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建立強大的內心,是抵御外來傷害的武器——訪法國童書作家塞西爾·阿利克斯
校園安全問題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其中,校園霸凌因其更具隱蔽性和破壞性,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社會性焦點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出版的涉及144個國家的《數字背后:結束校園暴力和欺凌》調研報告顯示,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1個曾遭受過欺凌。華東師范大學針對70萬名中小學生開展的調研結果顯示,近20%的學生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欺凌,但家長知曉的不到10%。
冷冰冰的數據背后,是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被霸凌的孩子不愿意承認,看見的孩子不敢站出來指認”,電影《第二十條》中的臺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關鍵,不少文藝作品也觀照到這個陰暗角落,其中,法國兒童文學作家塞西爾·阿利克斯反對校園霸凌的小說《沉默的十三歲》中的句子使人觸目驚心:
“殘忍不是十八歲以上成年人的專利,我們在中小學校園里就可能遭遇這種殘忍,被折磨到生不如死。有些青少年的暴力會如影隨形,讓我們活在無盡的恐懼之中。”
“全都是胡編亂造!你們真的相信這種大團圓結局?一句‘我為對你造成的所有傷害道歉’之后,大家相互擁抱。一笑泯恩仇?我們不是生活在童話世界里!做那些視頻的編劇從沒去過校園嗎?他們大概早忘了中學生活有時就像戰爭一樣殘酷。”
小說講述了一位有點胖的13歲法國男孩呂多遭遇校園霸凌后,從隱瞞事實到產生生理幻覺,直到轉學、離開住所,在家長和學校老師、同學的幫助之下,一點一點擺脫霸凌陰影的全過程,書中涉及到了相貌歧視、單親家庭、心理健康等熱點話題,當被問到“是如何準確地把握呂多的心理狀態”時,塞西爾·阿利克斯告訴記者,“其實我自己在小時候就長期遭受校園霸凌”,而直到40歲,她才能直面內心,將青少年時期遭受的身心創傷“公之于眾”,因為這本小說,她被任命為“校園霸凌預防大使”,幫助了更多不幸的孩子。“說出來”是她認為的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哪怕是寫匿名信。
也許是這樣的經歷,使得塞西爾·阿利克斯一直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她曾創作了一系列面向孩子的藝術啟蒙繪本,比如《北極熊和月亮》《水手和海的女兒》《洞穴里的動物們在跳舞》《屋頂上的龍》……因為她深信“藝術它不是只為了精英而存在的,是為了所有人而存在的”,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和完善一個更完整的自我。因為“在他建立強大內心的同時,可以抵抗外來的一些侵害”,而這個道理也適用于任何年齡階段的人。
“我到了40歲的時候,才愿意把這個故事公之于眾”
劉雅:您的《沉默的十三歲》中文版一經出版,便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們知道,校園霸凌對兒童成長所造成的身心傷害,已成為一個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是怎樣的一個契機讓您開始關注到校園霸凌這個話題,進而創作了這部小說?
塞西爾·阿利克斯:其實我自己在小時候就長期遭受校園霸凌,整個兒童時期,一直都籠罩在校園霸凌的陰影之下。所以我現在作為兒童文學的作者,就想把自己的經歷和想法說出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孩子們面對校園霸凌的時候,就像自己把自己封在了一個圈子、一個城堡里,他甚至無法向自己的老師和家長去言說他在校園里遭受了什么樣的痛苦。這些孩子常常錯誤地認為,自己要為被欺負的處境負責,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尊重,甚至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就該遭受這樣的對待。但我想大聲地告訴每一個孩子,你們無需為自身的弱小而自責,該心懷愧疚的是那些實施霸凌行為的人。
劉雅:讀完《沉默的十三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對男孩呂多的心理活動描寫,真實到令人心痛。于您而言,寫作這本書最困難的地方在哪?
塞西爾·阿利克斯:我自己曾經也受過校園霸凌,在創作的時候也是一個展示自己傷疤的過程。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是編輯向我約稿,他希望我來創作一個力量感很強的故事。我寫書之前總會想很多,但是當編輯需要一個很強很有力量感的故事時,這個故事的主題就在我的腦中出現了。在寫下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有向我的家人或者老師講述過自己遭受校園霸凌的故事,也就是說,我到了40歲的時候,才愿意把這個故事公之于眾,把它寫下來。
至于用第一人稱來寫,我會更覺得自己身處其中了,但對我來說它不是一個困難,或者說不是一個再次經歷這種校園暴力的體驗。
當然我小說的主人公呂多是一個虛構人物,通過他,我得以將自己兒時遭受暴力的經歷展現給大眾,而這種原本痛苦的暴力的感受,也轉變成了很奇妙的體驗。比如說我現在來到中國,見到我的很多讀者,包括我在法國在世界各地跟讀者見面的機會,這些都給我帶來非常正面且充滿希望的感覺,整個創作過程對我來說并非是困難重重或者會讓我陷入低落的事情。
劉雅:這本書問世之后在法國有怎樣的影響,和您預期的一致嗎?可以分享一些您在和讀者交流過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塞西爾·阿利克斯:這本書實際上已經重印了好幾次,首版是4年前在法國出版的,它在法國的反響非常好,尤其是大部分的初中老師都已經讀過了這本書。我經常去一些中學參加見面會等活動,這本書后來還榮獲了一個國際兒童保護組織頒發的頗具分量的獎項,我也因此被任命為“校園霸凌預防大使”。憑借這一身份,我得以接觸到許多正在遭受校園霸凌的同學,我會和他們促膝長談,一同探討可能的解決途徑與應對方式,希望能給予他們支持與力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重新擁抱校園生活的陽光與美好。
劉雅:您會向這些遭到校園霸凌的孩子們說什么呢?如何解決校園霸凌帶來的傷害?
