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二月河文學創作四十年,專家學者共話歷史小說的當代價值
2025年1月7日上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主辦的“二月河文學創作四十年紀念暨歷史小說寫作趨勢研討會”在北京湖北大廈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歷史學家林乾,茅盾文學獎得主柳建偉,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陳福民,人民出版社原副總編輯、中國傳記文學協會副會長于青,武警電視藝術中心原主任丁臨一,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喬葉,《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衛庶,《光明日報》文藝部主任殷燕召等,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國斌,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原總編輯周百義,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章雪峰,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尹志勇等參會。活動伊始,長江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陽繼波主持開場。
活動現場
黃國斌先生代表主辦方致辭,他指出,二月河先生是中國當代歷史小說的巨匠,他的“帝王系列”,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在全球范圍內贏得廣泛的喜愛和贊譽,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能夠進一步挖掘二月河先生作品中的歷史智慧,探討歷史小說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與價值。
嘉賓發言環節中,與會嘉賓圍繞二月河先生及其作品,以及其對當下歷史寫作的影響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白燁深情回憶了二月河文集出版過程中的點滴往事,特別是初次讀到《雍正皇帝》時的震驚與興奮。他表示,二月河先生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與歷史意義,其獨特的敘事風格、深刻的人物刻畫以及對歷史事件的精準把握,使其作品在文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堅信,二月河先生的作品一定會在文學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為后世讀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與思考空間,引發更多的回響與共鳴。
歷史學家林乾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了二月河先生作品中對歷史事件的處理與呈現方式,認為其作品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了文學創作的想象與藝術加工,使得歷史事件更加生動、鮮活,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與吸引力。同時,林乾還指出,二月河先生的作品對當下歷史寫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提醒我們在進行歷史創作時,既要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又要兼顧文學的藝術性,力求做到二者有機統一。
柳建偉則從文學創作的角度,探討了二月河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與敘事技巧。他認為,二月河先生在人物刻畫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與高超的技藝,能夠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生動的語言表達以及豐富的情感變化,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同時,柳建偉先生還指出,二月河先生的敘事技巧也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其作品常常采用多線索交織、時空交錯等敘事手法,使得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賀紹俊認為在紀念二月河文學創作四十年之際,探討歷史小說寫作趨勢具有重要意義。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具有突破性,開創了歷史小說的新局面,成功地將雅俗兩條河流匯聚一起。他以正史為骨架,以野史、雜史和民間傳說為血肉,創作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其小說的“雅”體現在深刻的思想主題和獨特的帝王觀上,將帝王作為活生生的人來寫。對于當前歷史小說的新趨勢,他希望未來的歷史小說寫作能借鑒二月河的經驗,實現傳統歷史小說與網絡歷史小說的優勢互補,推動歷史小說的繁榮發展。
陳福民表示,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對中國文化史和小說史具有重要意義。二月河的創作使中國當代歷史寫作獲得解放,他關注的是中國從皇宮到民間的政治生活,這是過去歷史寫作中缺失的部分。他首次認真處理了中國人的歷史政治生活,以三位帝王為媒介,呈現了完整的政治生活圖景,為中國歷史寫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通過對清朝帝王的書寫,全面展示了中國人的政治生活,包括軍事、經濟、人情世故、文化等方面,對少數民族、對中國華夏文化的貢獻給予了客觀評價,具有教育意義,是值得學習的。
