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一代古籍修復大師趙嘉福逝世,享年80歲:他與新中國古籍事業60年
    來源:上觀新聞 | 施晨露  2024年12月27日10:50

    “只要干得動,就一直干下去。我有責任把手上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趙嘉福曾這樣說。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培養的第一批古籍修復人才,趙嘉福被譽為古籍修復圣手,他是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導師,中國圖書館榜樣人物,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傳承人。

    1961年,趙嘉福入職上海圖書館,長期在古籍修復組工作,先后師從黃懷覺、張士達、曹有福等前輩大家,學習古籍修復、碑帖鐫刻、傳拓及拓片書畫裝裱修復技藝,成為國內少有的全面掌握古籍修復、碑刻傳拓、碑帖書畫裝裱等多項技藝的大師級專家。

    半個多世紀的修復師生涯中,趙嘉福帶領團隊搶修了大批飽含中華民族寶貴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的文獻資料,令眾多命懸一線的歷史文獻“起死回生”。可以說,趙嘉福從業的60年,正是新中國古籍修復事業發展歷程的縮影。

    12月23日晚,趙嘉福因病逝世,享年80歲。消息傳來,業界悲慟。

    從二胡手到修古籍的人

    趙嘉福是上海人,小時候喜歡音樂,1960年初中畢業,考進上海民族樂團拉二胡。三年困難時期,文藝單位壓縮編制。1961年,他面臨轉崗。當時有兩個選擇,一是上海博物館,一是上海圖書館。這一年,趙嘉福17歲,對兩家單位了解不多,以為到博物館是當講解員,到圖書館就是處理借還書。因為普通話不好,他自覺無法勝任講解員的工作,于是進了上圖,被分配到古籍修復小組,這才知道圖書館不單是借書還書。

    古籍修復行當由來已久,以往主要存在于民間書畫裝裱作坊。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圖書館作為當時全國最重要的文獻公藏機構之一,匯集了一大批古籍修復名家,包括古籍修復大師曹有福、碑刻傳拓圣手黃懷覺,古籍版本學名家潘景鄭、瞿鳳起等,可謂臥虎藏龍。

    在全國業界,趙嘉福以掌握古籍修復、碑刻傳拓、碑帖書畫裝裱等技藝之全面而聞名,碑刻傳拓尤其擅長,他的師父就是黃懷覺。趙嘉福曾回憶,“我跟黃先生學習,是傳統師父帶徒弟的模式。剛開始學習,師父給了兩把刀,先磨幾個月刀,哪天師父看你刀磨得不錯,允許你幫他磨刀了,那才是認可了。師父干活的時候,在旁邊看,打下手、遞工具,然后自己再慢慢上手。反復模仿、揣摩師父的手法、刻碑的節奏,甚至聲音。到最后關著門,我在里面刻碑,外邊人聽聲音、節奏都跟師父一樣。這就算可以了。”

    趙嘉福一直感念上圖老館長顧廷龍的知遇之恩。除了學習古籍修復專業技術,顧廷龍館長還特別注意培育年輕人的文化修養,親自教他們寫毛筆字,并請館里的潘景鄭、瞿鳳起兩位老專家輪流授課,講古代漢語,教版本目錄。

    1964年,中央圖博文物局面向古籍修復人才開培訓班,趙嘉福得以跟隨北京圖書館古籍修復專家張士達先生學習了兩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古籍修復、碑刻傳拓的“南派”代表人物即上海圖書館的曹有福、黃懷覺,北派的代表人物正是北京圖書館的張士達,被版本目錄學家趙萬里稱為“國手”。趙嘉福則屬于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古籍修復專家,南派、北派的古籍修復技藝在他的心中、手中糅合。

    趙嘉福曾參與搶救“山西趙城金藏經卷”、明代《西廂記》等一批國家一、二級文物的修復,嘉定、太倉等地古墓出土文獻和清華大學受損古籍等也都經他手之后重獲新生。除了修復古籍,在碑刻、牌匾、篆刻、硯刻和壺刻等方面,趙嘉福也均有力作。他的碑刻、石刻技藝的高明之處不僅在于“真”和“像”,而且在于“靈”和“氣”。

    碑刻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并非機械地將書法作品復制到石碑上,而是要在篆刻過程中體現出原作的精神氣韻,需要刻碑者有深厚的書法功底與藝術理解力。每次接到碑刻任務,趙嘉福反復揣摩原稿,力求百分百還原原作的筆勢、藝術特征。

