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2025年第1期目錄
作家立場
“我們為什么再談生態”小輯
004 本刊編輯部 五指山紀要——我們為什么再談生態?
013 韓少功 鄭濤 文學因事而作因時而變
020 汪樹東 生態文學:構筑一種人類世的大文學觀
027 王干 人的生態危機
029 朱輝 生態文學與文學的心態
032 老藤 活用生態資源,拓展新時代文學新景觀
“鄉村的可能”討論小輯
034 孫歌 屏南的啟示
046 李涇荷 駐村共創這一年
052 吳翰潔 重返屏南:再尋“主體性”的旅程
056 梁治平 贍養人類與廢棄的生命
070 胡赳赳 死亡說明書
民間語文
076 黑陶 民間太極拳習練錄(2012-2018)
小說
090 阿微木依蘿 微光里
109 馬拉 天已大亮
117 石鐘山 狗時光
“自然來稿里的文學新人”小輯
125 鄭禮 傳記
142 姜薇 夏日雪橇
149 如君 真想跳舞啊
散文
160 燕燕燕 尋婦好
169 李曉君 無侶之鶴
“人間·父親”散文小輯
177 趙荔紅 江河水
183 高鳳華 父親的雪
189 楊姿 把我留在了你熱愛的人間
藝術
197 李皖 萊昂納德·科恩說過的最重要的話
《天涯》2025第1期提要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本期“作家立場”欄目重點關注生態議題和鄉村振興。“我們為何再談生態”小輯集合了2024年“五指山生態文學周”的紀要以及部分與會者的發言,呼應本刊二十五年前的《南山紀要》,再談生態和文學,我們可以預見,生態文學必將全面融入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鄉村的可能”討論小輯是孫歌和青年學者李涇荷、吳翰潔以福建屏南為對象的鄉建實踐觀察與鄉建經驗梳理,深入的田野調查和在地的思考總結為新時代的鄉建提供新視角。本欄目中,還有梁治平的《贍養人類與廢棄的生命》和胡赳赳的《死亡說明書》兩篇深度文章,分別從社會學和哲學的角度,追問與每個個體密切相關的存在、生存、平等和死亡等問題。
“民間語文”欄目的《民間太極拳習練錄》系作家黑陶師從民間太極拳師父徐長寶練拳長達七年的實錄,展示太極拳中蘊含儒道哲學的太極和陰陽辯證理念,既見拳路也見心法,更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
“小說”欄目,阿微木依蘿的《微光里》塑造了一個復雜的偷牛賊形象,他偷牛更多是為了了結某些牛過于悲苦的一生,他身上具有某種難以說清的“生命慈悲”。馬拉的《天已大亮》是關于當代知識分子的“志人小說”,老季和孫敬之秉承的“魏晉風度”令人感慨。石鐘山的《狗時光》講一人一狗相伴的故事,以狗的視角,寫生命之衰老,也針砭親人間情感的冷卻。“自然來稿里的文學新人”小輯重點推出鄭禮、姜薇、如君三位新人的作品,他們的小說從現實生活的細節中提煉文學的審美情志,在對普通人、尋常事的觀照中體現了文字的溫度。
“散文”欄目,燕燕燕和李曉君的新作同時在歷史人物身上挖掘新意。燕燕燕的《尋婦好》帶讀者緩步回到商代,通過婦好勘察殷商多層次的歷史斷面。李曉君的《無伴之鶴》則有小說筆法,借懷素的自敘,再現“草圣”畢生的藝術追求及其草書的妙理。“人間·父親”散文小輯中趙荔紅、高鳳華、楊姿分別講述自己父親的平生,三位父親的社會身份各異、選擇不同,各自經歷種種的變遷,他們的個人史也組成了一部小型時代編年史。
“藝術”欄目,李皖的《萊昂納德·科恩說過的最重要的話》拆解科恩的訪談錄,也拆解了其傳奇人生,閱讀此文,便是追隨這位現代都市的游吟詩人“再次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