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瓊瑤的北京往事
    分享到:
    來源:北京晚報 | 蔡輝  2024年12月12日13:39

    “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這是作家瓊瑤最后的創作,她以此告別86歲的人生。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雪與火交織的人生》中寫道:“很少有人能在有生之年,寫出六十五本書,十五部電影劇本,二十五部電視劇本(共有一千多集。每集劇本大概是一萬三千字,雖有助理幫助,但大部分仍然出自我手。算算我寫了多少字)。”

    瓊瑤創作長期不被主流認可,甚至被批為“瓊瑤公害”。李敖說:“以她軟弱的心靈、混沌不清的思想、老得掉盡大牙的觀念,借她的一本又一本的小說,哭哭啼啼地把我們年輕的一代人帶入一個可怕的噩夢。”“瓊瑤應該走出她的小世界,洗心革面,重新努力去做一個小世界外的寫作者。”據學者宋姍鉤沉,直到1978年,評論界才首次公正評價瓊瑤小說,即曾心儀的《試評瓊瑤的〈月朦朧,鳥朦朧〉》。

    在普通讀者群中,瓊瑤擁有巨大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瓊瑤小說總銷量超3000萬冊,影視劇捧紅100多位明星,被幾代人奉為“言情教主”。

    少有人注意到,瓊瑤與北京關系密切:她的父母在北京相戀、結婚;1988年瓊瑤首次回大陸探親,首站便是北京;1997年,電視劇《還珠格格》在北京開拍,第二部主要外景地設在昌平的老北京微縮景園……本文主要依據瓊瑤的《我的故事》《不曾失落的日子》《剪不斷的鄉愁》三書,從中可見瓊瑤對北京城的真情實感。

    名字為紀念“兩吉女中”

    瓊瑤的父親名陳致平,祖籍湖南衡陽,生于南京,長于北京;母親名袁行恕,祖籍江蘇武進,生于北京,長于北京。北京是他們的“第二故鄉”。

    陳致平的父親(即瓊瑤的爺爺)名陳墨西,曾留學日本,追隨孫中山,參加了北伐戰爭,是國民黨元老,晚年退居鄉里。他在家鄉本有夫人,后在南京另娶,未告知婚史,瓊瑤記:“直到祖父要帶祖母回家鄉時,祖母才赫然發現,自己不是原配,祖母一怒之下,拒絕跟祖父回家,竟帶著我父親和伯父,去北京定居了。”

    陳致平從輔仁大學畢業后,在“兩吉女中”任教,瓊瑤的母親正在此讀書,相差7歲的二人產生“師生戀”。

    袁行恕出自大家族,父親袁勵衡是交通銀行首任行長。

    “兩吉女中”是私立學校,前身是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辦的“兩級女中”,1931年改名“兩吉女中”。作家王景山鉤沉,其校址在“后門外東皇城根”,當時老北京流行一句俗語:“貝滿(貝滿女中,北京166中學前身)的褲子兩吉的頭,翊教(北平翊教女子中學,陳垣創立)的女子最風流。”

    “七七事變”后,陳致平與袁行恕遷到四川成都。1938年4月,瓊瑤與孿生弟弟出生,瓊瑤本名陳喆,即紀念“兩吉女中”。

    瓊瑤4歲時,父母帶三個孩子回湖南老家。一是成都物價飛漲,父親在光華大學附中當訓導主任,又在光華大學兼課,還在華西大學(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附中教書,好幾份薪水,仍難維持全家生活;二是陳墨西年事已高,想念孫輩。

    瓊瑤的父母認為,“戰爭絕不會打到湖南”。

    顛沛的經歷塑造了她

    1944年,日寇進入湖南,瓊瑤一家隨鄉民逃入山溝。日寇找到了他們,一名農人被擊中,瓊瑤“第一次看到鮮血從一個活生生的人體里流出來”。

    日寇想擄走瓊瑤的母親,父親和爺爺反抗,均被日寇的木棒擊倒,三個孩子放聲大哭,哭聲似乎讓一名戴眼鏡的日本軍官動了惻隱之心,指著瓊瑤的孿生弟弟,問瓊瑤母親:“他幾歲?”得知才4歲,軍官說:“我兒子和他一樣大。”最終,他放過瓊瑤一家。

    不久,另一批日寇到鄉間搶掠,瓊瑤一家與表叔一家躲在柴房中,日寇就在門外,表叔剛出生的嬰兒突然大哭,情急之下,表叔打算勒死孩子,表嫂拼命搶奪,“孩子哭叫,大人吵鬧,表嫂狂喊,表叔怒吼”,竟沒被日寇發現。

