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何以繼承,如何創新——劉亮程《本巴》與英雄史詩《江格爾》關系探賾
    來源:《創作評譚》 | 張相寬  2025年01月02日12:08

    《本巴》是新疆作家劉亮程202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并于2023年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可謂劉亮程小說創作的里程碑。《本巴》的寫作,源于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的啟示和影響,在小說的扉頁即寫著“向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致敬”的字句。既然是致敬之作,自然與史詩有著深入的內在聯系;但作為一個生活在非史詩年代而又有著鮮明創作個性追求的現代作家的作品,《本巴》又體現出卓然的獨創性,人物、主題、風格等等都體現出與《江格爾》的不同。劉亮程不可能寫出與英雄史詩完全相似的現代史詩,過于相似只能導致文學之死。那么《本巴》究竟從《江格爾》汲取了什么?承繼了什么?又有何創新?如何看待當代小說創作與中國口頭文學傳統的關系?當下小說創作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之下存在著怎樣的新的可能性?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靈感之源與創新之可能

    《本巴》寫作的機緣,起于十多年前劉亮程的一次文化旅行。當時,劉亮程和他工作室的幾位同事到“江格爾的故鄉”——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做田野調查,有幸聽到了當地江格爾奇加·朱乃的史詩說唱。“老人聲情并茂地唱著《江格爾》,你感覺那種聲音仿佛傳到了天上,又轉入到地下,又像是傳到遙遠的祖先那里,然后又傳回來。就是那個時刻,你感覺一個人跟他的今天和過往是可以連在一起的,人和邈遠星空、遼闊大地上的萬千草木、萬千生命也是可以連接在一起的。那場說唱對我的觸動非常大。”[1]這次傾聽史詩說唱的經歷,使得劉亮程對《江格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他查閱了很多英雄史詩的資料,為他十多年后寫作《本巴》埋下了種子。等到劉亮程回到鄉村菜籽溝,創辦了木壘書院,再次過起耕讀寫作的生活之時,在鄉下特定的環境里,十多年前在草原史詩說唱的聲音又回到他的耳邊,聆聽史詩時遼闊浩茫的感覺又回到他的心里。如有神助一般,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寫下了《本巴》這部經典之作。

    說到《江格爾》對《本巴》寫作更為直接的影響,源于《江格爾》中的幾句詩歌:“江格爾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間天堂。那里人都二十五歲,沒有衰老沒有死亡。”這幾句詩歌特別是“那里人都二十五歲”充分體現出史詩思維的特征:極具想象力和傳奇性。這種史詩思維賦予劉亮程小說創作以極大的自由性,賦予他智慧和勇氣,從而在《江格爾》的背景下寫出獨具特色的《本巴》。“沒有幻想,就沒有史詩。”[2]史前時代,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更為密切,沒有現代科學理性的指導反而更加有助于培養其自由幻想的能力,在口頭文學的創作中即能看出這一思維特征。我們看到了史詩中的勇士可以變為蟲豸或飛鳥等幾十種變化,寶馬可以用語言和英雄交流,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停留在二十五歲青春永駐……這些想象體現出史詩時代人們的神性思維和美好的生活愿望。劉亮程為《江格爾》的想象力和傳奇性所震動,“那里的人都二十五歲”的神奇為他的創作打開了一扇窗戶,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英雄史詩《江格爾》實為劉亮程《本巴》的靈感之源,小說中不愿出生、不愿長大的兒童以及一些奇思妙想的情節等都可以在此找到根據。