    碑刻也是一門艱辛的室外長期作業。趙嘉福帶領團隊冒著嚴寒酷暑,頂著石灰粉塵,在刻刀敲擊巖石的叮叮聲響中,創作了一塊又一塊蘊含著上海文化精神、紀念意義的石刻作品。如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革命英雄紀念碑、華東師大碑、顧廷龍書沈鈞儒生平碑、鄒容墓志銘“革命軍中馬前卒”、徐光啟的碑廊、以及由黨和國家領導人題寫的“陳云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世紀大道”“上海市民主黨派大廈”等,累計上百塊,成為上海新時代的文化景觀。

    從圖書館的“孩子”到培育一代代新人

    古籍修復、碑刻傳拓等屬于手感、分寸和火候的技藝,其傳承依靠口傳心授。師父能否傾囊相授,徒弟是否有悟性且有反復實踐的機會和恒心,都是該項技藝可否成功傳承的關鍵。1989年,文化部圖書館司委托上圖舉辦古籍修復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趙嘉福擔任培訓班主講老師,由上圖指派參加培訓班的張品芳、邢躍華拜趙嘉福為師,由此成為新中國“第二代”、上圖“第三代”古籍修復從業者。趙嘉福鼓勵兩個徒弟上手嘗試,邊做邊教,倒篋傾囊,不留一手。“在參加培訓班之前,我倆可以說是該行業的門外漢,是趙老師把我們領進了‘門’,并最終愛上了這門事業。”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說。

    在職業生涯的后期,“傳承”成為趙嘉福的使命,除了在上海圖書館收徒傳藝,2008年起,他先后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遼寧省圖書館等單位擔任古籍修復培訓導師,每年赴全國各地傳授技能。2014年,他受邀擔任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特聘專家,在教學第一線指導研究生,即使兩次罹患重癥,仍在手術休養后堅持完成帶教任務。

    “最敬愛的恩師趙嘉福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心中的悲痛無以言表。您不僅是我專業領域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恩師。與您的每一段回憶歷歷在目,您的教誨依然縈繞耳邊。恩師為人謙遜寬厚、待人如春風,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帶來了溫暖與力量。”張品芳說。

    “趙老師一生致力于古籍修復,他不僅是那些古老文字的守護者,更是文化與歷史的橋梁,用他的巧手與匠心,讓沉睡千年的故事重新煥發光彩。他的工作,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對過往的尊重與未來的期許,這份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時間的限制,深深鐫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古籍修復是一項與時間相伴的事業,入行多年,今年剛剛“出師”的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副主任王晨敏說,“回想起趙老師生前的點點滴滴,他溫和的笑容、耐心的教導以及對晚輩的無私關懷,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們的成長之路。他不僅教會了我們修復古籍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傳遞給我們對文化的熱愛、對責任的堅守,以及面對困難時從容不迫的態度。”

    “我是上海圖書館培養出來的,進上圖那年十幾歲,還像個孩子。”2020年9月,上海圖書館為趙嘉福舉辦古籍修復從業六十周年座談會,趙嘉福說,“當時做這個工作,用上海話說,哪能想到會噶紅?過去是默默無聞的。怎么堅持60年?可能今天說起來有些落伍,那就是‘干一行,愛一行’。當初學這門技藝,完全沒有名利思想,安排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但要做,還要做好。”一旁,趙嘉福夫人、同樣在上海圖書館工作多年的姚衛笑他:“坐了50年冷板凳。坐熱了,你的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

    2023年3月,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策劃、趙嘉福編寫的《鐵筆生輝:趙嘉福作品集》在上海圖書館首發。這是趙嘉福一生作品精選,包括碑刻、木刻、篆刻、硯刻和壺刻五個部分,全面展現了趙嘉福作為古籍修復師的畢生心血。“趙先生的技藝特點和履歷魅力,有三個方面尤為突出——技藝全面、作品傳世、傳承圓滿。”上海市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周德明總結,“幾十年日復一日學習、操作、體悟所成就的基本功和經驗,于技藝是磨煉,于人生是修煉,這是將古籍修復技藝發揚光大的前提。”

    “每每有人提及我現在的成功,我都會想起師父黃懷覺、上圖老館長顧廷龍兩位先生對我的指導和培養。我繼承師父的精神,甘當培育新人的鋪路石。令我欣慰的是,古籍修復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是新生力量加入,中國傳統的古籍修復及刻碑傳拓技藝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傳承、發揚和創新。”趙嘉福曾如此表示。

    今年11月7日,“畢生盡瘁圖書業——顧廷龍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在上圖淮海路館開幕。那一天,趙嘉福來了,夫人姚衛挽著他,從紀念活動現場向展場走去。

    “趙老師,您慢慢走。”圖書館的年輕人從他身邊經過,這句問候也是如今的心聲——

    趙老師,您慢慢走。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免费精品人在线二线三线区别|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蜜月|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99re最新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h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