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偉:兩代作家的情誼
2024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120周年誕辰。許多年輕作家都曾得到過他的幫助,據我所知,上海作家、詩人趙麗宏就與巴老有著跨越數十年的交往,兩代作家深厚情誼,令人感動。
我與趙麗宏初識于1984年末的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那次我注意到一位與我年齡相仿的青年作家代表,經常與許杰、徐中玉、錢谷融等前輩在一起,十分親熱。有人告訴我,他是趙麗宏,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而那三位長者是他的大學老師。趙麗宏對師輩的尊敬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翌年,我得知趙麗宏離開《萌芽》雜志社,加入作協。同年,他隨王元化先生率領的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了墨西哥和美國。代表團中還有作家張一弓。出訪期間,張一弓主動與趙麗宏聊起自己與巴老的往事,正是巴老力排眾議,才使得他的中篇小說《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在《收獲》雜志上得以發表。趙麗宏對此感同身受,盡管與張一弓受到巴老幫助的方式不同,但兩人的感激心情是一樣的。
1986年5月,作協有一份文件給趙麗宏,我家離他家很近,就由我交給他。那時住房緊張,趙麗宏住在一居室里。靠窗的寫字桌上亮著燈,他正伏案寫作。我怕打擾他,剛想離開,他拿出一本剛出版的散文集《維納斯在海邊》,并在扉頁上題簽后送給我。回家后,我迫不及待翻開書頁,看到他在《自序》中提到了巴老簽名贈書的事。我心里很羨慕。若干年后,在聊到這件事時,趙麗宏向我詳細講述了經過。
1984年,青年作家趙麗宏在讀了巴老陸續發表的《隨想錄》后,忍不住給巴老寫了一封信,表達欽敬之情,希望得到巴老的新書,并請求巴老能在書上為他題一句話。信寄出后,他感到自己有點冒昧。心想,巴老這么忙,哪有時間回信呢?四五天后,正在家里寫作的趙麗宏突然聽見樓下有人喊他的名字。下樓一看,是郵遞員送來了一個牛皮紙的大信封。趙麗宏一眼就看到信封上寄件人的親筆簽名:巴金。拆開看是一本《序跋集》,扉頁上有巴老的兩行字:“寫自己最熟悉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贈趙麗宏同志,巴金,1984年11月15日”。巴金用最樸素的語言道出了文學創作的真諦,從此,這兩句話成了趙麗宏創作的座右銘。
1986年1月,趙麗宏提議組織一次拜訪活動。不久,他同王安憶、趙長天、宗福先、程乃珊、王小鷹、陳村等作家相約來到巴金家里。這次會面令人難忘,大家圍坐一起暢談甚歡。巴金靜靜地聽著年輕作家分享各自的故事,偶爾也會微笑著插上幾句話。陳村剛從九寨溝回來,他向巴金介紹了九寨溝的美景。巴金聽后感慨地說,我的家鄉在四川,但九寨溝我沒去過,以后有機會要去看看。與青年作家在一起,巴金興致勃勃,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那時,正值《隨想錄》寫作接近尾聲。趙麗宏被巴金不顧疾病困擾頑強創作的精神感動。他多次帶著年幼的兒子小凡去拜訪巴金。1994年的除夕夜,父子倆再次前往探望巴金。趙麗宏還特意讓小凡準備了一份禮物——一幅畫。畫中描繪了一個冬夜,天空飄著雪花,一間小屋亮著溫暖的燈光,屋內有一位老人蜷縮在燈下。巴金對這幅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詢問小凡畫中的含義。小凡解釋說這是冬天的場景。當被問及畫中的老人是誰時,小凡笑稱是一位被困在房內的老爺爺,正期待春天的到來。巴金感慨地說:“我很羨慕你,我比你大81歲。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喜歡的事情可以做。”回家的路上,小凡好奇地問趙麗宏:“巴金爺爺的頭發一直都是這么白嗎?”趙麗宏回答說:“不是的,他年輕時也是黑發。那些黑發如今已化作書籍、深刻的思想和無數動人的故事,永遠留在了這個世界上。”
趙麗宏在《滄桑之城》中專門有一章寫巴金,其中寫道:
我不會忘記武康路/那個小小的花園/巴金曾站在門口/微笑著向我揮手/那一頭白發/在斜陽里晶瑩如雪/他的微笑/含著歲月的滄桑/含著人間的深情……
1998年11月25日是巴金94歲生日。上海作協主席團成員前往醫院探望,趙麗宏也在場。那段時間,巴老的健康狀況不太穩定,但見到年輕作家來訪仍然格外高興。大家聚在一起談論文學,巴老坐在輪椅上,聽得多說得少。這讓我想起了十多年前趙麗宏和幾位青年作家一起拜訪巴金的情景。當時他們留下了一張合影,照片中的那些年輕作家已成為如今文壇上的佼佼者,并且承擔起了推動文學事業發展的責任,這正是巴老所期待看到的景象——新一代人才不斷涌現。
2005年10月17日午后,巴老的病情十分危急。趙麗宏得到消息立即趕往醫院,透過落地長窗焦急地看著病房里醫護人員實施搶救,期盼著奇跡出現。可是,天不遂人愿,傍晚時分,巴老在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的旋律中走完了百余年人生歷程。次日,趙麗宏以《巴金,高舉著燃燒的心》為題創作了一首悼詩,他手書了這首詩,展示在作協大廳為哀悼巴金而布置的花壇前。
巴金去世后,趙麗宏一直在想一件事:他認為巴金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住宅和花園應該完整地保留下來,讓后人能來到這里,懷念這位偉大的作家。2006年3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趙麗宏精心撰寫了“建議在上海建立巴金故居博物館”的提案,馮驥才、梁曉聲、賈平凹和張抗抗等作家也在這件提案上簽了名。提案得到了國家和上海各級部門的重視,經過五年整理和籌備,“巴金故居”于2011年正式掛牌開放,成為上海重要的文化景點和文學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