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邊人的自媒體講述中生成新的創作
今年9月,根據短視頻博主“50歲阿姨自駕游”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出走的決心》上映,影片由尹麗川擔任導演,詠梅、姜武主演。上映以來,獲得了較為普遍的好評,豆瓣評分9.0,票房也達到了1.2億元,可以說,在藝術與市場兩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認可。無獨有偶,今年年初的豎屏大銀幕電影《煙火人間》沒有使用傳統的攝影機,而是完全由快手平臺的用戶原創內容組成。導演孫虹從5萬多條短視頻中,精選出887條,分別來自509位不同的創作者。這些創作者有農民、工人、卡車司機、廚師、老師、學生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他們用手機記錄了自己的工作、生活、愛情、家庭、夢想等方方面面。兩部影片的大膽探索也為我們帶來了互聯網環境下,自媒體向傳統影視藝術輸出內容題材的相關現象的思考。
從過往經驗來看,文化自媒體,特別是短視頻行業的作品內容,多取材于經典的文學、藝術作品,現今許多知名文化類短視頻博主,如意公子、趙健的讀書日記以及與輝同行的破萬卷、好讀書欄目等,其作品內容多為對經典文學和藝術作品或者書籍的介紹與解讀,此外,如李子柒、江尋千等,則主要為非遺技藝的傳承,同時制作出新的非遺作品,如李子柒視頻中“麒麟回首”的雕漆隱花衣柜等,而其他文化類博主,則主要以對經典文藝作品的獨到見解見長。
“50歲阿姨自駕游”本身并非文化自媒體,而應屬于生活類自媒體。在短視頻創作領域,生活類自媒體往往占據著較大比重,也與更大公約數的受眾群體相貼近,這類自媒體的內容創作主要來自博主的日常生活記錄,或基于日常生活所創作的搞笑短片。
“50歲阿姨自駕游”,顧名思義,記錄的即是一位年過50歲的女性自駕游的生活日常。現實中的這位阿姨,名叫蘇敏,她的自駕游并非人們慣常認知中退休生活的自在悠閑,也并非人們所向往的那種說走就走的自由灑脫,她的自駕游更像是離家出走,是多年被家庭,特別是被婚姻生活所困之下,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早在電影上映之前,蘇敏的故事就以自述形式出版成書,書名即為《年過五十,我決定“離家出走”》。“木棉說”編輯部更是直接稱她為“這個時代的娜拉”,這本書的執筆卓夕琳認為她不只是在自己困頓的生活中掙扎向前的一位中年婦女,更是在“為自己而活”道路上具有千千萬萬女性生活縮影性質的一個典型人物。其實,蘇敏的生活,不能說是艱難困苦,也不能說是美滿幸福,只是普通人的真實狀態,如果拋開所謂的娜拉,拋開女性主義,這種處于庸碌與消耗中,期待出走、期待轉變的生活,是千千萬萬普通人正在經歷的日常。所以蘇敏能夠在面對無法選擇的原生家庭,一言難盡的失敗婚姻,并且缺乏經濟來源支撐的情況下,仍然選擇踏上旅途,哪怕最初只是開著一輛空間狹小的Polo汽車,甚至每天只能睡在車頂的折疊帳篷里,也沒能阻止她出走的決心,不能不說很具有戲劇性,因為,她讓普通人看到了可能。想來,這也正是為什么作為生活類自媒體的“50歲阿姨自駕游”的日常故事反而能夠超越文化類自媒體,實現題材輸出,并被出版成書籍、拍攝成電影的原因。
在電影《出走的決心》中,導演以及創作團隊,抓住了李紅離家出走前反復被女兒、妻子、母親身份所羈絆的時光,當其心中的壓抑行至頂點,在那個丈夫獲得乒乓球賽的獎牌,女兒的新工作轉正,女婿升職,全家人皆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本應闔家歡樂、其樂融融的夜晚,卻沒有人顧及到日夜操勞的李紅,她甚至無法去參加一場同學聚會,她的“自我”長時間被壓抑,無法得到實現,也不被最親近的人所尊重,而這些負面情緒的積累都使得她出走一刻的決心被賦予了高光,同時也實現了普通人庸常生活的戲劇性轉折,從而使電影改編獲得了成功。
電影《煙火人間》則在形式與內容兩方面兼具實驗性、創新性。它完全由普通人的自拍、自述、自導、自演構成,自媒體視頻背后是一種平民視角,這些拿起手機記錄身邊瑣事的普通人,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得以“被看見”。
無論是《出走的決心》還是《煙火人間》,都讓觀眾看到了自媒體向傳統藝術門類輸出題材內容的可能,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故事,講述的是現實中人的悲喜,卻也反映出時代的變遷。近年來,跨媒介、跨藝術門類之間的作品改編成上升趨勢,但這些改編作品多基于經典文本,如根據古典名著《西游記》改編而成的作品就有電影《大話西游》《西游降魔篇》、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小說《太白金星有點煩》,以及3A電子游戲《黑神話:悟空》等,不勝枚舉,但這些作品的取材范圍卻過于集中,一方面許多“小而美”的、同樣優秀的傳統文化文本難以得到彰顯,另一方面也相對缺乏從現實中生成的原創佳作。因而,由“50歲阿姨自駕游”改編而成的電影《出走的決心》,能夠從身邊人的自媒體講述中生成新的創作,并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無疑是值得關注的藝術現象,同時也期待有更多類似的作品能夠被發現與看見。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