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編輯這一傳統職業面臨怎樣的“變”與“不變”
人工智能飛速發展,閱讀和出版也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個時代,編輯這個行業應該如何跟上時代的浪潮,做出自己的創新?2024年12月27日下午,“輯客出發”編輯沙龍第24期活動暨上海圖書出版單位青年編輯論壇在上海世紀出版園舉辦。活動以“新時代編輯力的變與不變”為主題,來自圖書和期刊出版單位的五位編輯分別就主題出版、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人工智能與出版業生態、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持續提升編校質量等話題展開交流。
“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前,編輯工作也要有所創新和發展。” 上海市編輯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王焰在致辭中表示,上海圖書出版單位青年編輯論壇是上海市編輯學會的品牌活動之一,至今已舉辦七屆,在業內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力。
王焰認為,編輯力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研討編輯創新,歸根結底要聚焦出版的高質量發展。她希望青年編輯們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事業發展、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的要求,在編輯工作中不斷錘煉自己,快速成長。
上海市出版協會理事長胡國強指出,當前新質生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出版業,編輯這一傳統職業與新興力量之間的互動引人關注。在新時代,“變”的是與時俱進的出版理念,回應不同時代的讀者需求,采用各種新興技術手段和呈現方式,加快實現出版的融合發展;“不變”的是將作者的作品以最好的形式呈現給大眾、服務于社會的初心。
在時代的浪潮中,編輯力正經歷著深刻變革,也堅守著不變的初心。在交流分享環節,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沈驍馳將多年來深耕于主題出版領域的經驗凝練為“乘時代之風”與“破發展之浪”兩部分。她認為,主題出版現在正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其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并且還將繼續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主題總是跟著時代在走,但是出版的變化才剛剛起步。新時代的編輯更要聆聽時代的召喚,在主題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與時俱進,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扎實的編輯力去開拓創新,去服務好大局,努力為做強做優主題出版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自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的高銘婉以“保持優長,持續做更難的事”為主題,分享了關于做好編校工作的心得。擁有數次編校技能大賽經驗的她認為,學知識技能不是為了去考試,而是借助考試的機會去主動學習。編校技能是編輯基本功,做好編校工作非常不容易,意味著每天都要去學習,要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她從自身詳盡的工作經歷出發,提出做好編校工作最重要的是培養靈敏度,做到三個“凡”——凡引必核,凡涉事實、知識必查,凡有規范必依,以及要投入200%的努力做好工作。
人工智能是新時代炙手可熱的話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徐菁介紹了智能體如何賦能出版行業,包括AI大模型在出版中的應用、智能體的定義及發展趨勢、AI知識庫運用案例等。智能體可以打破業務孤島,整合所有的數據庫,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關于AI與圖書出版的融合方面,他詳細介紹了智能薦書系統與智能編校查詢系統,首先準備知識資源,其次建立智能體人設、任務需求等,再根據問答結果,調整提問方式或手動干預知識庫分段,最后完善發布。他認為,對此類知識庫智能體進行優化后,其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也是各行業AI落地的較為可靠的方式之一。
《分子植物(英文)》編輯部主任楊簫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推動科技強國建設”為題,分享了這本科技期刊的辦刊理念和實踐以及編輯在其中承擔的角色。科技期刊作為科技成果的記錄平臺和傳播載體,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分子植物(英文)》是全球第一本影響因子突破20分的植物科學研究類期刊,以國際化辦刊和論文質量“第一”為辦刊理念,關注學科前沿和熱點,堅持“科學”至上、內容“為王”。編輯部注重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宣傳推廣,提升國際影響力;搭建多層次學術交流平臺,構建圍繞期刊的生態科群;創辦姊妹刊《植物通訊》,聯袂助力學科發展。編輯部正在努力將其打造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務于科技強國建設。
來自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胡怡純分享了從區域國別基礎研究到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出版思考。她從區域國別研究的四大特征——地域性、全面性、跨學科性、經驗性入手,概述了外語學科在區域國別研究中的定位與優勢,以及外語學科介入區域國別學科的維度與使命。結合探索與實踐,她提出外教社的路徑選擇,并歸納為三個服務:一是加快外語專業區域國別方向教材建設,服務人才培養;二是深耕高質量區域國別基礎性研究出版,服務學科構建;三是大力推動區域國別應用性研究出版,服務國家戰略。
上海市編輯學會副會長、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鮑靜對五位青年編輯的交流發言做了點評。她表示大家的發言都有深度、有感情,而“有感情”是編輯能夠持續做好工作的關鍵所在。基于新時代對出版業和編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她再次強調了什么是“不變”的編輯力:一是對內容質量的堅守,二是價值導向的引領,三是專業精神的傳承。
本次活動為上海市編輯學會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4年度學術活動合作項目。來自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出版協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有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以及上海市編輯學會會長、副會長、理事以及上海圖書出版單位編輯代表等60余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