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安利讀書”為什么變得越來越困難
    來源:澎湃新聞 | 劉欣玥  2024年12月12日09:56

    編者按:日前,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上海高校學者共同發起了“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學教育”系列活動工作坊。10月18日,系列工作坊第二期以“音視頻平臺讀書博主與文學傳播”為主題,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召開。(會議回顧見:《音視頻平臺讀書博主能幫助提升大眾的閱讀興趣嗎》)。B站、小紅書“編輯渡邊”博主渡邊,小紅書“少說話多看書”博主小李,播客“咸檸七”主理人曹檸,播客“無邊界電臺”之“地鐵坐過站”主理人btr,以及上海文藝出版社當代文學出版中心負責人張詩揚等五人作主題分享,來自上海各高校的20余名學者圍繞相關問題深入研討,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李娜、霍艷兩位學者作為“觀察員”對本期工作坊進行了學術觀察。本文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劉欣玥的現場發言,原題為《“讀法”即“活法”》。

    我對這次工作坊的討論主題很感興趣,不僅因為自己是音視頻的深度用戶,也是帶著自己本職工作中的兩個困惑來的。一個困惑是作為當代文學批評的從業者,對于“讀者在哪里?”的焦慮。另一個困惑是,作為大學中文系的教育工作者對自己職業定位的猶豫和含糊。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關心文學新書的銷售數據,憂慮讀者在哪里,開始操作家和編輯的心。怕他們收到的反饋太稀薄,受益太低微,以至于挫傷創作者的積極性,沒有辦法支撐有潛力的產出者進入更為健康、強壯的再生產,最終導致好的從業者從這個行當里流失……這些操心,我猜也許和當代文學的性質有關系,包括壓縮距離的現場互動,對讀者即時反饋的捕捉變得越來越便捷。我從畢業前后,開始更深入地了解同齡創作者的困境,接觸到了學院以外的真實的文學出版生態。也在做地面活動的過程里,認識了像詩揚這么好的圖書編輯,從此我的不安就開始了。我反思自己過去受到的學術訓練是非常專業化的,但這種專注于內循環的表達習慣,在面對普通讀者的時候是不是有盲區,有錯位,有力所不能及。今天渡邊關于“連接者”的自我剖白讓我很感動,一直以來我也想扮演一個好的連接者,離得最近的連接對象,是我課堂上的學生,最遠的,可能就是來到書店參與活動的普通觀眾。有一天當我意識到,我的批評工作不能幫助一本書向外延展,抵達真實的讀者,我再也無法裝作若無其事,像過去那樣去做文學批評和文學教育了。

    編輯渡邊在B站上的主頁

    于是我把目光轉向了出色的連接者們,我找到的學習對象和參考資料之一,就是優秀的編輯、博主、主播和他們的日常實踐。他們是更深更赤裸地置身現場,與讀者正面接通的人,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去哪里制造讀者?新媒體的觀眾和聽眾,他們在什么情況下會轉換成潛在的當代文學讀者?特別感謝幾位讀書博主關于用戶畫像的觀察與解析,這是我來之前特別好奇的。

    帶著這些問題回歸中文系的教學工作,我發現“閱讀教育”也變成了一個新的問題。今天很多同行伙伴都分享了相似的擔憂。除了課上布置的任務,中文系自己的學生,都未必有那么多時間和熱情花在自由閱讀上。如果沒有強制性的作業,他們是不是和別的年輕人沒什么不同,忙著卷考證,卷學分,卷競賽,閑暇時間被游戲、短視頻和消費占據。他們連談戀愛的時間心力都沒有,哪里有時間看書呢。巨大的升學和就業壓力在和我搶奪我的學生,我有多大的底氣鼓動他們去讀閑書,讀小說?

