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和闡揚中國優秀文化,中國文化書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舉辦
12月22日,中國文化書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在北大博雅國際酒店中華廳舉辦。
中國文化書院在京導師和會員代表、合作機構代表及首都學術界、文化界約150人歡聚一堂,回顧40年來書院取得的各項成就,追思曾經的閃耀歷史和人物,暢想書院及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與未來。本次活動是中國文化書院40周年系列活動之八。
活動由中國文化書院理事、導師,北大文研院院長楊立華教授主持。活動伊始,全體嘉賓觀看了《懷念導師》記錄短片,共同緬懷那些曾經擔任中國文化書院導師的專家學者。一個個閃耀的名字,見證了中國文化書院40年來的輝煌歷史。
中國文化書院創建于1984年,是由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任繼愈、朱伯崑、湯一介、龐樸等著名學者共同發起,由相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文化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相關學者、研究人員自愿結成的全國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中國文化書院的創院初衷為全面繼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構架起中外文化研究的橋梁,全面提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水平以及全力推動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其核心理念是“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文化走向中國”。
中國文化書院現任院長陳越光做了題為“致敬歷史中的選擇”的報告。陳越光講到,40年來,盡管有無數個放棄的理由,盡管有無數次改變的誘惑,盡管有無數種困難的壓力,但是,“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文化走向中國”的追求、“繼承和闡揚中國的優秀文化,促進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宗旨,以及以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書刊編輯、專業培訓為主的業務模式,中國文化書院始終沒有改變。
中國文化書院的發展,離不開歷代書院人的努力和堅持。本次慶典雅集特別向書院創院理事和老員工代表李中華、魏常海、王守常、林婭、劉若鄰頒發了40周年貢獻獎,向他們數十年辛勤耕耘,為書院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表達了深切敬意。
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劉夢溪先生作為導師代表致辭。他說,我不是中國文化書院所有事情的經歷者,卻是所有事情的知情者。中國文化書院的創建是一種偉大的壯舉,有很多英雄事跡,經歷過輝煌的時期,也經歷了艱難和曲折。“現在書院到了重啟的階段,在陳越光院長的帶領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文化書院必將迎來中興。”劉夢溪談道。
中國文化書院文化經濟分院院長、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薛鐳代表分支機構致辭。他講到,書院積極守正創新。自第五屆理事會成立以來,按國家相關規則,先后成立了“跨文化研究分院”、“文化經濟分院”、“科學人文分院”以及“大眾傳播專業委員會”四個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分支機構。分支機構的建立,不僅彰顯了書院作為全國性學術文化團體的蓬勃生機與穩健發展,更是在“守正”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的方式,為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承與交流搭建了更加堅實、多元的平臺。
海南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長彭明哲作為會員代表致辭。他講到,書院除了講學功能之外,還有個最大的功能是出版。作為中國文化書院的學員、會員,很榮幸一直參與中國文化書院的出版工作,同時作為出版方也得到了中國文化書院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程樂松代表書院合作機構致辭。他講到,向各位導師致敬,致敬他們用自己的精神氣質和篤實的行動所創造出來的時代。作為合作單位,北京大學哲學系不僅得益于中國文化書院各位導師在學術上的滋養;更重要的是,始終讓中國文化書院和各位導師們的工作成為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哲學學術走向公共社會和承擔文化責任的重要橋梁和渠道。
回顧四十年歷程,中國文化書院始終秉持著繼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初心,積極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動。展望未來,書院將繼續致力于高水平的學術活動、跨學科研究和培訓與交流,為中國文化發展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