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工程”叢書在京首發:一窺青年作家創作華彩
活動現場
1月9日上午,值第37屆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當天,安徽文藝出版社“培根工程”叢書(第一輯,5種)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首發?!芭喔こ獭眳矔怯婶斞肝膶W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主編、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開放性系列。第一輯華彩巨獻五位青年實力作家的最新作品:馬億《親愛的爸爸媽媽》、王昆《卓瑪戴著紅珊瑚》、孫?!痘疖嚥贿M站》、沙冒智化《活在家里的名字》、周芳《騰空而起》,可一窺新時代青年實力作家的創作風華。
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曉利,青年作家馬億、王昆、孫睿、沙冒智化、周芳,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董磊,安徽出版集團黨委委員、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鄭可,魯迅文學院教研部副主任譚杰,魯迅文學院教研部青年教師、本套叢書組稿人員葉一格等參加活動。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張堃表示,這套書從選題的精心策劃到內容的用心打磨,從文字的精雕細琢到裝幀的匠心設計,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徐可主編、各位作者以及安徽文藝出版社人員的心血和智慧,“期待這能夠成為時代出版、安徽文藝出版社,與魯迅文學院與各位作家深化合作的新起點。未來我們將在文學創作、作品出版、宣傳推廣等方面繼續做好服務工作?!?/p>
作者團隊馬億、王昆、孫睿、沙冒智化、周芳等展開對談,暢談創作背后的故事。譚杰主持座談會。
《活在家里的名字》是一部詩集,以新時代青年視角,書寫西藏人民蘊含在生活氣息里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沙冒智化說:“我的這本書里有75首詩,全部都是西藏普通人的生活面貌,希望大家從中發掘到力量。”
《騰空而起》是一部書寫“女性命運”的短篇小說集,關注當下女性在生活、情感、事業、家庭諸多困局中的生存狀態,與破局重生的勇氣。周芳談到,這部小說集展示了當下幾位女性生活的騰空而起,是展示她們在遇到不同困境當中如何獲得一種新的可能性。
《火車不進站》是一部城市題材中短篇小說集,以其鮮活生動的文筆,幽默詼諧的文風,深得京味文學的精髓?!痘疖嚥贿M站》講述的是中國式的父愛,父親對女兒從小到大嚴格的管教,以及女兒最終對父親的理解。孫睿表示,這部小說集讓北京從上個世紀末到當下的變化在人物的身上得以體現,一代代人的成長,即北京城市的變化。
《卓瑪戴著紅珊瑚》是一組以軍事和軍人為符號的中篇小說,其中,《渡海登島》再現演習戰場,《鷹之惹浪哨》描寫戍邊軍人與邊民同胞在邊境共同構筑了祖國邊防的安全屏障,作者用專業的眼光和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新時代中國軍人的精神風貌?!拔医佑|的軍人都是在一線,他們的生活基本上是我們不好想象的。如果想了解一個特殊的群體,想知道一種特殊的生活生存狀態,這本書可能會為讀者打開一個新的渠道?!蓖趵フ劦健?/p>
中短篇小說集《親愛的爸爸媽媽》包括《親愛的爸爸媽媽》《白蓮紀事》《剪刀》《父親的河流》等十二部中短篇小說。小說集中體現了90后小鎮青年在童年、少年、青年等多個階段的典型社會生活,反映了90后群體的成長歷程。據馬億介紹,這本書收錄了自己早期的一些作品,主要圍繞小鎮青年,具有鄉土氣息,是寫作生涯的記錄。
“培根工程”叢書是魯迅文學院與安徽文藝出版社合作開發的開放性系列叢書。魯院實施開展的“培根工程”青年作家培養計劃,旨在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打造文學新力量,從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中展現新時代文學的新擔當新作為新境界,努力創作生產更多精品力作,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貢獻。第一輯推出馬億、王昆、孫睿、沙冒智化、周芳五位青年實力作家的最新作品。
與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