    《江格爾》為《本巴》的寫作提供了靈感,是《本巴》寫作的緣起。而作為向《江格爾》致敬的長篇小說,從《本巴》的寫作內容也能夠看出它與《江格爾》的內在聯系。比如小說故事的開頭以及往前推進的邏輯框架就極似史詩說唱的開頭。作為史詩,《江格爾》的說唱和一般的長篇評書之類的說唱有所區別。從結構上來看,《江格爾》由諸多相對獨立而又完整的章節構成,章節之間不是嚴謹的一環套一環的線性邏輯關系。這些章節往往都是英雄征戰故事,每一章開頭大多是江格爾與眾勇士在宮殿宴飲,受到其他部落的挑釁,然后派遣某一英雄出征討伐,最后凱旋過著幸福的日子。《本巴》故事的開頭亦是如此。江格爾在受到莽古斯的挑戰之后,派出本巴英雄、吃奶的嬰兒洪古爾迎敵。與史詩邏輯不同的是,洪古爾出師不利,被尚在母腹中的哈日王擊敗拴在車輪上備受折磨。于是,江格爾不得不讓不愿出生的嬰兒、洪古爾的弟弟赫蘭前去營救。從故事的開頭來看,《本巴》與江格爾有相似之處,所不同的是故事的走向。從人物來看,《本巴》中的主要人物江格爾、洪古爾、阿蓋夫人、策吉等也是《江格爾》中的主要人物,只有赫蘭是劉亮程新創造出來的人物。

    雖然《本巴》的靈感來源于《江格爾》,但對于劉亮程而言,他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對《江格爾》進行“重寫”或“改寫”,而是從《江格爾》帶來的靈感出發,創作出全新的東西來。史詩時代已經過去,在現代已經不可能再創作出類似史詩的文學作品。“要是認為古代史詩在我們現代是可能產生的,那荒謬的程度就跟認為我們現代人類能由成年再變為兒童一樣。”[3]對于創作,創新是其應有之義,唯有創新才是作品的生命。在《本巴》的創作中接受《江格爾》的影響并在創作中留下印跡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在創作中抗拒和擺脫《江格爾》的過度影響,要努力走出史詩的遮蔽。恰如魯迅創作《故事新編》,他認為:“對于歷史小說,則以為博考文獻,言必有據者,縱使有人譏為‘教授小說’,其實是很難組織之作,至于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倒無需怎樣的手腕。”[4]作為向英雄史詩的致敬之作,《本巴》的寫作更類似于魯迅創作《故事新編》,采用的方法是“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一篇”。

    事實上,作為對中國口頭文學傳統之英雄史詩的承繼,說唱藝人在繼承中進行改造創新是符合說唱藝術賡續與發展規律的。因為每一個獨具個性的民間藝術家在說唱前人流傳下來的作品時,往往會根據不同的時代需求、具體的說唱環境、聽眾的反應等對說唱內容做出相應的改變。每一個說唱藝人既是中國口頭文學傳統的繼承者,同時也是中國口頭文學傳統的創新者,從而使得中國口頭文學能夠保持其生命力并且不斷豐富和發展。《本巴》的主故事是小說中的“江格爾齊”說唱出來的,同時由小說中的人物指出其說唱的內容是該江格爾齊新創的,他有創新的權利。劉亮程在接受訪談時也曾經提出,自己對《本巴》的創作正如一位江格爾齊的說唱創新。

    毋庸諱言,《本巴》是在《江格爾》的啟發之下創作出來的全新的、充滿個人性的藝術珍品。對于《本巴》的創新之處,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闡釋說明。

    二、從英雄的贊歌到孤獨的沉吟

    對英雄的贊美是史詩《江格爾》的主旋律。《江格爾》就是一代圣主江格爾帶領他的十二勇士和六千寶通保家衛國、大殺四方并將自己的國土本巴建成人間樂園的英雄贊歌。史詩中的江格爾神武非凡:“在他三歲的那年,/跨上神駒阿仁贊,/攻破了三道大關,/征服了兇狠的蟒古斯汗,/在他四歲的那年,/攻破了四道大關,/降服了巨魔希拉汗。/在他五歲的那年,/活捉了塔黑的五魔/蟒古斯的首領可汗。/不幸就在這一年,/他被蒙根希格西力格抓去,/當了他的俘虜。/在他六歲的那年,/攻破了六道大關,/斬斷了無數的長戟,/攻下了阿拉坦策吉/美麗如畫的宮殿,/讓他當了自己的部將/成為右路大軍的主帥。/在他七歲的那年/挫敗了七個敵國。/從此江格爾的英名,/傳遍了五湖四海。”[5]本巴成為人們心向往之的理想國,那里人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沒有嚴寒只有春天,人民長生不老,“猶如仙境一般”。盡管江格爾在剛出生時他的父親烏仲汗即被莽古斯擄去,致使他成為名滿天下的“一代孤兒”,但孤兒不孤,史詩寫他的孤兒出身反而更加突出了他的英雄形象,“孤獨”并未成為史詩《江格爾》關注的內容。但《本巴》則不同,小說中的幾乎所有人物都被孤獨所纏繞,英雄的贊歌成了孤獨的沉吟。

