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暨弘揚柳青創作精神、促進新時代新大眾文藝創作研討會”在陜西舉行
開幕式現場
12月6日,由陜西省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辦,《延河》雜志社、陜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西北大學文學院、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承辦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暨弘揚柳青創作精神、促進新時代新大眾文藝創作研討會”在西安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舒平,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陽,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王歡,陜西師大文學院院長蘇仲樂,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汪文斌,《詩刊》主編李少君,陜西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安廣文、閻安等出席開幕式。白燁、劉颋、陸先高、陳歆耕、任芙康、張均、李桂玲、吳予敏、肖云儒、王軍、邢小利等專家學者,弋舟、闞平、李青、林典铇、張海溢、陳鏘、馬慧聰等作家、文藝工作者參加活動。開幕式由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主持。
李敬澤在講話中指出,社會主義文學最鮮明的特征和標尺之一,就是人民性。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一再強調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守人民立場,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在這一點上,陜西文學有著光榮的傳統。陜西作家柳青當年來到皇甫村生活,與人民同吃同住、水乳交融,柳青不是以他者的身份去觀察人民,而是真正內在地、實踐性地融入了人民的生活世界。柳青一生的經歷與創造,體現了社會主義文藝“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和傳統,彰顯了“為人民創作”的寶貴品質。
李敬澤談到,與“為人民創作”緊密關聯著的,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在今天尤其值得思考的話題維度,那就是“人民的創作”。人民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是文藝創作的受眾,也是文藝創作的主體。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特別是教育的普及發展,我們擁有了超大規模的文藝人口。互聯網和各樣新技術的涌現,使文藝表達更深地介入廣大民眾的生活,人民大眾的文化權利正在前所未有地獲得實現的可能。在這樣新的文藝空間中,傳統的文藝秩序、文藝形態,以及小說、詩歌、散文等經典的體裁分類,正處于一種不斷游動、重新融合與創造的狀態。新大眾文藝的興起,既開拓了文藝生產和傳播的新的巨大空間,也激發著理論上新的探索。
單舒平在致辭中談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理解把握新大眾文藝的特點和方向提供了指引,也是我們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實踐的遵循。新時代催生了文藝的新類型、新群體、新形態,人民不僅是文藝的欣賞者、評價者,也是文藝的傳播者、生產者。研究新大眾文藝,不僅要研究文學領域的變化,還要關注更加廣泛的文學、藝術領域的變化。技術的進步帶來文藝創作者和作品數量的爆炸式增長,文藝的發展在量和質的提升中得以實現。人民大眾旺盛的創作需求帶動了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新大眾文藝與文化產業形成相互促進、良性發展的新格局。陜西省委宣傳部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始終將文藝創作作為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創造良好的創作環境與條件,共同書寫新時代文藝發展新篇章。
賈平凹分享了參加文藝工作座談會的經歷,回顧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主要內容。他談到,近年來,陜西作協以學習弘揚柳青精神為工作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集中國精神。作家深入生活不僅僅是了解情況和收集創作素材,更是身下去、心下去,體驗下去研究社會,只有全身心地到生活中去,才能深切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才能真正體會這個時代,以最大的真誠、以文學記錄中國。作家要長期踐行文藝座談會精神,在攀登高峰的路上總結經驗教訓,力盡所能,創作出不辜負時代的作品。
閻安宣讀陜西省作協黨組書記單紅的致辭。致辭中談到,此次研討會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弘揚柳青創作精神、滋養新時代文學創作的有力實踐,對于助推新大眾文藝創作,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關聯能力有重要意義。陜西省作協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參與到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構建中;以《延河》為陣地,大容量涵養“新大眾文藝”的生態體系,推動新時代文學的多元傳播研究以及跨界、跨形態轉化的創新實踐。
王歡在致辭中談到,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各種新技術的興起,賦能大眾廣泛參與到文藝創作當中,也彰顯了全民文化素質的提升,反映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西安交通大學將以新大眾文藝研究中心的落戶為契機,堅守人民立場,構建文藝教育教學理念,培養具有深厚文藝理論,扎根中國大地的高素質人才,為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揭牌儀式
會議期間,陜西省作家協會、西安交通大學舉行了“新大眾文藝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李敬澤、單舒平、李少君、賈平凹、王歡以及中共西安市委原常委、宣傳部長,柳青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王軍共同為基地揭牌。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弘揚柳青創作精神”研討會、“新時代:新媒體與新大眾文藝的興起和創作”研討會以及“新大眾文藝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聘書頒發儀式。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