    但我又不太甘心。我們念大學是為了什么?這一代年輕人不再非常清楚這件事。大學學歷,變成常識性的就業敲門磚,文憑對于能否找到工作有絕對意義,大學也就被視作求職理所當然的必經之路。十八歲以前努力讀書,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為什么上大學”好像不被鼓勵在中學階段去思考。但等真的考上大學,這個問題也就難再被想起來了。

    從什么時候起,我們不再質疑大學存在的意義,也不再追問大學教育應該做什么,更新什么。比如說,今天的大學生是不是需要一種文學閱讀教育?很多人要到了成年以后才開始“學習怎樣閱讀文學”。即使不算太晚,也真的不算太早。這是一項有挑戰的工作,而大學文學教育無法回避這樣的挑戰。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教人怎么閱讀的人”,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首先轉變自己的思路?讀書狡猾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件需要親力親為的事。書單是推薦出去了,卻不可能逐一監督落實他們究竟有沒有讀。游戲可以代打,號可以代練,但是讀書卻沒有真正的代讀。我不能代勞,讀書博主也不能代勞。假如溝通交流有情商,戀愛有戀商,是不是也會有一種“讀商”?我們,作為一些較好的“讀書的人”,是不是至少能更好更準確地去扮演橋梁,去做一種讀商的示范和共同練習?

    來之前我也在想,為什么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我的老師們可以這么自然地做到這件事。引導我們從一本書讀到另一本書,建立自己的譜系,直到你發展出你自己信任的閱讀興趣和判斷力。所以我依然好奇,想去了解我的學生在課堂外的文學接觸面、獲取渠道是什么,我能不能從中學到什么?短短十多年間,閱讀習慣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是否真的因為恰逢新媒體伴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十年,中間還有三年疫情將我們的閱讀與知識汲取的思維路徑進一步撞碎。“安利讀書”這件事,到我們這里變成了一件難度升級,需要方法更新的事。剛才曹檸的分享里提到,在認知科學里,“閱讀腦”就是需要訓練才能獲得的。這也用科學的提醒安慰到了我。

    這些困惑和疑問都無法輕易回答,我最后只能回到自己。上大學除了可以獲得文憑,獲取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一個許諾還是一個愿景,我們現在有做得很好嗎?)學生走進我們的課堂,應該在這里學會如何建造自己的生活,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如何學會理解差異,解釋世界,如何學會自己獨立地創造出意義。大學應該是讓年輕人可以找到繼續自我教育的方法的地方,大學本應該是提供這些契機與練習的地方。

    博主們談到了很多對工作現場的觀察,當代生活的不確定感,人的懸浮與區隔感,人與人的不信任感這么強。要去赤手空拳地建立有意義感和歸屬感的精神生活,這種技能訓練,在今天,對年輕人變得越來越重要。我一直在想,“讀法”的底色最后是不是一種“活法”,如果是的話,“活法”這個東西可以教嗎?比如渡邊剛剛說,做讀書博主是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歡讀書,所以想要分享讀書曾帶給他的快樂與恩惠。詩揚最后的發言也讓人非常感動,“活的文學真實經過我的心,再推向讀者,這樣的嘗試肯定會成功。”我想這就是一種把自己作為介質的有效傳遞。我還是想要站在年輕人、站在鮮活的讀者的一邊。這樣好像確保自己盡可能真實地活在這個時代里,表達和傳遞那些真的攥住過我,擊中過我的事物。“讀法”本來就是從新鮮的,有血有肉的“活法”里生長出來的。

    曹檸說,十年前在金理老師的課堂上第一次學到“實感”這個詞,十年以后他還在使用。這帶給我另一個提醒。當我們在為音視頻內容的“長尾效應”感到振奮,涌出意義感的時候,可能忘記了文學課堂本身就自帶“長尾效應”。大學里的文學課原本就有很長的尾巴,它提示我們有關“文學閱讀教育”的效果和結論,是要在更長時間段的尺幅里去定奪裁決的。即使置身在不斷加速碎片化的時代,即使現在是短平快當道的時代,我們依然可以盡可能好好使用作為大學教師已經擁有的長尾巴。以大學課堂作為原點,我們至少可以一同探索,一同變好或變壞。這也是參與建造“我想要的大學教育”的過程中,我自己要先成為它的部分。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午夜 |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88av|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3d精品重口littleballer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