    《本巴》中的江格爾雖然貴為部落之王,有眾勇士環繞,有美麗的妻子陪伴,有遼闊的疆土、無數的百姓及財富,天天在宮殿中喝酒宴樂,但他內心深處依然是孤獨的,他的父親等待他的拯救,他與妻子之間的感情已經泯滅。如果沒有了愛情,即使是“永葆二十五歲的青春”也成為殘酷的刑罰。在《江格爾》中,阿蓋夫人作為一位奴隸社會

    時期

    君主江格爾的妻子,擁有至上榮譽,但是她并沒有得到江格爾的尊重,只不過史詩《江格爾》很少對她做細膩的情感和心理描寫,并沒有揭示她的孤獨。《本巴》則不同,阿蓋夫人內心的孤獨被彰顯,小說多次提到阿蓋夫人渴望得到江格爾的關心卻得不到回應,她在江格爾的世界中已經沒有了自己的位置,她的內心傷感不已。《本巴》與《江格爾》的另一個不同是增加了阿蓋夫人和少兒英雄洪古爾之間的“戲份”。小說中,阿蓋夫人和洪古爾之間的關系和感情曖昧不清,但又銘心刻骨。阿蓋夫人出生后的第一眼就看到了洪古爾并且希望留在他的身邊,但不幸的是她卻成了江格爾的妻子。由于身份的限制,即使她從江格爾那里得不到愛情的撫慰,她也不能向洪古爾邁出更為親近的一步。由于孤獨,“永葆二十五歲的青春”對她而言只是使生命看起來一成不變,甚至枯燥無味。也因此,當喝了洪古爾煮的奶茶后一瞬間變老的時候,阿蓋夫人并沒有任何悲傷之感。

    《本巴》的孤獨主題主要體現在洪古爾、赫蘭和哈日王三個兒童身上。這三個兒童的共同特點是他們都對現實中的成人世界不滿,他們的愿望是不長大甚至不出生,希望可以永遠待在母腹之中。洪古爾是江格爾手下的第一勇士,他本不想出生,但為了拯救江格爾而不得不來到人間,出生后即頂替江格爾被莽古斯抓去拴在車輪旁,一旦身高超過車輪即要被莽古斯殺掉,在被江格爾救出之前孤獨地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等到江格爾在夢中將敵人殺死,他被江格爾救出之后,其他人由于江格爾將噩夢的門關閉不再做噩夢,洪古爾卻是個例外,只有他做著被人追殺的夢。洪古爾的孤獨還來自阿蓋夫人,洪古爾因為阿蓋夫人的勸說才單槍匹馬出征莽古斯,被俘后只能遙望本巴的方向苦苦相思,洪古爾最為渴望的就是阿蓋夫人的懷抱但是永不可得。更讓人唏噓的是本巴國度所有的人都停留在二十五歲,而只有他因為喝了莽古斯守邊老人煮的奶茶瞬間變為老人。本巴人擔心他的衰老會傳染而遠離他,他也因為同樣的擔心而不敢和自己的母親以及阿蓋夫人相認,只能獨自一人生活在本巴的邊緣。赫蘭的出生是為了拯救被哈日王俘虜的哥哥,他帶著神圣的使命出生后即奔赴戰場,在救出洪古爾之后卻深陷捉迷藏游戲帶來的孤苦之中不得解脫。赫蘭厭倦人世,從他出生之日就想著完成拯救洪古爾的任務之后即重回母腹。哈日王的出生是由于其手下忽閃在他的母親面前唱了催生歌。哈日王出生后盡管高高在上地導演著一幕幕故事的發生,但他對人世的生存方式和態度失望至極。這三個不愿出生、不愿長大的娃娃英雄的內心隱藏著漫無邊際的孤獨。

