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余和長篇小說《蘸火記》:抗日時期的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
活動現場
1 月 5 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章丘作家牛余和長篇小說《蘸火記》新書發布會在山東舉行,作家出版社與山東書城視頻號同步直播,吸引了線上線下眾多文學愛好者參與。
山東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文學》主編劉玉棟,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馬兵,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月斌,《長篇小說選刊》主編宋嵩,濟南市文聯副主席、濟南市作家協會主席張鴻福參加發布會。發布會由責任編輯朱蓮蓮主持。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對新書致以以賀信。
《蘸火記》展現了抗日時期的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歷史的新窗口,也為抗戰題材文學創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嘉賓與作者的發言,讓線上線下的文學愛好者們走進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感受到全民抗日的壯志豪情,領略藏匿在中國百姓心底的浩大而綿長的力量。
劉玉棟從小說獨特的選材、考究的結構,巧妙的敘事方式,精妙的細節,雅致的語言等方面對小說進行了評價。馬兵認為《蘸火記》將兒女情與英雄氣與傳奇與歷史結合,引人入勝;小說借用了推理小說的技巧進行故事的講述,體現優秀的敘事能力;小說節奏張弛有度,風格雅正厚重。趙月斌解讀了小說的一個背景,兩條線索,三支隊伍,四重理解“蘸火”的角度,五點小說藝術與歷史價值等方面,稱贊小說傳奇而不離奇,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深厚的文學價值、獨特的藝術魅力。宋嵩分享了實地探訪小說故事發生地芙蓉街的感受,評價小說是“兒女情長與壯志凌云,市井煙火與民族大義都在這一城山色半城湖之間巧妙交融”。
作者牛余和在分享創作心得時,深情講述了創作背后的故事。他懷著對家鄉土地的熱愛和對先輩英烈的敬仰,歷經多年走訪調研,收集詳實的素材,從章丘當地的抗戰事跡中汲取靈感,精心雕琢每一個情節和人物,力求書寫獨一無二的章丘鐵匠的故事,還原那段波瀾壯闊又悲壯艱辛的歷史,將抗戰精神融入文字之中,讓更多人銘記歷史、珍視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