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暢談網絡文學的創作方法論
28日,當大量網絡文學愛好者涌入長白山一睹“云頂天宮”雪雕時,一場由數字閱讀平臺“番茄小說”發起的網絡文學研討會也在長白山腳下舉行。討論中,不少作者、專家圍繞歷史和現實題材,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和閱讀經歷,暢談網絡文學創作中打好事實基底的重要性。
“我盡管本身就是茶人的孩子,但在動筆之前還是花了兩三年時間去走訪現代化的制茶企業。”網絡作家童童的小說《洞庭茶師》聚焦返鄉創業的年輕人與洞庭山傳統采茶、制茶行業之間的碰撞。她認為,在文學創作中作者本身的視角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向專業人士請教,將幫助作者更及時捕捉到現實的變化。
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鄭小悠,早在本科時就曾寫出過60萬字的網絡小說《天地古今唯一嘯》,后來又讀了歷史學的博士。她表示,自己的創作許多時候都與讀史料時的感受有關。“如果不把史料中的場景具象化,變成人物對話,我就睡不好覺。”
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王躍文認為:“無論是現實題材小說,還是歷史題材小說,創作的基本手法是虛構,但創作的基礎是事實。”在王躍文看來,現實題材小說的事實來源是當下的社會,而歷史題材小說則應向史料要材料。只有結合實際,才能讓小說符合情理。
今年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選中,首次單列“網絡文藝”項目,其中網絡文學收獲10項評選中的3項。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今年7月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截至2023年底,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規模達3786.46萬部;用戶規模達到5.5億人,較2022年增長了5200萬人;市場營收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達到383億元,同比增長20.52%。
為不斷提升網絡文學的競爭力和吸引力,“番茄小說”策劃了“十二日談”系列活動,每期挑選1至2個重點題材,邀請行業專家、小說作者進行研討。“番茄小說”總編輯謝思鵬表示:“通過相關活動,希望可以鼓勵扶持潛力作者的作品創作,推動整個網絡文學的精品化發展。”
本次活動也是此前啟動的“番茄讀旅季”第二站。近年來,不少地方因文學作品頻頻“出圈”,文旅聯動成為熱門現象。這一次來到白雪皚皚的長白山,活動相關負責人說:“網絡文學作為親近大眾、傳播效率高的文學作品,天然有帶動文旅熱點的基因,我們希望扶持依托于現實的優秀作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文旅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