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2024網絡文藝:向微短化轉型 向智能化拓展
    來源:光明日報 | 胡疆鋒 王瀟藝  2025年01月04日08:51

    新年致讀者

    親愛的讀者,當你打開本期報紙時,時間已是2025年。

    時光川流不息,轉眼間我們又與你相伴一年。

    過去的一年,想必你我都有切身的體會:技術加速重塑媒介生態,文藝創新創造空前繁盛,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新的文藝收獲。

    毫無疑問,網絡文藝已是這個時代創作主體最活躍、大眾參與最廣泛的領域。

    2024年,我們與諸位師友一起,觀象析理、解疑釋惑,分享著對網絡文藝發展的思考和見解。新的一年,我們期待與更多名家新銳相約,共同品讀這紛紜多姿、生機勃勃的文藝現場,希望為讀者正確打開網絡文藝大門提供切實的參考。

    2024年底,“漢語盤點2024”活動在京揭曉“年度字詞”,最終“智”字從漢語的汪洋大海中浮出水面,當選為年度漢字。對于2024年網絡文藝而言,“智”不僅意味著人工智能(AI)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人工智能已滲透進文藝活動的全過程,也意味著人類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和媒介變革中需要更多智慧來迎接挑戰。過去這一年,中國網絡文藝作為新興的大眾文藝,雖然面臨著數據安全、算法偏見、深度匱乏等問題或隱患,但仍然執著地向下深耕,向上攀登,現象級和爆款作品層見疊出,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和向心力,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的生力軍。

    深度神經網絡直接進行藝術創作已成為現實

    隨著人工智能生成技術的飛躍和迭代,千行百業都迎來了“人工智能+”時代,深度神經網絡直接進行藝術創作已成為現實,AI幾乎可以參與所有文藝活動或文化消費活動:AI創作、AI翻譯、AI陪伴等等。AI與大數據、腦機接口、動作捕捉、虛擬現實、量子計算等數字科技結合起來,影響和改變了藝術生產的主體、生產與傳播方式。有人甚至把當下的藝術分成兩部分:“人類的藝術”和“人工智能的藝術”。這不禁讓人想起法蘭西文學院院士讓·科克托在1962年寫給海德斯伯格的信,前者在提到后者的機器創作《節奏圖》時熱情洋溢地寫道:“讓我們來贊美,哪怕不理解。”這一超前的評價也完全適用于當下人工智能文藝的發展。

    呼嘯而來的AI在不斷改變和沖撞著文藝的邊界和觀念,也引發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版權糾紛、深度偽造、篡改原創、倫理缺失等。人工智能是否會超越人類智能?計算機是否會擁有意識和情感?語言大模型會取代藝術家的創作嗎?在AI浪潮的沖擊下,人類該如何保持尊嚴、價值、情感和獨立抉擇?人類是否在召喚出自己無法控制的力量和算法精靈?這些疑慮并非杞人憂天。

    在AI活躍登場的高光時刻,我們需要回顧人類的文化傳統,特別是從文藝作品中來尋找啟發、靈感和動力,來洞察科技、重塑想象。美國學者梅厄在其著作《神工智能:諸神與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人類探索、思考AI以及與之并存的歷史,或許比我們了解得更為久遠,如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偃師造人,古希臘神話中的青銅機器人塔洛斯、邪惡機器人潘多拉等,古人早就開始尋找AI改變人類感知世界、交流情感、管理社會、探索生命的方式,前人的智慧和經驗需要引起更多重視。同樣,從200多年前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開始,浩如煙海的科幻作品中,關于AI豐富而遼遠的暢想涉及主體存在與意識覺醒、人機協作、權利與責任、安全與風險等重要命題,更是寶貴的財富和資源,急需進行系統打撈和借鑒。

    同時,面對AI的無限可能,我們不妨承認人類的有限性,承認人類的矛盾、悵惘、脆弱甚至無為,這不是一種妄自菲薄,而恰恰是一種“智能理性”。人類復雜的情感猶如無盡的黑洞,但反觀之也是璀璨的星空。正因為如此,這一年我們在網文《十日終焉》中讀到人性在“終焉之地”的復雜多面,在網劇《長相思第二季》中感受重義輕生的相柳愛而不得、身亡命殞的遺憾,也在網絡動畫《劍來》中領悟回歸內心的大道智慧。

    人類不確定的情感與復雜的內心,是文藝創作不竭的原動力,文藝正是對人類有限性的一種補償。生而為人既是與生俱來的限度,也意味著無限的可能。反觀AI,它的“算法正義”“數據正確”和“提示詞搭建”終究要面對太多的質疑:瞬間輸出的海量數據,是否容得下情感的豐富和充沛?冰冷的芯片,是否真的可以抵達熾熱的心靈?強大的算力,真的可以計算出道德與倫理的兩難嗎?

