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澳門之美 · 美景 | 那抹始終閃耀的波光——澳門內港的美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郭妙瑜  2024年12月17日15:58

    12月20日,澳門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澳門筆會特別推出“文藝之城 澳門之美”澳門文學賀雙慶系列活動特刊,所選作品中有飽含家國情懷的筆墨,有記錄城市變遷的故事,有文學大家的精彩篇章,也有藝壇菁英的桂冠之作,借以呈現澳門回歸以來本土創作的多元面貌,并透過藝術與文學,反映二十五年來澳門社會的發展及變遷。相關內容結集成《文藝之城 澳門之美》一書,并追加“二十五個澳門之美”專輯,涵蓋“美人”“美事”“美談”“美景”“美食”五個類別,以文學書寫澳門的歷史、文化和城市魅力。

    我們特選發部分作品,與讀者共賞澳門之美。

    作者簡介:

    郭妙瑜,喜歡澳門的一切,相信文字的力量,作品曾獲澳門文學獎散文組冠軍、《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優秀獎。代表作包括《徐徐》、《文新商店,老店的澳門人情》等。

    那抹始終閃耀的波光

    ——澳門內港的美

    郭妙瑜

    波光粼粼,漁歌淺唱,在澳門城市以西,有一條悠長的海岸線,她見證著澳門數百年來中西文化共融,以及社會經濟與居民生活的轉型與變化。她曾是大型客輪與貨船泊岸之地,貨如輪轉,熙來攘往,是極盡繁華的港口,如今也是漁船安心駐留之所,在碼頭邊上以繩纜與土地連系,讓漁民在繁忙的捕漁季后,靜靜靠岸休養生息。這個地方稱為澳門的內港,內港的美,在于她對于城市航運發揮的貢獻,以及在光榮退役后,繼續傳承澳門傳統行業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社區功能。海面上,在夕陽下閃耀的波光,依舊映照著澳門居民的美好日子。

    澳門和海洋關系密不可分,直到今天,海洋仍是助力澳門走向世界的一把鑰匙。三面環海的澳門,其中一面就是內港,站在內港岸邊,夕陽之下,陽光灑照在碼頭甲板上,浪花輕吻漁船,海風吹拂,眼前金光燦爛,徐徐道來內港的故事。

    澳門的內港位于半島西面,從下環區的媽閣廟一帶起始,蜿蜒至近青洲的蓮峰廟區域,橫跨風順堂區、花王堂區與花地瑪區,包括了澳門的北灣與淺灣,擁有全長三千五百米的海岸線,三十多個碼頭在此經營。十七世紀以來,華人集中在澳門的西面聚居,十九世紀內港沿岸更隨著其作為碼頭的功能而產生旺盛的經濟活動,成為澳門歷史上重要的文化與經濟交流中心。

    在這段昔日時光中,內港是澳門的貿易核心地帶,擔當著海上航運的樞紐,客輪、貨船、舢舨都是內港的常客,在沒有飛翼船出現以前,澳門、香港、珠三角及內地多個地區的交通往來,均依賴內港,著名的大來、德星、佛山號客輪,便是由此開出,每艘客輪可運載數百至千多的客人,大批旅客從這里下船訪澳,澳門的居民也經內港回鄉探親或前往香港等不同目的地。因自帶人流的關系,內港尤其十月初五街區域百業興旺,餐廳酒店林立,盛極一時。而內港的黃金時代,是否僅限在她擔當船運大隊長的日子?

    曾經生活在十月初五街十多年,內港于我,是一份無可替代的情懷。有人說,美好的童年能治愈人的一生,內港正是我心中溫暖記憶的誕生之地,在這里的每段足跡總是那樣深刻,難以忘懷,因此在長大成人以后,常常自發地回到這區散步,不單為了懷舊,更多的是以這個空間熱烘自己的內心,讓純粹的快樂火苗始終在內心燃燒。