    事實上,不只是《本巴》,孤獨可謂劉亮程幾乎所有長篇小說一貫的主題。在劉亮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虛土》中就已經出現了一個不愿長大,夢想將自己的生命停留在五歲的兒童劉二。緣何在小說中有如此濃厚的孤獨氣息,又緣何在小說中塑造了如此多的孤獨的兒童,也許是和劉亮程的人生經歷有關。“多少年后我才意識到,我寫過的所有孩子都沒有長到八歲。我不讓他們長大。因為‘我五歲的早晨’,父親還活著。只要我不長大到八歲,便不會失去父親。我執拗地讓時間停駐在童年。”[6]劉亮程的父親在劉亮程八歲時去世,父親的去世對于少年時期的他應該有深刻的影響。當劉亮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他也許是要在小說中懷念自己的父親,也許是要對他已經流逝的兒童時光做一挽留。

    三、從斗勇到斗智,從史詩到現實

    作為民族英雄史詩,作為蒙古民族文化心理的精神源頭,作為蒙古民族的自豪和夢想,史詩《江格爾》要突出江格爾及其勇士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行為。同時,作為說唱藝術,為了引起聽眾的興趣、投合聽眾的審美心理,《江格爾》也要突出江格爾及其勇士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行為。因此,史詩《江格爾》具有濃厚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也因此,《江格爾》非常注重對英雄人物的塑造和打斗場面的描繪,將勇士之勇展現得淋漓盡致。對于英雄人物的英雄形象,《江格爾》中有很多程式化的描寫,比如他們都有雄偉的體型、驚人的力氣等。在出征之前,他們往往先要收服上天賜予的寶馬,獲取寶貴的盔甲、珍奇的兵刃等。最精彩的還是打斗場面的描繪,往往先是比兵刃,兵刃如果不能傷敵則進行最為原始的肉搏。《江格爾》中的打斗場面相當多,常以此來突顯英雄人物的英勇豪壯。

    與史詩《江格爾》不同的是,劉亮程的小說《本巴》則從“斗勇”轉向了“斗智”。在小說中,史詩中的戰爭沒有了,盡管敵我雙方都有攻伐和征服敵人的欲望,但是打斗變成了好玩的游戲,又或者在夢中殺敵,以奶茶退敵。小說中,江格爾派遣剛出生的嬰兒赫蘭前去營救洪古爾,謀士策吉問赫蘭如何勝敵,赫蘭說“我唯一的本領就是玩游戲”。到達拉瑪草原后,赫蘭通過教拉瑪牧民玩“搬家家”游戲使他們全部回到了童年,變成了無戰斗力的兒童。洪古爾為了尋找赫蘭,教會拉瑪牧民玩“捉迷藏”的游戲。而最先利用“捉迷藏”的游戲實現自己目的的是江格爾的父親烏仲汗,烏仲汗通過教莽古斯玩“捉迷藏”在其隱藏后空出來的地方建立了本巴。等到烏仲汗年老力衰遭到莽古斯攻伐的時候,他又通過“做夢夢”的游戲讓自己停留在夢中拒絕醒來,以此保全性命,因為莽古斯不殺正在做夢的人。烏仲汗還將部落的牛羊轉移到自己的夢中,從而保存了自己的財產,當阿蓋夫人將其救出之后,他又將夢中的牛羊重新放回到現實中來。真正的做夢高手還屬哈日王和赫蘭,哈日王具有讓別人做夢的能力,他希望江格爾在夢中率領自己的子民在拯救烏仲汗的途中累死,但是赫蘭卻將哈日王的子民帶入江格爾的夢中代替了江格爾子民的死亡。在小說中,我們看到小說中的人物在夢中逃亡或者在夢中殺敵。在夢中殺敵最為著名的是江格爾,他在夢中殺死了所有的敵人,在夢中將一生中要打的仗全部打完了。

