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與出版如何相互成就?這個研討會在京召開
出版駛入深度融合發展的快車道,網絡文學如何打造文學精品、創新發展路徑?為深入探究網絡文學與中國出版之間的內在關聯、發展趨向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12月13日,“網絡文學與中國出版”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網絡文學研究室和《出版人》雜志社聯合主辦,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網絡文學與大眾傳媒新興交叉學科支持。
從網絡文學與傳統出版的融合與探索角度入手,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認為,網絡文學不僅是傳統文學的數字化,也供了新的敘事方式和傳播方式,網絡文學對出版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戰,但也為數字出版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河北省作協研究員、河北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桫欏指出實體書仍然是目前網絡文學IP轉化的重要方式。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翟羽佳則通過數字出版產業報告數據進一步說明,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出版創新發展的引擎,而傳統出版則通過自身的專業優勢和資源積累,助力網絡文學提升質量,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在網絡文學的出版價值與市場策略方面,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秘書處副編審馮思然提出了網絡文學的出版價值模型,全面評估了網絡文學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技術價值和商業價值?!豆饷魅請蟆犯呒壘庉?、文薈版副主編饒翔也結合市場變化,探討了傳統出版對網絡文學的價值定位和市場策略的影響。
在探索網絡文學IP開發與出版物創新方面,相關從業者也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晉江文學城總裁劉旭東分享了晉江文學城在實體出版、IP開發以及海外傳播等方面的經驗與成就。他強調,晉江文學城一直致力于推動網絡文學與傳統出版的融合發展,創新出版形式和拓展海外市場,倡導出版界和諧合作,共同推動網絡文學的繁榮發展。番茄小說總編謝思鵬介紹了番茄小說在出版業中的角色,特別強調網絡文學IP的長期價值,以及如何通過影游聯動、動畫改編等方式提升出版物銷量,探索網文與傳統出版業之間的融合路徑。閱文集團出版業務中心高級總監陶云飛則分享了閱文集團在出版業務中的經驗和案例,包括電子書銷售平臺的建立、網文出版國內外授權業務開展,以及如何利用影視作品的熱播效應來提升出版物銷量。此外,陶云飛還提到可為網絡文學IP開發多形態出版物,為讀者提供收藏屬性和情感價值,例如畫集、手賬本、日歷等,并在現場分享了《慶余年典藏版》和《詭秘之主官方設定集》兩部定制化出版產品。
在網絡文學研究的學術視角與成果方面,與會專家對各自的研究與調查進行了深入剖析。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秦蘭珺從“數碼人工環境”這一概念進入探討,指出計算機工具將其運作機制帶入文學的同時也帶來了新創作模式的多元可能,提出網絡文學中創造另類經驗實驗能否突破現實局限等問題,探討游戲與現實關聯及“游戲并人生”的可能性,期望能為網絡文學研究提供新視角。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玉玊則介紹了《破壁書:網絡文學關鍵詞》的再版與增訂情況,該書涵蓋二次元宅文化、粉絲同人文化等領域,對每個詞的詞義、詞源、用法等進行梳理,還原其誕生的歷史文化環境與媒介環境,挖掘圈層文化內涵及社會文化信息,兼具學術性與網絡感,旨在為讀者提供了解網絡亞文化社群的“地圖”和“鑰匙”。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鄭熙青分享了她在日本對同人文化進行田野調查的成果。她認為,得益于日本政府對二次元產業的扶持,日本同人文化已形成產業并與商業出版渠道相融,但同人文化與商業文化之間存在模糊邊界與灰色地帶,版權問題仍存在爭議,如寶可夢同人志事件。盡管如此,日本同人圈復雜而獨特的生態格局為全球同人圈發展提供了范例與思考方向,在全球同人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與價值。中央民族大學講師李強回顧了網絡文學改編出版的歷程,指出其經歷由文學網站主導、書商主導到資本力量主導的三個階段。他以貓膩、金庸作品為例,闡述了網絡文學的修訂出版在促進網絡文學經典化上的價值。他認為,通過修訂出版,可以進一步提升網絡文學的質量和影響力,推動網絡文學向經典化方向發展。
這次會議上,邵燕君、袁志堅等還從網絡文學研究著作出版的角度,對文學生產與出版的互動進行了拓展。
本次會議分為兩場,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網絡文學研究室主任祝曉風和《出版人》雜志社副總編楊帆主持,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當代文學研究室負責人田美蓮評議。此次研討會通過深入的探討與交流,為網絡文學與中國出版事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臺。未來各方將繼續加強合作,滿足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同時鼓勵培養更多的青年學者投身于網絡文學的研究和創作中,助力網絡文學在新時代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