于青從出版角度對二月河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認為,二月河的歷史觀鮮明,評判歷史人物注重其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生產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科技文化貢獻等方面的影響,體現了對人民的關懷。尤其是他的反腐思想極為深刻,他的作品總結了帝王執政時對制度、貪官懲罰等內容。同時,二月河的小說涵蓋中醫、戲曲、書畫藝術、歷史地理等豐富內容,造就了作品的高度。
丁臨一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展開討論,他認為二月河先生及其作品的影響力一直存在,從未遠去。他通過作品展現了康、雍、乾三代帝王的開創性貢獻,以及清朝在領土、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同時他認為二月河先生的作品具有時代性,反映了大國治理的艱難與復雜。他堅守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默默守護中華文化的傳統。作品通俗易懂,廣受讀者喜愛。
喬葉首先表達了對二月河先生的敬意,并認為當代作家首先應當學習二月河先生對中國文學經典的學習能力,將經典有效地消化在寫作里;其次應學習二月河先生的創作精神。她說:“作品從初稿到成稿需要反復修改打磨,精益求精,(二月河)確實是非常刻苦和勤奮的作家。”最后,喬葉眼中的二月河先生是一個關心時事卻又淡泊名利的人,是一個通透不世故的“真人”,她也提倡我們學習二月河先生寫作的格局和為人處事的態度。
會上,衛庶動情地回憶起二月河先生,他說:“對二月河作品的接觸始于父輩的影響。“他表示,二月河先生的作品成為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典范,其深厚的文學底蘊讓眾多作者難以企及,也為后世的歷史小說寫作奠定了基礎。
李朝全表示,歷史小說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月河是當代歷史小說的杰出代表,其作品深受讀者喜愛,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當前,歷史小說的發展前景廣闊,大量史料被挖掘整理,古籍文獻數字化、大數據等技術讓讀者能接觸到豐富資源;考古新發現為創作提供新素材。同時,歷史觀念的刷新迭代為歷史小說創作帶來新視角和可能性,需用新的歷史觀、價值觀和敘事方式重塑歷史。他對歷史小說的未來充滿希望,同時也希望長江文藝出版社能推出更多優秀作品,延續二月河等前輩的輝煌。
楊慶祥表示,二月河的創作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關,其作品誕生于1984年以后,正值中國思想轉向的關鍵時期。《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作品,尤其是1992年的《雍正王朝》反映了當時對盛世歷史的正面建構,契合了1990年代以來中國人對世界政治關系的思考。二月河的作品通俗易懂,深受各階層喜愛,背后體現了當時社會對政治想象的變化。
岳雯認為,二月河的小說曾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迷人的庇護所,讓人們在閱讀中逃離現實,獲得快樂,成為一種文化功能的共享。其作品在當時純文學追求獨立性的背景下,承擔了泛文學的功能,審慎嵌入現代意識形態,與社會觀念緊密相連,呼應了改革時代的需求。如今,二月河的影響并未消失,反而增強,其作品成為新舊文化的界碑,為今天新的文化世界搭建了橋梁和框架。
納楊表示,二月河的歷史小說憑借其獨特風格和對歷史的深刻理解而橫空出世,獲巨大成功,改編成電視劇后傳播更廣。作品兼具大眾文藝可讀性和嚴肅文學嚴肅性,與歷史緊密接續,又與現實緊密相連,尤其對反腐話題有深刻洞察,具有廣泛傳播力和深遠文學價值。她認為,當下文學創作、出版和傳播環境變化巨大,如何推出新時代的“二月河”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劉大先表示,二月河的作品應放在歷史背景下考察,其歷史小說的審美與文學先鋒性主潮背道而馳,但在大眾層面卻廣受歡迎,正是契合了當時改革的主潮。其作品使清朝的帝王故事成為可不斷開發的IP。同時,他提出,如何更新對清代歷史的認知,對歷史研究和文學研究都至關重要,也對推進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知具有益處。
叢治辰認為,二月河的《雍正王朝》顛覆了傳統對雍正的暴君形象,使其成為網紅,與網絡文學“四爺熱”及文創產品緊密相關,體現了現代整體的歷史觀,將雍正和清朝作為中華正統的一部分進行正面書寫。其作品通過皇帝和臣民展現完整王朝敘事,實則關注人民,用古典年號描繪從流民乞丐到邊疆的歷史全貌,普及大國治理的復雜性,助民眾深入理解社會事務和改革開放進程。
作為二月河先生的責編及知己好友,周百義說:“我與他交往了三十一年,從初次發稿到為其撰寫碑文,見證了他作品的誕生與傳播。他的作品具有經典潛質,文化與思想含量豐富。”他欣慰地表示,二月河作品通過出版、影視等媒介傳播,逐步獲得認可,研究專著不斷涌現,被列入文學史教材專章介紹,影響力持續擴大。二月河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人本思想,其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思想內涵不容否定。
最后,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尹志勇先生致辭。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歷史小說創作的發展,為繁榮我國文學事業貢獻綿薄之力。
與會嘉賓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對二月河先生及其作品的理解。一致認為,二月河先生不僅鑄就了一個歷史小說的寫作的典范,還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文學創作者孜孜以求的榜樣,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