    九十年代居住在內港,以步行來度過每一天。家座落在十月初五街,學校在大三巴牌坊腳下,每日上課下課穿梭在大三巴牌坊、草堆街、營地大街、十月初五街,十分鐘內便可逛完。有時候,跟著父母到攤檔工作,也會從十月初五街一直走到麻子街、義字街。這片區域十分適合城市漫步,大大小小的街巷連結著澳門著名的景點大三巴牌坊、圣安多尼教堂、三街會館、康公廟,短短的路程中能欣賞澳門歷史城區中西共融的碰撞與積淀。那時候的十月初五街,雖已非最輝煌的客運年代,卻仍人氣鼎盛。每天早上,喚醒我的是樓下菜欄的工人從清晨五、六時便開始工作的聲音,精神抖擻的上貨、落貨的叫喊,由地下傳上五層高的唐樓,一輛輛貨車從這里載走滿滿的鮮美蔬菜,早上的內港就是一幅反映澳門居民勤勞工作的速寫。菜欄以外,還有果欄,窄長的果欄街分布了多家批發店,進口水果色彩繽紛,可口鮮美,擺放在店里待攤販來購買作零售之用。從果欄街轉回十月初五街,還有琳瑯滿目的攤檔和店鋪,售賣錄音帶、山貨、童裝、衣物、文具、電器,還有影樓、茶葉店,要是找不到某種貨物的話,去一趟中國國貨公司便能解決,草堆街上有布匹店、繡旗店、士多、眼鏡店、表行、金鋪等等,從十月初五街走向下環街之間,又有蠔油店咸魚店、肉干店,海味雜貨,一應具全。用今天的話來說,簡直是十分鐘內應有盡有的生活圈。

    外婆在十月初五街上的葉培記送給我生命里第一本故事書,書還附有一套錄音帶,可以播放書中故事的錄音,是當時最時髦的小孩禮物。外婆在位于內港區福隆新街的大三巴酒家工作,很多時候在晚上上班,每到白天就帶著我們幾姐弟到處游覽,讓我們認識澳門。外婆常和我們說道她當時打工的故事,福隆新街的酒樓林立,每晚都有飲宴,需要工作到凌晨三時。后來的我才完全明白外婆總是犧牲白天休息的時間,為我們童年填上豐富色彩。

    內港的興旺,從店鋪類型的齊全程度,便可反映出來,客人來到內港能購買到各式各樣的手信,又因聚居的人越來越多,生活用品齊全,可說是當時很成熟的社區。附近的茶樓酒樓林立,讓這一區成為了早茶熱點,高聳的國際酒店里設有中餐廳,皮蛋瘦肉粥、排骨鳳爪等點心是每桌客人的常點菜品,新馬路上華麗的碧麗宮、十月初五街上的冠男茶樓、大龍鳳茶樓、蘭香閣,甚或靠近碼頭的半島酒店、開在海上的澳門皇宮,每個周末客似云來,熱鬧的飲茶文化,亦成了內港一幀重要風景。

    而所有佳話均會落幕。在興旺到極致之后,隨著外港碼頭的出現,經濟和生活方式轉變,人潮開始離開內港,這里的商業活動少了旅客的參與,慢慢褪色。后來,我也搬離了這區,但每次回來散步,一份熟悉感仍涌上心頭,很多店鋪仍在,只是沒有營業,我常感到這里只是暫時凝結,終有一天會重返繁華。

    時空來到2024年,在初秋之際,我再次在內港一帶步行,路上車水馬龍,新媒體的興起令旅游生態改變,人們愛上深度游澳門,除了傳統景點,更喜歡尋找寶藏景區,一隊隊的旅客從新馬路折轉過來,康公廟附近的小巷遍布了來尋寶探秘的年青人,居民流連在大龍鳳茶樓,在下午茶時段聽曲唱戲,這些居民和旅客讓內港填滿了活力生氣。重回內港,這一次,我執意要找尋一個夢幻時刻。內港的核心還離不開碼頭,于是我重新把全部碼頭走了一遍。

    從沙梨頭到媽閣之間,共有三十多座碼頭建筑,一部分還在營運,有一些則已凋零。在沙梨頭街市大樓旁,是編號第三十一號的碼頭,樓高四層,迎著海邊的墻身,暴露了混和著紅色和綠色的磚塊,碼頭正好泊了一艘捕獲水產的船,連著陸地的這端泊有小貨車、電單車,水產直接在這兒運轉出市面,因此碼頭自身或對面還營運了不少魚欄、蟹欄、海產店,碼頭與碼頭之間的空曠路段,也得以善用,有時會看到掛起來曬干的咸魚,滿載生活氣息。二十九號是泉利碼頭,二十六號是寶興碼頭,通過碼頭的鐵閘,便能窺見海面,有的碼頭還經營為海鮮火鍋店,直接把游水海鮮化成美食。二十三和二十五號碼頭在進行活化工程,由政府與休閑企業聯手注入創新元素激活內涵。走到十六號碼頭,往時在這里等待巴士,背后便是大海一片,現在建成了大型酒店,高高的石砌圍墻和海天一色的云層呼應著,令人想起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地標建筑貝倫塔,為內港一帶添上了歐陸風情。十六號碼頭往媽閣方向倒數,有多所空置的建筑,和十月初五街一樣正凝結著有待復興,而內港客運碼頭、南舢舨碼頭、媽閣碼頭等依然發揮著功能。媽閣廟前地的內港一號碼頭已列為文化遺產,建筑極具特色,媽閣廟堤岸一帶,更被認為是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來澳之初登陸之所。

