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仁懷·《人民文學》青年作家批評家文學周”舉行
12月24-27日,“2024仁懷·《人民文學》青年作家批評家文學周”在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舉行。此次文學周由中共仁懷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人民文學》雜志社指導,中共仁懷市委宣傳部主辦,《南方文壇》雜志社協辦。貴州省文聯主席、作協主席歐陽黔森,《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徐則臣,《南方文壇》副主編曾攀,貴州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肖勤,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遵義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謝國蕾,仁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英,仁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程雯出席文學周活動。
25日文學周開幕式上,《人民文學》雜志社事業發展部主任康有勝宣讀了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施戰軍的書面致辭。施戰軍認為,《人民文學》雜志的75載歲月始終與青春朝氣相伴,因而永遠充滿創造活力的歷史底色和不竭動能。一本文學期刊承載的是文學所表征的文明進程,是文學所記述的人間煙火、國家精神和民族心史,一代青年所負載的,是深遠豐厚的優秀傳統與鮮活立體的中國式現代化生活實情的相互激蕩。每位青年作家都應致力于呈現出時代的新境界、新架構、新特質、新感悟,這是寫作者必須在書寫實踐中深長思之并努力破解的大課題。
受貴州省文聯主席、作協主席歐陽黔森的委托,肖勤在致辭中強調了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肖勤說,貴州是一片適合文學生長的沃土,烏蒙山和大婁山上有拼博奮斗的激情,都柳江赤水河畔有澎湃洶涌的詩意。仁懷則是這片土地上最值得書寫的城市之一,它讓一條河流變成了無數杯有溫度的江河,此地詩酒共長,生態與發展共榮。青年是未來、是希望,于家國如此,于文學亦如此,希望與會青年作家、批評家在成長歷程中,能留下關于貴州和仁懷的寶貴記憶。
程雯在致辭中代表仁懷人民歡迎全國青年作家、批評家的到來。程雯表示,仁懷在地域文化、紅色文化、醬酒文化的潤澤中,已經成為文藝創作的一片熱土。希望文學家們一如既往關心支持仁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情于這片土地、深耕于這片土地,譜寫更多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精品力作。
《南方文壇》副主編曾攀介紹了《人民文學》與《南方文壇》青年作家批評家峰會的過往合作,表示今后將繼續與《人民文學》一道關注新時代文學的青年力量,傾聽新時代文學的青年聲音。
開幕式后,2024仁懷·《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年度青年批評家”揭曉并舉行頒獎典禮,青年作家湯成難、龔萬瑩,青年批評家顏水生獲得年度稱號。頒獎典禮上,來自遵義當地的藝術團體還為現場嘉賓和觀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
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遵義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謝國蕾,茅臺機場公司總經理陳灼為青年批評家顏水生頒獎
仁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英,貴州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肖勤為青年作家湯成難頒獎
《南方文壇》副主編曾攀、《人民文學》事業發展部主任康有勝為青年作家龔萬瑩頒獎
此次“仁懷·《人民文學》 2024青年作家批評家文學周”為期四天,除揭曉“年度青年作家”“年度青年批評家”外,還舉辦“我們的文脈與新時代青年寫作”主題論壇、“人民閱卷·青年場”主題活動、遵義基層作家交流座談等,并赴仁懷周邊采訪紅色文化,領略地域風情。
“我們的文脈與新時代青年寫作”主題發言
“人民閱卷·青年場”主題活動
與會者合影
附:2024仁懷·《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年度青年批評家”授獎辭
湯成難擅長借由“生活在別處”的普通人,以富于縱深感的筆觸,在小說中探究人類的情感紋理與精神境域,并以此展示時代浮沉中不同代際中國人的“變動”與“恒常”。她的寫作既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又以深切的悲憫觀照人類命運的詩意。從構架到人物和語感,她的作品顯現出優秀小說家處理細節、表達深情的能力,具有指向關鍵、普遍和永恒的品質。2024年度,湯成難發表的《行行重行行》《他們將騎鶴而去》《刻經》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即是對這一品質的有力確證。
有鑒于此,特授予湯成難2024仁懷·《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
某種意義上,小說創作是龔萬瑩這位“海的女兒”“厝的子嗣”悉心寫給故鄉的厚重的情書,2024年出版的小說集《島嶼的厝》無疑是此階段的集大成者。龔萬瑩的小說,感覺先于語言,因為有了對生活的體驗和覺知,她的講述落地而生根、有味而對味。一位位她熟悉、摯愛的閩南人,從地理和歷史的景深中,懷揣滿腹心事,向我們款款走來。小說里彌漫的閩南風情,既可與海峽彼岸和東南亞地區的華文地域書寫互為參照,也為南方方言融入現代白話小說做出鮮靈而獨特的探索。
有鑒于此,特授予龔萬瑩2024仁懷·《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
顏水生就像文學的勘探者,近年來致力于聽覺詩學的研究,總能在聽覺中發現細節,在細節中發現端倪,在端倪中追問,在追問中對話,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尤其在2024年發表的論文《“有聲的中國”與紅色經典小說的聽覺想象》中,他獨辟蹊徑地把紅色經典小說里的聲音景觀與“有聲的中國”聯系,通過聲音中的情感向度與美學維度揭示出社會革命的歷史演變,使聲音成為透視社會歷史文化總體性的窗口,以點帶面,見微知著,體現出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深厚的理論功底,開辟了一條兼具深度與溫度的文學批評新路徑。
有鑒于此,特授予顏水生2024仁懷·《人民文學》“年度青年批評家”。
(攝影: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