    華東師范大學王峰教授團隊完成的國內首部百萬字AI小說《天命使徒》的內容創作中,人工智能貢獻了70%,人力只占據了30%,人類的作用看似次要,但它更像是那塊最終決定水桶容量的短板。人類應當懷抱積極、自信、堅定的態度,以正向而開放的價值與態度培養人工智能,期待人工智能成為“亦師亦友的伙伴”,創作出重寫歷史、超越人類的偉大作品。

    微短劇狂飆突進,既“上頭”又“走心”是未來方向

    2024年網絡影視的成就可圈可點,涌現出《我的阿勒泰》《唐朝詭事錄之西行》《慶余年2》《墨雨云間》等爆款劇集。本年度網劇有兩大趨勢:一是劇集數量相較以前大幅減少,如《獵罪圖鑒2》只有28集,《邊水往事》只有21集,《新生》僅有10集,整體規模也趨于緊縮;二是微短劇一路高歌猛進,不僅在衛視或長視頻平臺享有專區,實現大屏展播,而且也催生了長劇短劇化、長短聯動的態勢。根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6月,中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經趕超網絡小說和外賣,市場規模有望首次超過內地電影票房。

    從快進、倍速播放再到刷短視頻,微短化的審美消費在數字化時代悄然形成。微短劇之所以能夠獲得迅猛增長和傳播,原因不外乎兩個:其一,微短劇體量小、成本低、制作快,短敘事更符合當下觀眾碎片化、快節奏的視聽消費習慣,更方便快捷;其二,微短劇滿足了觀眾的心理需求。微短劇自帶網文基因和各種流行“梗”,通過強劇情、多反轉直擊觀眾的爽點和痛點,更擅長“埋鉤子”、吊胃口,為觀眾提供高濃度的情緒價值,更“止渴”更“解饞”。不過,當下微短劇也經常面臨著尷尬局面:雖然市場火爆,成功出海,被各行各業蹭流量,但也屢屢引發爭議,被批評為“不是作品,只是產品”,文化部門也不得不多次發布監管提示,對其實施分類分層審核,引導創作,如管理或遏制“霸總”等題材或套路的泛濫,增加“片名”審核等,借以提升行業整體形象。

    歲末之際,視頻平臺B站2024年度彈幕出爐,“接”字脫穎而出:人們期待“接住更好的”,專注“更好地接住”,在可能性和隨機性中迎接一切。對微短劇而言,人們關注的問題是,微短劇究竟“接住”了什么樣的情緒,獲得了怎樣的共鳴?又應該傳遞出什么?

    從近年來微短劇的爆款作品看,其接住和滿足的大多是人們對成功、財富、健康、親情和愛情的渴望。“扮豬吃虎”“打臉虐渣”“戰神歸來”“制造霸總”“有仇必報”“豪門棄女認親”“萌寶賣萌”等爽文套路雖然又土又尬,但可以讓觀眾快速解壓,滿足心底對戲劇化結局的期待,暫離現實壓力,情緒確實被穩穩“接住”了。不過,微短劇歸根到底不能僅停留于“接住”短暫的、應激性的情緒,還要繼續滿足人們對品質升級和“珍饈美味”的需求,傳遞穩定而飽滿的情感,進而表達出更深層的情懷,這樣才能用豐富而獨特的情緒價值吸引觀眾,引發共情,滋潤心靈。

    以“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活動推薦作品《我的歸途有風》為例,該劇講述一線城市打拼多年的白領許有風回到四川老家,與青梅竹馬的百年川菜店老板謝歸途化敵為友,一起探索美食背后的歷史文化、實現自我成長的故事,該劇既“接住”了觀眾對治愈城市病、回歸田園的期盼和向往之情,讓觀眾領略到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極致魅力和豐富內涵,又激發出觀眾強烈的文化和情感共鳴,實現了從“接住情緒”“傳遞情感”再到“表達情懷”的迭代升級,整部劇“上頭”又“走心”。該劇集均播放量破千萬次,專輯總播放量近2億次。

    以奇崛想象力呈現出新穎的世界乃至宇宙圖景

    中國網絡文藝已成為世界文化現象,煥發出無限魅力:2024年,中宣部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首次納入網絡文藝;《詭秘之主》《慶余年》等10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入藏大英圖書館;中國網文征服無數國外網友,引得他們“上癮”催更;“C-Drama”(即中國電視劇,特指中國網劇)風靡海外,成為海外網絡高頻詞,《慶余年2》《與鳳行》《墨雨云間》等網劇大規模登陸海外主流視頻平臺;與網絡文化密切相關的3A游戲《黑神話:悟空》獲得全球玩家追捧,斬獲游戲界“奧斯卡”獎TGA2024“最佳動作游戲獎”和“玩家之聲”兩項大獎,實現了中國游戲史上的突破。中國網絡文藝正搭乘著文化多樣融合、技術升級迭代的快車,將中國風吹向世界。

    中國網絡文藝之所以能夠出彩破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功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奇崛的想象力呈現出一種新穎的世界乃至宇宙圖景,為世界文藝增添了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又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觀,形成了中國文藝原創力和向心力。以網文《十日終焉》為例,該書被稱為“國風腦洞文”:主角齊夏和伙伴們被投入“終焉之地”,每十日進行一次生死輪回,只有依靠闖關、賭命來攻略盡可能多的游戲才有可能逃離。作者在游戲設置中巧妙地將中國生肖文化、節氣文化、哲學思想融入“大逃殺”游戲的敘事模式之中,如生死游戲由十二生肖掌管,每一個生肖設置“天”“地”“人”三個難度等級,人物的選擇折射出“無為”“超脫”“兼愛”“俠義”“規則”“仁厚”“進取”等哲學之光,最終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刻畫出人類面對不可抗力時的脆弱與堅韌,打造出詭譎怪誕的終焉之地。網絡動畫《劍來》更是中華文化千年思想源流的唯美演繹,該劇以數字媒體技術展現了留白、寫意、潑墨等傳統水墨美學,“知行合一”“自強不息”“江湖俠義”,以及諸子百家思想等也在劇中得到表現。這些都使得中國網絡文藝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吸引力。

    可以預見的是,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中國網絡文藝在多元融合的浪潮中會繼續大放異彩,在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上留下絢爛的篇章。

    (作者:胡疆鋒、王瀟藝,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精品毛片乱码1区2区3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免费大片国产大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 jizz国产精品jizz中国|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尤物|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合集| 国产精品91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精品3d动漫视频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