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書院何以躍升都市文旅IP 兩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并推出兩項創新服務
歲末年初,尋光啟新。脫胎于區級圖書館的徐家匯書院30日啟動兩周年系列活動,為即將到來的書院誕辰奏響序曲。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徐家匯書院接待市民讀者和游客263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34%;借還圖書132萬冊次,較去年同比增長13%。
百萬客流、兩位數的增長,亮眼成績的背后,正是運營方堅持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以匠心打造都市文旅IP。市民游客眼中,這里不僅是閱覽室,更是集圖書閱讀、科技體驗、博物探索、美術欣賞、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多元文旅新空間。
2025年1月1日,徐家匯書院運營即將滿兩周年之際,恰逢《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條例》施行。書院順勢推出兩項創新服務。其一,上線“云書房”一站式網借服務,對接上海圖書館管理系統,實現讀者PC端或手機移動端遠程下單,借閱的圖書24小時內可快遞到家。其二,針對游客攜帶行李參觀不便的問題,引入智能寄存服務。此外,還能利用“一鍵轉寄”功能,更從容便捷地將行李轉運至指定地點。
是閱讀場所,也是第二個家
“圖書館是我每天放慢腳步的港灣,是我第二個家。”工作人員袁圓介紹,徐家匯書院的兩周年系列活動以“家”為主題,邀請五湖四海的人們。主題靈感源自一位書院的忠實讀者。
時針回撥至一年前,徐家匯書院收到一個匿名花籃,賀卡上的字跡與送到總服務臺的巧克力留言卡相似——是誰在一直默默給書院送來祝福?通過網上發布“尋人啟事”等方式,終于找到熱心讀者王先生。他不僅是書院的常客,更是提出改善閱讀體驗建議的“家人”。
以往徐家匯書院的兩個出入口開啟有“時差”,這給早入館的讀者選座帶來不便。他將這一問題反饋后,相關工作人員迅速通過播放開館音樂等措施,實現了不同出入口開館時間同步。那盒巧克力正是為了“感謝問題及時解決”。
想讀者游客所想,徐家匯書院還為不少“行李客”優化服務。引入智能寄存服務時,融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設計理念。三種不同尺寸的格口,滿足不同大小和形狀的行李存放需求。
讀者之外,還有許多在徐匯區圖書館度過難忘假期的“小館員”。2025年,即將迎來徐匯暑期小館員培訓班30周年,將邀請曾經的小館員們“回家”,用文字、照片、小視頻等多種形式,分享珍貴回憶。
是服務升級,也是業態交融
單日客流量2.1萬人次、單月到館人次突破36萬,徐家匯書院的龐大客流如何為徐家匯商圈、實體書店所用,進而撬動“大徐家匯”文化消費更進一步?
在不少游客看來,讀懂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走進當地的圖書館與博物館。為此,徐家匯書院與土山灣博物館探索“圖博結合”。文獻、文物的有機交互,讓不同年齡、背景的人們增添了一份對在地文化的理解、尊重。
“合體”運營一年多,徐家匯書院不僅成為海內外游客的“必打卡地”,也吸引了云貴等地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前來學習這一破圈跨界運營新模式。
徐家匯書院負責人房蕓芳認為,“徐家匯書院是一個文旅商體展融合的超級鏈接場。”2025年,書院將結合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中國牌樓110年等契機舉辦活動,以高能級的文博主題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文化消費聯動效應。
打響“徐家匯書院”這一都市文旅IP,運營方更在文創等聯動品類上動足腦筋。譬如,徐光啟曾在上海成功試種甘薯,還曾寫過一本《甘薯疏》。甘薯雖然其貌不揚,但曾對解決溫飽問題起到關鍵作用。以甘薯精神為靈感,書院在此次周年系列活動中上新了“薯與你”徽章、“保羅薯薯”毛絨玩具等文創產品。
從家居擺件、護手霜到文具、手機盒、冰箱貼,內嵌于書院內的文創空間猶如雜貨鋪般裝下了來往市民游客的個性需求。“在這里,你總能邂逅心儀的一款伴手禮。”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的分享筆記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