    而這些碼頭的對面,陸地上的地標同樣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沙梨頭圖書館為這一帶注入了文藝氣息濃厚的文化空間,沙梨頭土地廟展現了澳門的土地信俗傳統,康公廟前地定期舉辦不同的夜市和活動,新馬路上的新中央酒店是文物建筑活化修復的最新范例,碧麗宮、國際酒店品牌重塑亮相登場,數之不盡的計劃,均在預告內港正在補充體力,待儲備充裕時終會重新成為澳門的多元發展區域。

    這趟重游,我驚喜地發現,內港碼頭以各式各樣的生態,堅守著澳門與海洋之間的關聯,許多漁市場的工人、漁民或附近店鋪的東主伙記等,持續在這一帶工作,為了生計而刻苦努力,除了傳統老店,轉角還會發現一些新興店鋪,如糖水宵夜店、無國界料理、創意咖啡店等等,匯聚了年青人的活力,以及老澳門人的堅守信念。

    內港的碼頭們會否有一個共同時刻,展示他們對于城市的力量。隨著天色的變化,大自然已應許。下午五時多,天空滲透夕陽微光,走進沙梨頭街市市政綜合大樓(原“水上街市”),大樓的一樓為觀景平臺空間,可供參觀者擁有如同置身碼頭的視角,下午五時半正式開啟日落的序幕,云朵繪上了多層次的粉彩,大自然畫師正粉飾著他的創作。

    觀景臺景觀開揚,能飽覽幾乎整片內港的海洋景色,這時候藍天有一顆垂垂欲墜的咸蛋黃,它漸漸地半掛在山腰,海風猛烈地撲臉,好像在提醒我們記起這里曾經歷的航海事業。海鳥在船只上聚集,在交談在歌唱,海面映照著金黃色的落霞,像閃亮的魚鱗,好比一條金黃的錦鋰,以舞動的方式暢游內港。內港的天空,出現了藍色、橙色、黃色、白色、紅色,靈動的筆觸在柔和地調色,一群白鷺到訪,在海面上低飛,又忽爾回到甲板停留,咀里享用著剛在海里捕獲的小魚,船的纜繩又成了他們的秀臺,每只白鷺各據一方展示著他們的美態。不一會,漁船的燈光亮了,漁民開始準備晚飯,天空在下午六時一刻只余下蔚藍與橘黃,一道白云在上空刷過,仿佛海上的錦鯉一躍成了天上飛龍,又緩緩伴隨日光消失,和漁船挺立的桅桿一樣,被夜色吞吐,淡出天空。這場日落詩篇儼然就是內港的夢幻時刻。

    內港三十多個碼頭串連起來,只需花約半個小時便能走完,恰好適合城市散步的時間長度,要是加入特別設計的體驗配套,讓碼頭空間注入創新內容,定能成為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路線。假如每個碼頭開放供人參觀,游人可以相約黃昏,在內港擁抱落日,和海鳥對唱,欣賞那抹始終閃耀的波光,更能把碼頭曾見證的歷史故事好好傳播。

    仰望無際的天空,白鷺在覓食后再次回到岸邊,扇動翅膀,定格的畫面一觸即發,彷佛耳邊又傳來工人抖擻的叫喊聲,堅決要成為城市的活力,這亦是老城區的店鋪與居民的共同愿景。

    內港不止是一個社區,她是站在海岸邊的守護者,不掀起波濤,始終堅定地和澳門居民同呼同吸,是澳門舊城區重要的組成部份,是澳門居民未能忘懷的一個老地方。她曾見證城市的高速發展,也愿意在時光中慢活停留。而內港的迷人畫卷尚未描繪完成,一切已整裝待發,馬上會重新躍動,作為澳門的寶藏景區,以詩般的日落風景,傳承澳門小城大夢的美。

    延展閱讀:

    內港風情

    澳門既有蓮花寶地之譽,歷史上亦有“蠔鏡”“蠔海”“鏡海”之稱;后人認為“蠔”字欠雅,漸漸約定俗成改用“濠”。昔日珠海前山河流經澳門西岸出海的一段河道被稱為濠江,現為澳門內港。在歷史上是漁船出海及返航、避風的主要口岸,是了解澳門漁業歷史及文化的重要載體。內地亦開辦有“澳門海上游”,從海上看澳門,充滿人文風情。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激情啪啪精品一区二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高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1024精品免费|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