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彎彎》:在詩意中定格,在磨難中鑠石流金
譚談的中篇小說《山道彎彎》自1981年第一期《芙蓉》雜志發表后,《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分別轉載,接著獲得“全國1981—1982年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情感走向為線索,挖掘復雜的人性,傳遞美好的生活追求,贏得了全國廣大讀者的喜愛。故事在金竹的丈夫大猛于礦難中犧牲之后,徐徐拉開帷幕。金竹帶著幼女面臨著嚴峻且現實的生活挑戰,她卻把招工的指標讓給了小叔子二猛。在生活的拉鋸中,這對叔嫂歷經生活與情感的磨難,最后終于相守,回歸平靜祥和的生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崇尚純真情感、不慕虛榮的時代,礦工家屬金竹與二猛在命運的巧合與生活的善意之間萌發的情感以及他們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境界贏得了社會的關照與尊重。同時,作品引發了影視界的關注。1982年,《山道彎彎》搬上了銀幕和熒屏。從小說發表到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不到一年時間,全國掀起了一股“山道彎彎”的熱潮,給當時的中國文學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風景。
典藏版《山道彎彎》重溫了作品衍生而出的詩性與溫暖,并以多種藝術形式集中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對作品的深刻理解與深度闡釋。該書整理收集了譚談的小說原版、電影文學劇本,附錄了改編的湖南花鼓戲劇本《碧螺情》等。
小說從金竹出現在那條古老的、彎彎的石板路上開始,在天幕下投下她小小的孤獨的身影。作者在描摹金竹帶著女兒在山道上等待丈夫大猛歸來的一幕可謂精細入微,將人物的忐忑心理、繾綣悱惻的情思、等待的煎熬糅合一體,書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在抒寫這種甜蜜、幸福又難挨的等待氛圍中,字里行間又彌漫著輕快的詩意。大猛在一場礦難事故中不復歸來,金竹滿心歡喜的等待變成了一場人生無常的重大打擊??稍匐y,也得接受現實,生活還得繼續。小說的轉折點在金竹放棄了家屬接班、成為正式工人的照顧待遇。金竹帶著年幼的女兒,卻把招工照顧的指標給了二猛。眾說紛紜的猜度最后在金竹一句“礦上的事,更需要男的,二猛去比我合適”中一錘定音。金竹純真質樸的心靈照亮了二猛的世界,同時也給人們以震撼。金竹的決定反映了一個平民女子頂天立地的高貴品質。
二猛端上了公家的“飯碗”,鳳月馬上恢復了與他的交往,并要二猛要求組織給個開機車的輕松工種??啥蛥s要繼承哥哥的遺志,下井去做一名普通的礦工。鳳月雖然有些失望,卻也只得按下那顆不情愿的心。其實,自大猛走后,二猛在生活中擔起了照顧金竹母女的責任,每次下礦回來,都要先去金竹的地里忙活之后才回家。小說鋪墊到這里,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與心理糾葛在作者的筆下有了峰回路轉的妙意。叔嫂兩人朦朧的情愫在那條“山道彎彎”的來去之間,有了新的進展。這種情感的沖動讓金竹矛盾而痛苦,她難以跨越傳統道德的禁錮,既婉拒了二猛的表白,又拒絕二叔給自己說媒,而是極力撮合二猛與鳳月的婚事。在情感不斷拉扯的過程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成功地捕捉到小說人物跌宕起伏的心理磨合,遞進了小說發展的第二次高潮??梢?,小說情節的設置在“陣眼”中此起彼伏,釋放出飽滿的情感張力,這種線性安排融合情感敘事,凸顯出小說緊湊的結構性與合理的邏輯思維,讓人深切體會到小說人物的心理活動與性格特征。
小說以金竹與二猛悄然萌發的情感引人共情的同時,又在鳳月的代銷店失火,二猛救火受傷、面臨可能截肢殘廢之時,展開了第三波高潮。此刻,擺在三人之間的選擇,又是一場人心與現實的較量??坍嬋宋镄蜗髸r,作者擅于以心理描摹呈現人物內心的波瀾,同時準確地把控人物各異的精神訴求與命運走向。而鳳月對二猛的婚姻背叛與遺棄在小說前段就有了充分的鋪墊。于是,正是鳳月的舍棄給了金竹無比的勇氣,她知道此時的二猛再也經不起傷害和折騰,終于,她掙脫了道德的困囿。由此,金竹的選擇有了人性的光環,她的純真與善良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贊嘆。同時,貫穿在小說肌理中的那個田螺姑娘的故事,寓意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充盈著靈性的浪漫,彰顯著詩性之力。正是這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最終使得金竹和二猛從沉默到爆發的情感遞進有了歸屬,喚起人性的復蘇,實現了對真善美的追求與統一。
眾所周知,小說的“眼”與“魂”是相輔相成的,讀者所看到的故事細節在內里生發中引人入勝,讓人情不自禁地與主人公同悲同喜。小說的選材看似日常而普通,而要在這個普通的故事中尋到一種讓人心動的高格與品質,是很有難度的。而譚談在敘事中做到了“以點帶面”,以典型個體的塑造展現勤勞質樸的群體大眾的日常生活,在卑微見崇高。
時至今日,四十多年過去,小說的人物精神與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仍然駐守在人們心中,他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真誠的本色,在詩意中定格,在磨難中鑠石流金,生響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