    江格爾手下第一勇士洪古爾,在史詩中英勇殺敵,打過很多慘烈的仗。但是在《本巴》中,他卻用一壺奶茶多次退走來犯的敵人。典型的一次是當某一部落的敵人來犯,他通過讓敵人喝了他煮的奶茶(奶茶里有凝聚的時光)使他們瞬間變老,然后讓他們通過玩“搬家家”的游戲回到童年,回到他們原來的部落。還有一次是哈日王手下忽閃帶領莽古斯大軍來犯,忽閃知道洪古爾奶茶的秘密和威力,拒絕喝洪古爾的奶茶,但是洪古爾通過將奶茶敬獻天地的方式讓忽閃的大軍全部瞬間變老,從而又一次化解了江格爾的危機。無論是夢中殺敵,還是通過玩游戲或者用奶茶退敵,雖然也會出現死亡,但都是不見血的戰爭,勝者不以武力自恃,而是以智取勝。所以,我們在《本巴》里看不到血腥和殘酷,我們感受不到“痛苦”,只會欽佩小說中人物身上的童心童趣和智慧勇氣。

    劉亮程為何要從史詩的斗勇改為小說中的斗智?原因是什么?這要從《本巴》寫作的具體語境以及劉亮程的史詩觀說起。劉亮程在寫完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捎話》之后,已經為一部新的以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為主題的長篇小說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并開始著手寫作。但是在寫了幾萬字之后,在寫到一位五歲的江格爾齊時,小說的走向發生了變化,《本巴》的構思占據了主導。在《本巴》中,劉亮程將土爾扈特部東歸時過于沉重的慘烈遭遇進行了“輕”處理,他“舍棄了大量的故事,只保留十二個青年去救赫蘭齊這一段,并讓它以史詩的方式講述出來”。在談到原因時,他說:“讓一部小說中途轉向的,可能是我內心不想再寫一部讓我疼痛的小說。《捎話》中的戰爭場面把我寫怕了,刀砍下時我的身體會疼,我的脖子會斷掉,我會隨人物死去。而我寫的本巴世界里‘史詩是沒有疼痛的’,死亡也從未發生。”[7]剛剛完成的《捎話》,是寫黑勒人和毗沙人之間的戰爭,小說里充滿了活剝人皮、鬼魂、無頭尸體等殘酷景象,是一部因為仇恨而導致人類自相殘殺的小說,是一部無論在寫作和還是在閱讀時都能夠引起人的“疼痛”之感的小說。隨著寫作的不斷推進,劉亮程越發想寫出一部表達新的主題——各民族放下仇恨和諧共存的小說。劉亮程認為,在史詩《江格爾》中,盡管有廝殺,但是卻沒有疼痛,史詩里的敵我雙方也是可以像朋友一樣坐下來的;我們看史詩或者現場聽史詩說唱時,感受更多的是史詩中的英雄主義行為和業績而不是“疼痛”。因為《捎話》的寫作影響和對史詩特征的認識,使得劉亮程在寫作《本巴》時,才從史詩的斗勇轉向了小說的斗智。《本巴》里沒有血雨腥風,死去的人也可以活轉來,表達了劉亮程對新的時代各民族之間和諧關系的美好愿望。

