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年代”有了新身份,西湖邊從此多了扇文學窗
杭州西湖畔,寶石山半山腰,有一家頗為“治愈”的書店,它注視著往來如織的游人,在城市的喧囂中靜守一縷書香。
這家店,就是純真年代書吧,它存在于老杭州人的記憶中,陪伴很多讀者長大。新年伊始,路過書店的游客發現,這家書吧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浙江文學館西湖會客廳”。
三天前,1月5日,“浙江文學館西湖會客廳”掛牌儀式及《在壯美的大地上》新書首發式在書吧舉行,書吧也成為當下浙江文學成果展示窗口之一。
這次小小的轉身,也讓更多讀者看到了文學的可貴,感受到浙水敷文背后的精神召喚。
逆境中的“生機”
書吧被更廣闊地打開,成為人們更好浸入浙江文學的窗口,看似水到渠成,背后卻是一群人對文學的竭力付出。
早在2021年,純真年代書吧(楊柳郡店)就曾陷入經營危機,主理人盛廈寫的《楊柳郡店歇業公告》,引發了全杭州的關注。2021年12月2日,《錢江晚報》頭版刊登“留住一家書店,更是留住我們的‘純真年代’”一文,為書吧加油打氣,這家小店最終化險為夷,“活”了下來。
2024年,杭州人極為熟悉的寶石山店,再次陷入“收不抵支”的困境。“原本的好風景,卻成了一份累贅。”書吧少東家盛廈接受潮新聞·錢江晚報采訪時說。
知道了這份難處,許多讀者朋友和文化界名人及時伸出援手,讓書吧喘了一口“大氣”——
2024年9月28日,純真年代書吧24歲生日那天,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書吧,以直播的方式售出愛心人士捐贈的藝術作品、書法和“閑余”的物件,6小時得銷售額近40萬元。
2024年12月26日,由潮新聞主辦的“福報萬家”書法迎新行動邀請朱錦繡來到現場,書法藝術家魯大東送出書法作品——“因為純真,所以錦繡”。
而這次浙江文學館把“西湖會客廳”牌子掛到寶石山上,更是浙江文學界對純真年代的支持,大家有一個心愿,希望能以純真年代為圓心,擴大浙江文學館的活動半徑,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閱讀活動。
跨越時光的“對望”
文學的情誼不可辜負,“純真年代”這四個字,寄托著無數人的文學記憶,也守望著蹉跎歲月中的真情。
掛牌儀式現場,浙江文學院院長、浙江文學館館長程士慶聊起掛牌背景:“子潮是我的兄長,剛參加工作時,他給了我很多支持。他過世后,浙江文學院院長空缺,現在我當了館長,某種程度上是續了和子潮的緣分。”
書吧的男主人盛子潮,生前是著名文學評論家,也是浙江文學院的院長。2000年,他為患癌癥的妻子朱錦繡開了家書吧,命名為“純真年代”。2009年,書吧從文三西路搬至西湖邊的寶石山上,莫言、余華等文化名家都曾在這里留下足跡,讓書吧名氣漸盛,成為杭州耀眼的文化地標。
書吧二層的閣樓里,至今還掛著一幅對聯,“看山攬錦繡,望湖問子潮”,莫言寫的,講的就是書吧創始人朱錦繡和盛子潮的愛情故事。
2013年,盛子潮因病離世,朱錦繡獨挑重擔。后來,兒子盛廈為支持母親,辭去工作當起了少掌柜,為書吧忙前忙后,延續父母對文學赤忱的愛。
斯人已逝,時光流轉。如今,將錢塘江邊的浙江文學館與西子湖畔的純真年代有機結合,程士慶仿佛又見到了故人,與厚重的舊時光“對望”,延續心中那抹的文學之光。
點亮文學的新光
如今,以“浙江文學館西湖會客廳”掛牌為契機,自然會有新的故事悄然發芽。
作為浙江文學院(浙江文學館)發起的“西湖會客廳”系列第一期活動,《在壯美的大地上》首發式也于當天舉辦。
中國電力作協副主席陳富強說起他與純真年代的緣分,“那是寶石山上的一盞燈”。每次來訪,他都會問一下經營情況、租金怎么樣,“杭州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小吃店,但像純真年代這樣的書店寥寥無幾,希望它越辦越好。”
“我的先生盛子潮離開11年多了,但大家對這里的關心與愛護永遠縈繞著我們。作家和讀者朋友們以西湖會客廳的形式支持純真年代,何以有幸、感恩。”朱錦繡感慨到。
天色微晚,寶石山上亮起燈光,呈現出絕美的夜景,從“浙江文學館西湖會客廳”起步,更多壯美新篇正待寫就,讓文學的夢想、浙江的故事延續于西子湖的蕩漾水波之上。
“純真年代”是城市的文化符號,也是一個時代的人文縮影,透過西湖邊的這扇窗,仿佛能看見浙江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感受歷史變遷、時代飛躍。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