高他們的演藝水平。此外,學社還積極推介《新青年》等雜志,使學員們及時了解新思潮、新風尚,以便開闊眼界、拓寬視野。這一系列舉措推動了近代戲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在創辦伶工學社的同時,張謇還接受歐陽予倩的建議著手建造更俗劇場。1919年重陽節,更俗劇場落成。更俗劇場既是伶工學社學員的實習基地,又是重要的演出場所。所謂“更俗”,即除惡俗、立新風之意。張謇想通過戲劇這一當時最為普及、最為直接的形式來改造社會風氣,促進社會教育。更俗劇場由當時著名建筑設計師孫支廈主持設計,劇場外觀呈馬蹄形。劇場由觀眾廳、舞臺、演員宿舍等組成。更俗劇場無論是建筑、設備,還是管理制度,在當時中國都堪稱一流。劇場落成后,張謇、歐陽予倩等一方面對演出的劇種及劇目等內容進行更新審定,倡導新戲新思想。除了上演京劇等傳統戲劇外,還上演了歐陽予倩的新編話劇《玉潤珠圓》,隨后又陸續推出了《長夜》《哀鴻淚》《和平的血》等劇目,深受觀眾歡迎。另一方面對舊式劇場的管理制度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國的舊式演出場所,俗稱戲園子,不僅設施簡陋,而且秩序混亂,至于演職人員在戲園中更是紀律松懈、舉止隨意。因此,在更俗劇場建成之際,張謇就制定了一整套文明管理制度,改變舊式戲園的陳規陋習。要求觀眾憑票入場,一律對號入座,場內不允許兜售食物、不許高聲喧嘩等。在后臺管理上,規定不準坐班邀人,不準臨場推諉,不準挑簾望戲場,武戲不準用真刀真槍等,這些新規矩保證了良好的演出與觀看秩序。歐陽予倩評價:“通中國沒有第二家。”

    更俗劇場落成之時,張謇力邀梅蘭芳出席開幕典禮。梅蘭芳的到來,進一步促進了戲曲界各流派文化的交流融合。1914年,張謇與梅蘭芳在北京初次相識,張謇極其贊賞梅蘭芳的表演藝術,對其謙誠求進的品德更是稱譽備至。二人隨后在研討、探索戲曲藝術的過程中建立起深厚友誼。當時中國戲劇界流派眾多,有“南歐北梅”之稱,“南歐”指歐陽予倩,“北梅”即梅蘭芳。張謇主張,優秀的人才應該集合起來,協力改進,共同推動中國戲劇事業的發展。梅蘭芳抵達南通后,和歐陽予倩在更俗劇場聯袂演出多場劇目。北派魁首與南派泰斗在更俗劇場同臺獻藝,精彩紛呈,觀眾場場爆滿,萬人空巷,堪稱當時梨園界的一段佳話。張謇在新落成的更俗劇場特辟一室,題為“梅歐閣”,他親書聯語:“南派北派會通處,宛陵廬陵今古人。”褒揚梅蘭芳與歐陽予倩精湛的表演藝術,希望通過他們的表演藝術促進各戲劇藝術流派的溝通、交流和融合,推動戲劇事業的繁榮進步。張謇還陸續邀請當時著名的戲劇藝術家,像余叔巖、楊小樓、程硯秋等到南通更俗劇場演出,可謂群星閃耀、盛極一時。

    創辦伶工學社,建造更俗劇場,都是張謇“改良社會措手之處,以戲劇為近”主張的具體實踐,在當時形成了相當大的社會影響。伶工學社為當時的戲劇界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如李金章、葛淮、林守治等;更俗劇場的落成和使用也為推進移風易俗和開化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定作用。張謇的這些嘗試和舉措在中國近代戲劇事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必將為后人所銘記。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99久久精品国内|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热久久99精品这里有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91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蜜臀91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91久久精品电影|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