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上新,既說理又傳情
年終堪稱紀錄片上新季,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各平臺共有15部紀錄片開播。其中,人文歷史類數量最為豐富,自然科學類和文旅美食類次之。不同紀錄片的體量也各有區別,既有短小精悍的單集完結篇,也有長達數集的系列紀錄片。
文物“活”起來
人文歷史類紀錄片扎根中華文明沃土,立足世界文明宏闊視野,通過影像記錄的方式,向觀眾展示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近期開播的《馬王堆》用每集50分鐘、共150分鐘的體量,將馬王堆漢墓的神秘面貌清晰鮮活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全片三集分別為《辛追的盛宴》《利豨的書房》《利蒼的政務廳》,每集復刻一個歷史現場,借用CG動畫、情景再現、3D打印等,讓博物館中展陳的文物“復制”到攝影棚,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人物命運的講述交織進行,讓文物在原本時代背景和生活場景中“活”起來。
《考古學家的神秘武器》通過講述科技考古手段在實際案例中的應用,向觀眾展示科技考古給我們帶來的新的考古視角,以及考古領域的科學發展動態。在《考古學家的神秘武器》中,海難是歷史寫了一半的劇本,另一半得由考古學家們來完成。如何獲得每個文物所在的精確坐標?文物上有哪些能透露它們主人身份的信息?這些文物的等級幾何?這些答案,都需要借助考古學家們更神秘的武器來一一解答。
人文類紀錄片勝在對日常生活的呈現,歷史類紀錄片勝在對過往的挖掘,如果能將兩者“融合調配”,做到陌生中有熟悉、熟悉中有新知,紀錄片的拍法有了新境界。《玩的是古第二季》將“民間玩古”領域里的眾多精彩故事和人物融入創作者的視野,展現了玩古背后人與古物之間的關系,呈現出茶道、琴藝、花道、雅文化的復蘇?!洞髧沽骸芬钥茖W家為核心人物,以重大事件為歷史線索,用一個個科學家的故事,串聯起中國科技事業的輝煌歷史。系列紀錄片《親愛的請別忘記我》聚焦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認知癥人群,通過生動的故事讓觀眾進一步了解這種疾病,感受疾病的影響和壓力,也讓人們看到,即使受到“遺忘”的侵蝕,患者依然是有情感、有思考的人,依然記得生命中的愛和遺憾。
“民以食為天”
從2012年的《舌尖上的中國》開始,美食、文旅類紀錄片一直熱度不減。特別是這兩年以《風味人間》《早餐中國》《風味原產地》為代表的“網生”紀錄片異軍突起,讓不少人按照紀錄片里的線索去尋覓美食、打卡分享。
作為“風味”IP的最新力作,《風味人間5·香料傳奇》首次聚焦香料題材,“味有暗香來”的立意貫穿節目終始,為觀眾展示香料背后的情緒共鳴,以全新的視角發現和欣賞隱藏于日常生活中的“馨香記憶”。《小粒英雄》《辣椒崛起》《花葉奇緣》《秘香尋蹤》《果味迷宮》《蔥蒜之交》《問香何處》七大主題,不僅帶領觀眾深入了解辣椒、蔥姜蒜等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調味,也將放眼全球探索調香的邊界,跟隨香料的流轉、遷徙、征服、融合,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飲食的獨特性。
“民以食為天”,美食題材對觀眾來說具有天然的親切感。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且南北不同、海陸有異,在視聽藝術的表達上擁有開掘不盡的豐富資源。近期播出的《醬油是什么》便以中國東西南北飲食差異為切口,邀請飲食文化學者、醬油收藏家霍權,在北京、長沙、佛山等八座城市,探究不同地區、不同菜系在醬油使用上的差異,洞察人間煙火中的和而不同。從豆醬代替肉醬到“醬油”一詞在《山家清供》中首次出現,展現了醬油作為中國飲食文化標識的演變過程。此外,紀錄片還結合現代生產工藝流程,通過高清鏡頭展示了醬油從選豆到生產的全過程,解答了觀眾對醬油生產的疑問。
風景常在于險遠
中國幅員遼闊,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地理和生物資源,是自然題材紀錄片創作的天然富礦。從11月中旬到下旬近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各平臺共上新《雪龍2號與極地探險者》《河湟谷地》《鳥類的崛起》《深中通道 第二季》《聊個“天”》五部自然科學類紀錄片。
“風景常在于險遠”,自然題材紀錄片的拍攝不同于一般的社會現實題材,很多“極致”影像都來自特殊環境與“極端”場景,比如《雪龍2號與極地探險者》深度聚焦各崗位隊員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全方位展現中國科考隊員們以創新拼搏的精神開展極地冰川、海洋大氣與空間物理、生物與生態學等領域的科學實驗,生動講述中國南極科考故事。《深中通道 第二季》全面講述了深中通道從建設中期到建成開通的故事,不僅完整記錄下施工的重要節點,更展現了工程背后的人文情懷以及技術的傳承發展。
好的自然題材紀錄片不僅僅在說理,更在于傳情,影像隱含著中華文化對天地萬物的情感與態度?!逗愉夜鹊亍芬院愉夜鹊貫橹行?,從自然地理、動植物、人文歷史、民生百態等多重角度拓展,探索在河湟谷地這片古老又現代的土地上,河湟文明對人們的深遠影響,以及展現河湟文明“美美與共”的瑰麗畫卷?!而B類的崛起》通過精美的3D建模,還原那些已經滅絕的古鳥類,講述鳥類從恐龍演化而來的奇妙故事,解析鳥類如何從白堊紀大滅絕中幸存以及如今鳥類豐富多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