    《本巴》小說的“智性”,從小說的思辨性也可見一斑。對于時間和生命的思考,對于現實與夢境、過去與現在、死亡與活著、少年與老年、夢與醒、虛構與真實等之間的關系是《本巴》熱衷于探討的。在小說中,我們看到洪古爾、赫蘭和哈日王不愿出生也不愿長大,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停留在童年和少年;江格爾及其勇士因為害怕年幼無助和年老乏力而將自己的生命停留在二十五歲的青春歲月;烏仲汗的生命則停留在老年里飽受莽古斯的摧殘。早在寫作《虛土》時,劉亮程對時間就有獨特的感覺。在劉亮程的小說里,人可以主動或者無奈地生活在某一個人生階段里,而他們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一些階段被其他人過掉了。在《本巴》中,人可以在過去、現在、未來之間,在生與死、虛構與真實、夢境與現實之間往來穿梭,這些對時間的思考無不浸透著對生命的獨特理解。毫無疑問,《本巴》是一部“夢之書”,小說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好像生活在夢中,有的人在夢中不愿醒來,有的人可以看到別人的夢,進入別人的夢,利用夢、操控夢,人生若夢,人在夢與醒之間流連徘徊而又驚恐不安。哈日王對拉瑪部落千篇一律的轉場生活洞若觀火,而其部下忽閃則低垂著頭說:“我們就是這樣生活過來的呀,我的汗。”當哈日王對拉瑪部落沉迷于“費勁又荒唐”的生活中不自知,提出“你們從來沒有站在局外看看自己的生活,所以從來不懷疑這樣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不愿意出生,就是不愿過你們這樣的生活”時,正如我們讀到魯迅借“狂人”之口說出的“從來如此便對么”的話,是如此振聾發聵。

    此外,關于《本巴》的結構,也很值得探究。正是小說的獨特結構,使得史詩世界與現實世界相貫通,體現出《本巴》的創作如何汲取了史詩資源又如何做出創新,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眼下的新時代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本巴》的結構是經過精心構撰的。《本巴》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史詩中的世界,即本巴世界;另一個是現實世界,即當下生活的世界。這兩個世界主要靠人物赫蘭連接起來,赫蘭可以在兩個世界之間穿越往返。同時,這兩個世界中,史詩世界是由現實世界中的江格爾齊說唱出來的,是被現實世界“虛構”出來的:當江格爾齊在晚上說唱時,史詩世界是白天;當江格爾齊在白天停止說唱,史詩世界則進入黑夜。雖然是兩個世界,但有主次之分,史詩世界是小說的主體部分,現實世界的存在形成小說的敘事迷宮,同時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小說的主題。正是在通往現實世界的夢境以及江格爾在夢境中率眾東歸的英毅堅韌,使得江格爾等人的英雄主義精神得到彰顯。也正是通過現實世界中的江格爾齊在說唱史詩時選擇江格爾過去的傳奇故事而不是東歸時的悲壯慘烈,劉亮程借當代江格爾齊之口表達了新時期各民族之間應該和諧共存的時代主題。

    總而言之,《本巴》的創作既受到了英雄史詩《江格爾》的重要影響,同時又與作家之前的小說創作有一定的延續性,與當下的時代生活有內在聯系,彰顯了劉亮程小說創作的鮮明個性,是將中國口頭文學的敘事資源與當代小說創作相結合的一個典范。

    注釋:

    [1]石榴云、劉萌萌:《在史詩的盡頭找到自己言說的聲音——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訪茅盾文學獎得主劉亮程》,《新疆日報》(漢)

    2023年8月13日

    第 3 版。

    [2]劉嵐山:《論〈江格爾〉——我國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漢譯本代序》,《江格爾》,色道爾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1頁。

    [3][俄]別林斯基:《別林斯基論文學》,梁真譯,新文藝出版社,1958年版,第195頁。

    [4]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54頁。

    [5]《江格爾》漢文全譯本第一冊,黑勒、丁師浩譯,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頁。

    [6]劉亮程:《一個人的時間簡史——從〈一個人的村莊〉到〈本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2年第12期。

    [7]劉亮程:《一個人的時間簡史——從〈一個人的村莊〉到〈本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2年第12期。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三级午夜电影 |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91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卜|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精品女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国产精品机视频大陆|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2020国产精品|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亚精品一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