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見證時代 ——《光的贊歌》系列圖書分享會在京舉辦
2025年1月9日,由遼寧出版集團主辦、遼寧人民出版社承辦的《光的贊歌》系列圖書分享會在第37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成功舉辦,本次分享會的主題是“以文學見證時代”,現場邀請到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施戰軍,《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徐則臣、陳濤,以及《光的贊歌》系列作品作者代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人民日報社總編室要聞版編輯康巖五位嘉賓,遼寧出版集團、遼寧人民出版社的領導,以及眾多媒體、發行商和讀者代表參與本次活動。活動由遼寧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蔡文祥主持。
2025年1月,《光的贊歌》系列圖書由遼寧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只是因為有了光,我們的大千世界,才顯得絢麗多彩,人間也顯得可愛。”刊發于《人民文學》1979年第1期的艾青先生的長詩《光的贊歌》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產黨指引和領導中華民族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偉大歷程。2021年4月起,《人民文學》雜志特別設立“光的贊歌”欄目,講述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在祖國各地、各條戰線矢志不渝接續奮斗的動人故事。《光的贊歌》系列圖書精選“光的贊歌”欄目刊發的優秀作品,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卷,匯聚了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重要獎項的50多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作品,合奏出文學的時代強音。
好的作品是怎樣創作的?好的刊物是如何打造的?文學特別是報告文學與時代的關系是怎樣的?在本次分享會上,現場嘉賓結合自己的職業思考和創作經歷,對這一系列問題做了精彩而深刻的闡述。
施戰軍主編在發言中指出,《光的贊歌》系列作品主題包括了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些作品是作家們懷著信仰,懷著熱誠,懷著對文學的愛所創作的精品力作,我們把它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卷,組成《光的贊歌》系列作品集,展現了文學創作主題的多彩多姿。讀者從每一篇作品里都能感受到其中流淌的熱血、蒸騰的熱氣,還有我們對于生活的堅定的信仰和熱情。這樣的書在今天是大眾所需要的,人民所需要的,也是出版所需要的。
作品分享環節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艾明秋主持。《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陳濤首先分享了自己作為編選者的感受,他講到,在閱讀黃傳會老師的《一飛,再飛》時,深受觸動,他說,好的作品就是這樣直觸人心,催人淚下。《光的贊歌》編選的這批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這些有筋骨的好作品,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的作品《霓虹》入選《光的贊歌?黃卷》,講述吉林的故事。吉林是李舫的故鄉,由此她談到文學創作中的故鄉主題,她說,對于她來說,故鄉是加油站,是助力器,是恢復力量的港灣,每次見到家鄉的變化都特別興奮和感動,所以要用手中的筆將它們寫出來,創作者要以人民為中心,回到人民中間,就是回到更廣闊更真實的故鄉。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的作品《百萬大搬遷》入選《光的贊歌?紫卷》,在講到自己的創作理念和體會時,他概括出五句話:一是行走于野,二是落點于人,三是感動于心,四是思想引領,五是形式儀表。做到這五點,好的報告文學作品也就水到渠成了。
青年作家康巖的作品《燃燈者李大釗》入選《光的贊歌?橙卷》。作為“九〇后”作家,他代表了報告文學創作的新生力量。在談到對報告文學的印象時,他說,很多人可能對報告文學有誤解,其實報告文學也可以是非常文學的,好的報告文學作品在塑造人物、描繪情節、推進故事進展方面,并不亞于好的小說。作為年輕一代報告文學作家,要更用心地創作,去糾正大家對報告文學的刻板印象。
分享會的最后,施戰軍主編指出,《光的贊歌》系列圖書從報告文學這一體裁出發,與我們的時代緊密相連,報告文學既要關注像李大釗這樣光芒四射的人物,也要發掘如顧錦屏(老一輩翻譯家)這樣默默無聞的偉大靈魂。文學期刊、知名作家和出版單位要形成合力,為年輕作者創造條件,讓文學的力量生生不息。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光的贊歌》系列圖書是偉大的時代之光映射出的絢麗的文學彩虹,其中這些優秀的作家作品讓我們堅信,我們的文藝創作者們,一定能夠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鼓舞人民,繪就藍圖,讓文學之光照亮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