    瓊瑤的父母將年邁的爺爺留在老家,全家隨難民去廣西,準備經貴州回四川。路上艱苦異常,瓊瑤的兩個弟弟又走散了,母親說:“與其沒尊嚴地死在日本人手里,不如有尊嚴地死在自己手里。”

    父親決定和母親一起投河,母親問瓊瑤:“你要不要跟爸爸媽媽一起死?”瓊瑤回答道:“好。”三人向河中間走去,出于本能,瓊瑤放聲大哭。哭聲喚醒了昏沉的母親:“不能死。我們死了,鳳凰(瓊瑤的小名)怎么辦?”三人又爬上岸。

    逃難中,瓊瑤一家得到曾彪連長幫助,他文化程度不高,卻尊重讀書人。失散7天后,他找回瓊瑤的兩個弟弟。

    這段顛沛的經歷塑造了瓊瑤:一是“我的國家民族觀念,就是在這槍口下建立起來的”;二是從此相信偶然,“我雖是無神論者,卻相信‘命運’二字”。

    “寫了一本書來罵父母”

    抗戰勝利后,瓊瑤一家先后在重慶、上海居住,1949年,全家去衡陽探望祖父后,經廣州,遷至臺北。生活安定了,瓊瑤反而真正體會到人生“優勝劣敗”的殘酷。

    瓊瑤童年便“自認為不是一個很漂亮的孩子”,額頭有胎記,逃難中被汽車甩出,鼻子落下疤痕,親友同情地說:“一定嫁不出去了。”這讓瓊瑤深感自卑。

    在臺北,瓊瑤的父親在大學教書,成了名教授,瓊瑤又有了一個妹妹,美麗聰慧,小弟亦成績突出,瓊瑤卻因成績差,常被學校下“通知書”,讓父母“蓋章”。一次,母親生氣地說:“你要我們做父母的,拿你怎么辦?為什么你一點都不像你妹妹?”

    瓊瑤想:“如果那時死了,現在就不會這么孤獨、痛苦和無助了。”她吞了一瓶安眠藥,醒來時,已是一周之后。

    18歲時,瓊瑤愛上了憐惜她的國文老師,他比她大25歲,二人幾次想分手,卻分不開。這一年,瓊瑤高考失敗,名教授女兒考不上大學,成坊間笑談。

    母親得知瓊瑤的師生戀,她告到警察局、“教育部”,老師身敗名裂,躲到小城嘉義,約定瓊瑤二十歲生日時在車站,等她一周。面對母親的淚水,瓊瑤最終爽約了。

    這段經歷凝聚成《窗外》,風行一時,卻令父母大怒。父親寫信道:“你以為大家是喜歡這部‘作品’,而買這本書嗎?大家不過是要看看你的風流自傳而已。”母親的來信更嚴厲:“你就這樣等不及地要賺錢嗎……我生你養你育你,竟換得你用這種方式來報答——你寫了一本書來罵父母。”

    《窗外》讓第一次婚姻陷落

    為了母親,瓊瑤又參加了一次高考,依然失敗。為逃出情感桎梏,瓊瑤匆匆嫁給慶筠(化名),他是臺大外文系高材生,有一個文學夢,與瓊瑤興趣相投,但婚后的窮日子使二人沖突不斷。有孩子后,慶筠去當小職員,文學夢漸遠,開始怨恨瓊瑤。

    《皇冠》最早向瓊瑤約稿,該雜志稿費奇低,拿不到好稿,僅平鑫濤一名編輯,工作室設在家中,僅三坪(約10平方米)。平鑫濤發現、鼓勵了瓊瑤,瓊瑤也回報了平鑫濤——雜志發行量從幾千增至幾萬,成了集團公司,蓋了7層辦公樓。

    《窗外》讓瓊瑤成名,也讓她的第一次婚姻陷落。瓊瑤父母因《窗外》憤怒時,慶筠尚能開通地說:“不管是誰的作品,都無法逃開人生的范圍呀。一個作者會把自己的生活,反映到作品里去,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這樣責怪你,實在太過分了。”

    可到后來,慶筠又嫉妒瓊瑤的初戀:“連你的父母都不會諒解你。我怎會諒解你。”