塞西爾·阿利克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要讓霸凌事件能夠被公開化,讓校園霸凌這件事被說出來。但關鍵的問題在于遭受霸凌的孩子往往選擇沉默,他們自己難以主動將所經歷的事情說出來。這時我們需要目睹霸凌過程的同學能夠勇敢地站出來發聲。
如果這些旁觀者怕遭到報復的話,我們提供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寫匿名信,可以投放在學校的郵筒里面,寫上請大家關注誰,他最近遭受了什么,希望大家都能幫助他。當然在信中,希望大家只寫受害者的姓名,而不寫施害者的姓名,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做一個匿名的處理,以免見證霸凌的同學會遭到報復,或者說他們也害怕被霸凌。
劉雅: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時常面臨著諸多人身安全、心理問題的困擾,您作為關注社會問題的作家,覺得家庭、學校和社會分別應該怎么做,才能夠更好地保護兒童成長?
塞西爾·阿利克斯:我覺得想要更好地改善,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提前預警。
當然,可能對特別小的孩子講這些不太適宜。不過從孩子7歲起,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老師,就應當清晰明確地告知孩子,哪些行為是他人沒有權利、不應該對自己做的,比如辱罵、嘲笑、動手動腳甚至毆打等。要向小朋友著重說明,即便有人嘲笑他,也絕不要輕易相信那些話語。要鼓勵孩子勇敢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向朋友、親戚或者其他可以信任的人傾訴衷腸,不要讓孩子把一切都憋悶在心里,誤以為所遭受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這是從受害兒童的視角來看的,而從施害者的角度,家長和老師需要提醒所有孩子,不應該對同學使用任何語言和肢體上的暴力,做出有傷害的行為,而要有同情心。
“藝術不只是為了精英而存在,是為了所有人而存在”
劉雅:您近來在創作哪些關于兒童成長問題的文學作品?有哪些會被翻譯到中國?
塞西爾·阿利克斯:我已被譯成中文的作品,除了《沉默的十三歲》之外,主要還有一些傳記類書籍以及兒童繪本。在法國,我也出版了許多面向青少年的書籍,這里說的是孩子十二三歲就能夠開始閱讀的讀物。這些書籍涉及了與心理和社會相關的各類不同主題,像是與貧困相關的內容,還有種族歧視方面的探討,以及兒童怎樣樹立自身信心、如何正確認知自己的夢想等主題。
劉雅:您認為從小閱讀文學藝術類書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否起到促進作用?
塞西爾·阿利克斯:我當然是非常支持小孩讀書的,而且我覺得越早越好,從小開始讀書,并且不一定要讀家長和老師選的。其實小孩自己選擇感興趣、想讀的書也很重要,很有幫助。我認為從總體上來講,閱讀是一扇門,可以打開孩子自由的思維,自由的思想能力,以及可以讓小孩去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從而更好地去認識自己。
所以不管是閱讀藝術類的、文學類的或者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都可以讓孩子建設更完整的自我。在他建立強大內心的同時,也可以抵抗外來侵害。
劉雅:我看到您創作的繪本想象力非常豐富,且富有深刻的哲理。我特別好奇,您是如何巧妙地把如此抽象的藝術作品轉化為具象的文字故事的呢?另外,我還想請教一下,您認為應該怎樣開啟兒童的藝術啟蒙之旅呢?
塞西爾·阿利克斯: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回答,但是我覺得有兩個方面,首先是作為一個寫作者、創作者來講,其實我們能夠繼續寫作,也是因為我們還留存著一種兒童般的想象力。
所以當我的編輯要我創作一些兒童繪本故事的時候,我就會自然而然去看藝術品,并產生想法。比如說我看見了奧賽博物館展出的北極熊雕塑時,我就會覺得它應該是在看天上的月亮,所以我就創作了《北極熊和月亮》這個繪本。
然后還有我在看巖洞壁畫時,我有留意到這個壁畫上有一個8歲的小孩留下的手印,而且還是一個手指有殘疾的手印,所以我就又創作了一個8歲的原始人小朋友留下巖壁繪畫,而他的小妹妹讓村民們知道了他有畫畫天賦的故事。
我是希望這種想象出來的故事,能夠變得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藝術不是只為了精英而存在的,是為了所有人而存在的。另一方面,藝術品本身也能給人靈感,所以當我在觀察藝術品時,藝術品也在滋養我的想象力。
劉雅:您對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是否有了解?您以后有計劃創作一個跟中國有關的繪本故事嗎?
塞西爾·阿利克斯:其實我一直都想寫一個跟孔子相關的故事,但是關于孔子的書在法國已經有很多了,有特別新的想法可能不容易,其次我對中國的書法也非常感興趣。總之我想我這次來中國,因為是第一次,所以肯定會給我很多新的認識和想法的,未來我會非常有意愿創作跟中國相關的故事。
(采訪:劉雅,內容整理:肖瑤)
作家簡介:
塞西爾·阿利克斯生于1972年,是一位熱愛哲學,關心社會問題和青少年成長問題的兒童文學作家,她創作了很多繪本、童話、小說、傳記、漫畫和戲劇作品。她的文字面向小小讀者,也面向8-12歲的少年,以及更大一些的青少年……創作之余,她也擅長給孩子們組織一些集體寫作工作坊。目前,塞西爾·阿利克斯已經在法國出版了近百冊童書,其中有8本已經翻譯成中文出版。代表作有《沉默的十三歲》《北極熊和月亮》《水手和海的女兒》《洞穴里的動物們在跳舞》《屋頂上的龍》《孩子眼中的莫里哀》《孩子眼中的埃及女王》《孩子眼中的達芬奇》。
參考文獻:
《如何揭開校園欺凌“隱秘的角落”?》來源:國家應急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