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漫說“冬至大如年”
    分享到:
    來源:北京晚報 | 李劭南  2024年12月20日11:49

    今年的12月21日是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此時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日照時間最短,地面散失的熱量比吸收的熱量多,氣溫也是一年中最寒冷時段的開始。

    中國作為一個傳統農耕文明國家,早在周朝時期,就把冬至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甚至被視為新年的開始。文獻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所以過冬至也就是過新年。

    《漢書》中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故應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魏晉南北朝時,冬至稱為“亞歲”,人們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

    冬至祭天是舊時最重要的禮儀。清末徐珂《清稗類鈔·冬至郊天》載:“每歲冬至,太常侍預先知照各衙門,皇上親詣圜丘,舉行郊天大祭。前一日,御駕宿齋宮,午夜將事,壇上帟幄皆藍色,執事者衣青衣,王大臣服貂蟒。壇旁有天燈竿三,高十丈,燈高七尺,內可容人,以為夜間駿奔助祭者之準望。屆期,正陽門列肆懸燈彩,上辛常雩亦如是,附近廟宇,不準鳴鐘擂鼓,亦不準居民施放鞭炮,以昭敬慎。”

    基于冬至和農事的密切關聯,古代的“賀冬”習俗在庶民百姓中也逐漸普及開來。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冬至,謂之壓歲,官府、民間,各相慶賀,一如元日之儀。吳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說。”清人顧祿《清嘉錄》:“郡人最重冬至節,先日,親朋各以食物相饋遺,提筐擔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盤。節前一夕,俗呼冬至夜。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清徐士宏《吳中竹枝詞》:“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畢竟勾吳風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這些文獻都是對民間冬至習俗的生動寫照。

    冬至的祭拜活動有很多,主要有祭祖、拜父母、拜師等。冬至祭祖,是人們向祖先匯報一年的豐收情況,祈求祖先保佑的一種行為。冬至祭祀為大祭,一般全族人都要參加,祭祀地點多選擇家族祠堂或墳前。

    讀書人要祭祀先師孔子,在冬至日要懸掛孔子像或設孔子牌位。這一天,學生還要備禮看望老師,酬謝一年的教育之恩。

    清代,有的旗人為了消災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時分,邀請本家嫡親姑表及摯友齊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碼兒”或牌位,殺豬祭天。順便祭“祖宗桿子”(系兩三丈高的旗桿,頂端為葫蘆形,稍下為“刁斗”,斗下懸旗,代表祖先)。祭罷,親朋圍坐吃“白肉”,這種白肉謂之“神余”。

    由于各地多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因此,“冬至飯”這個概念也就多少具有和“年夜飯”相對應的意思,“冬至飯”既可以是餃子或餛飩,也可以是團圓飯,還可以是祀神祭祖或敬老時的舉族共食。

    在冬至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扶陽”。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換和此消彼長之際,故民間有“冬至進補,開春打虎”的俗語。我國很多地區,至今仍有冬至喝羊肉湯或食羊肉進補的習俗,據說如此便可抵御風寒、滋補身體。

    東晉張湛《養生要集》講,“冬至日陽氣歸內腹中,熱物入胃易消化”,后世將羊肉視為冬至進補之首選。因此,在冬至這天吃羊肉,幾乎成為一種定例。

    南方人在過冬至時的習俗,有別于北方,他們會吃湯圓,湯圓寓意團圓和美滿,部分地區會吃年糕,象征年年高升、步步高升。在江南水鄉,還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有些地方有吃長線面的習慣,寓意長壽。

    為了挨過漫長的冬季,中國的傳統農耕文明中,其中一項偉大的發明就是“九九歌”。它記錄了從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的氣候變化和農事活動規律。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性氣候冷暖的差異很大。因此,各地的數九歌都帶有各地的特色。像北京、河北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湖南的“九九歌”: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五九四十五,開門尋暖處。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絳;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這些“九九歌”反映了不同地區在冬季和春季的氣候變化和農事活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久草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伊人电影|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 jiucao在线观看精品|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奇米影视国产精品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