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言《行走的秘符》:寫作電臺偵聽員和密碼破譯師的故事
近日,諜戰小說家余之言推出新作《行走的秘符》。值此書出版,余之言與茅盾文學獎得主、編劇柳建偉,評論家興安,長篇小說選刊雜志主編宋嵩等進行了分享,共同探討諜戰文學的創作與發展。分享會由《行走的秘符》責任編輯宋辰辰主持。
《行走的秘符》是余之言諜戰密碼戰系列小說的第四部,講述一場護國寶、保國祚的驚險暗戰。書中結合了密碼學、符號學、建筑學、諜報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把懸疑、驚悚、解密,與抗戰、諜戰、密碼戰等歷史元素緊密融合,使中共地下組織、共產國際間諜組織、日偽特工組織中的各個主人公,在抗日戰爭背景中粉墨登場。
作者余之言尤其注重把歷史解密敘事、情報學史觀敘事等糅合于創作之中,善于在中國隱秘的歷史文獻中尋找靈感,通過挖掘梳理真實的歷史大勢縫隙中的隱秘脈絡,以大量新解密的文獻考證來豐富小說的故事細節,以情報學史觀敘事滲入小說故事肌理,創作出具有自己風格的軍事諜戰密戰小說。
作者余之言分享了《行走的秘符》的創作歷程,他坦言,這部小說的創作靈感來源于他與一群戰爭年代過來的神秘歷史人物——電臺偵聽員和密碼破譯師的結識與交往。這些老英雄在戰爭年代默默無聞,為革命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卻鮮為人知。
余之言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并希望以文學的名義為他們樹碑立傳。他花費三十余年的時間搜集史料、積累素材,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進行創作,最終完成了這部充滿敬意與深情的作品。
柳建偉肯定了余之言在諜戰文學上的成就,認為他的小說系統完整,既有燒腦的情節,又有豐富的科學元素,更重要的是,“他將諜戰文學的疆域進行了突破和拓展,賦予了作品更廣闊的社會性和歷史深度?!?/p>
興安從文學創作的角度對余之言的作品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余之言是一位獨具個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既有《生死疊加》這樣的燒腦之作,也有《行走的秘符》這樣人物個性鮮明、情節引人入勝的作品。興安建議讀者將這兩部作品進行對比閱讀,以更好地理解余之言的創作風格。
宋嵩作為長篇小說選刊雜志主編,對諜戰小說的創作趨勢進行了探討。他認為,諜戰小說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挑戰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作家和讀者。余之言的《行走的秘符》以其專業性強、情節密度高、動作性強、人物形象豐滿等特點,為諜戰小說的創作提供了新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