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我畫:劉亮程和5歲外孫女出新書
“在大院子的蟲聲鳥語和雞鳴狗吠中,聽到世界最真實的聲音,這才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童年。”
這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劉亮程關于童年的感慨。近期,他與5歲外孫女知知“你寫我畫”,全家合作完成的一本小書《知知的大院子》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姥爺寫故事,爺爺畫風景,太奶奶添花,知知繪奇想,這本啟人心扉的小書,講述了愛與成長。
談到創作緣起,劉亮程說:“我們在童年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樣子。我女兒童年的時候我也忘了她的樣子……當知知來到我的生活中,我到了老年,安下心來了,可以陪外孫女一起玩了。”
2014年,劉亮程從烏魯木齊搬到了天山北坡的菜籽溝村,買下當地一所廢棄的學校改造成書院,又邀請了30多位藝術家來此居住,開始了邊種地邊寫作的耕讀生活。《知知的大院子》就是姥爺劉亮程寫下的外孫女知知在大院子的童年故事。
知知一歲到四歲期間,每年來姥爺劉亮程的書院住很長時間。劉亮程其實很少給知知讀書,而是帶她“下地”:拔蘿卜,打杏子,栽木柵欄。
劉亮程觀察知知,“她會非常認真地把一個沒有鹽的袋子給我,我接在手里,聞一聞,她會問我咸不咸,我做出很咸的表情。”在劉亮程看來,文學就是現實世界的無中生有,小孩子天生就是文學家。冬天,劉亮程帶著知知在雪地里散步,一前一后走著,知知回過頭來說:“姥爺,你不要踩我的腳印,你把我的腳印踩疼了。”
“我沒想過要對知知教育什么,她就像小蟲子一樣,一天天長大,這個過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太陽照著她,風吹著她,樹葉落在她頭頂。”劉亮程筆下妙趣橫生的故事,交織著親情的溫暖與文學家的洞察,“她一開始會拿腳去踩蟲子。我對書院親子班的孩子說,假如有蟲子落在你身上,輕輕拍一下就行了,蟲子和你們都在趕路,都在往秋天走,這一路上要互相陪伴,不要踩蟲子,因為更大的生命也沒踩你。那時候知知兩三歲,她聽懂了,后來看到其他孩子踩蟲,她也會去阻止。”
在這本書里,知知畫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和動物。劉亮程十分珍惜知知這一時期的畫作,盡管稚嫩,但線條蘊含著自然力量:“這個階段很容易過去……我喜歡她這個時期的畫,抓不穩,但是抓筆的手有神性在滋潤,線條走到哪都是合適的,都如此恰當。當然老師會慢慢教會她如何畫,最初的感受會被技巧替代掉。”
“孩子眼中的‘大’跟我們所說的‘大’可能完全不一樣。大人想去的地方未必是孩子想去的地方,大人想走更遠的路,看更多的風景,孩子在一棵樹下就能玩一天。”在劉亮程看來,大人眼中許多被忽視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就是神奇的世界,“孩子是可以從小處玩出大的,大人只有跑遍大千世界,才認為自己走到了一個大地方……孩子擺弄一個玩具的時候,那就是他整個世界,他在擺弄他手下的世界,那個東西不大嗎?那個東西非常大。大人哪有能力去擺布這個世界,等到長大以后,他就知道什么東西都不歸他了。”
這本《知知的大院子》完稿于深秋,大院子鋪了一層厚厚的落葉。“今年她看到葉子的時候會驚叫:樹葉,樹葉!她應該想說秋天到了,但她不知道這是秋天。一個孩子從一歲到四歲,經過了四個秋天以后,又看到了樹葉,她不會像大人一樣說秋天到了,但她會說樹葉又從樹上落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