    1964年,瓊瑤與慶筠正式結束5年婚姻,這一年她出版4部長篇,即《煙雨濛濛》《六個夢》《幸運草》《幾度夕陽紅》,她把新書在母親面前一字排開,說:“雖然我一直讓你失望,雖然我沒有考上大學,雖然我戀愛結婚離婚弄得亂七八糟,雖然寫了一本讓你們傷心的《窗外》……但是,我總算堅持著我從小就有的夢,走上了寫作這條路。”

    瓊瑤與有夫之婦平鑫濤的感情糾葛又引起軒然大波,《窗外》推出電影版時,瓊瑤的母親偷偷看了,憤而絕食,整整5天,瓊瑤多次跪在母親面前,請求原諒。

    北京的書攤都賣她的書

    為與平鑫濤分手,瓊瑤一度接受“湯先生”求婚。在《我的故事》中,瓊瑤澄清了部分事實:《窗外》之后,瓊瑤收入大增,沒花過平鑫濤的錢;與平鑫濤原夫人私下接觸,相互理解;平鑫濤離婚3年后,瓊瑤才與他結婚……

    在瓊瑤的性格中,既有個性強、叛逆、鄙夷傳統節烈觀等現代的一面,又有極端勤奮、愛惜羽毛、情感保守等傳統的一面。以勤奮論,為了寫作,瓊瑤“沒有時間見人,沒有時間應酬和玩樂”。她說:“我一直不是‘溫室里的花朵’,我是‘書房里的癡人’。”

    學者奚密認為,瓊瑤小說能風靡大陸,正緣于她的性格矛盾:一方面,瓊瑤小說中有大量古典音樂、西方美術、咖啡等“洋氣”內容;另一方面,語言古典,筆下人物的名字尤唯美,甚至影響了人們起名的思路。

    據學者宋姍鉤沉,1981年元月,《海峽》雜志創刊號首次將瓊瑤小說介紹給大陸讀者。1985年至1986年,大陸掀起“瓊瑤熱”,北京所有路邊書攤都在賣瓊瑤的書。肖復興在《中學生瓊瑤熱》中寫道:“80%的女中學生迷上了瓊瑤。一所中學的一個初二的班里 90%的學生(包括男生、女生)迷上了瓊瑤。一個高一的班里 50%的學生讀瓊瑤的小說。她們少則讀三兩本,多則讀十幾本、二十幾本。”

    大陸學界對“瓊瑤式愛情”亦有批評,但更開明、更緩和。

    上世紀80年代,除了思想解放,還有生活方式解放,穿喇叭褲、留大鬢角、帶蛤蟆鏡等不再是禁忌,人們就能看到,瓊瑤小說除了尊重情感、至情至性,還有家國情懷、對傳統文化的敬意。

    見證瓊瑤的“華麗轉身”

    1988年,瓊瑤、平鑫濤首次回大陸探親,第一站定在北京,因“那兒是我父母相識相戀到結婚的地方,那兒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兒,是我歷史課本上一再重復的地方,那兒,也是我在小說中、故事中所熟讀的地方。”

    在馬連良故居聽戲;嘗仿膳風味,尤喜豌豆黃、白云卷(蕓豆卷)、小窩頭等;逛了琉璃廠;結識了李可染、韓美林、雷抒雁、史蜀君等文化名人;看了動物園的熊貓;在圓明園想起元曲中的句子;還打算夜登長城(后改成早晨)……在北京,一位名叫盧馬的女讀者對瓊瑤說:“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是你,讓我認識了這個世界,如果這世界上沒有你,我的生命一定是貧乏的。”

    1989年4月,瓊瑤再回北京,在頤和園里住了三天。

    1997年,瓊瑤“心血來潮,忽然改變風格”,寫出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第二部主要外景地設在昌平的老北京微縮景園,但微縮景園依據“民初北京”而建,非“清朝北京”,致穿幫不斷:

    永琪和小燕子、簫劍等人在街頭賣藝,被李大人發現蹤跡那一場,永琪身后布招牌赫然寫著斗大的三個字:照相館。道具師在每條街上都掛上“萃華閣”的招聘,結果在電視劇中,北京、洛陽、南洋、無名小鎮上,都有“萃華閣”,瓊瑤只好說:“萃華閣是乾隆時期的7·11,到處有分店。”會賓樓重新開張那場戲中,乾隆乘馬車前來,背后墻上有三個大字:銀行牌。

    雖有瑕疵,《還珠格格》卻創出收視率奇跡,從瓊瑤小說到瓊瑤劇的華麗轉身中,北京城也是見證者。

    国产三级久久精品三级| 兽交精品99高清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野战|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999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牛牛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freesexvideos精品老师毛多|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国产精品jvid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