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膠東文學》2024年第9期|蔡淼:復歸
    來源:《膠東文學》2024年第9期 | 蔡淼  2024年12月19日09:25

    1

    小路兩邊雜草搖晃,多半有蛇。我手里提著一根棍子,打草驚蛇。

    前幾天,水生娘被蛇咬了,發著高燒,手腫得跟腿一般粗。當時她在地里挖苞谷根,翻轉的時候沒看到上面有條小蛇。蛇一口叮在她的虎口,她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喊。周圍干活兒的人嚇了一跳,蛇也匆匆往草叢中逃去。水生跑到跟前,只見滲出的血已經發烏。水生解下皮腰帶死死扎住娘的手腕,待跑回家手臂還是腫了不少。用從酒坊打來的苞谷燒,淋了幾遍傷口,又翻過山梁在胡醫生家撿了一服中藥,喝了一個月才慢慢好了。

    那條蛇,俗稱“泥巴帶子”,跟黃色的泥巴一個顏色,很難發現。這種蛇生性懶惰,身材短小,帶有毒性。我遇過好幾次,幸好都是跟大人在一起,他們折一根樹枝輕輕一挑就把“泥巴帶子”扔到樹林中了。

    那些年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蛇。據說,蛇的顏色越深,毒性越大。最常見的是四腳蛇和菜花蛇,速度最快的是烏梢蛇和青蛇。一次我和母親去挑水,路過梁上一截荒坡,坡的另一側是陡崖,水井路窄,僅能容一人通過,我跟在母親的身后。突然,兩條通體黝黑的烏梢蛇,離弦之箭一般迸射而出。兩蛇似乎競賽沖刺,蛇身竟有易拉罐那么粗,扁擔那么長。母親沒有一絲驚慌,平穩前行,挑的兩只笨重的木桶里水波蕩漾,一點兒沒有溢出。我卻被驚出一身汗,手里提的一壺水溢灑了不少。之后每次路過這個地方總是不自覺地緊張,腳指頭往內摳。

    聽老人說,蛇記仇。它不會主動攻擊人,若是被攻擊必然還擊,哪怕事后。如果打蛇就一定要把它打死,否則它必會來找你尋仇。蛇也有郎中,人稱“蛇郎中”,長得跟壁虎和四腳蛇有點兒像,傳說身上有劇毒,背上囊腫里的毒素卻是治療蛇毒的好藥方。

    那時,我們與蛇大多時候和平相處,相安無事。婆婆說她年輕時有回往樓上背曬干的苞谷,一陣窸窣聲傳來,竹籃里盤著一條烏梢蛇,嚇得她差點兒從樓梯口滾下來。這讓她頗為心驚,好一陣子不敢上樓,夢中總是隱約感覺有蛇爬上床,手碰到發涼的地方就以為是摸到蛇。后來,專門采來艾蒿剁碎蒸成了餅,吃了以后才敢上樓,說是蛇聞到艾蒿味兒就會繞著走。有次上山,我專門吃了一個艾蒿餅,誰知沒走二里地就遇見一條黃漢蛇。我站在那里不敢有任何動作,尿都快憋不住了,那家伙才慢悠悠地走開。顧不上尿急,我一溜煙跑走。

    父親用建新房剩下的石板和木頭在院壩前蓋了豬圈。用的是板栗木,春夏之交,雨水一多便會長出巴掌大的香菇,每年都夠我們吃上一個星期,現在回想起來,眼前浮現的仍是香氣噴噴的香菇雞蛋湯。豬圈跟前有一棵盆粗的核桃樹,母親把麻繩的一頭綁在核桃樹的枝丫上,另一側箍在電線桿上,用來晾曬棉被和衣服。一個周末,我和母親一邊收棉被,一邊聊天,全然不知危險來臨。

    我和母親肩并肩挨著,她無法看見我的身后,等到她側身時才發現我身后有條蛇,距離我的腳后跟不到一奓寬。我轉頭看見它又粗又長,黃綠相間,蛇身雞頭,有漂亮的冠子。我不敢有任何的動作,只能一點一點等它朝著草叢爬去,已然沒了害怕的感覺。等蛇走后,我才拿起石子朝著草叢扔去,以慰心虛。后來與人聊起,才知道這是野雞脖子蛇。

    2

    三年級時,我到山下的村小寄宿。有一次中午放學在大舅家吃飯,有人來訪,只見他一只手捏著蛇的七寸,任由那蛇纏繞在他的手臂上,泰然自若。他用蛇逗表姐和表妹,嚇得她們端著飯碗就往外跑。鄉間有不少藝高膽大的人,他們徒手捉蛇,取了蛇膽泡在藥酒里。有次我看見一個人走在我的前面,他像是從地上撿起一根木棍一樣把一條蛇提到空中,那蛇一次又一次想翻轉過來,一次又一次以失敗告終。我跟在那人身后,看到他進了藥材店。

    山里掀起一股捉蛇風潮,收蛇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給不同的蛇定下不同的價格,這些蛇大多是無毒蛇。年幼的我自然不知道大人們捕捉的這些蛇將會走向何處。一時之間,田間地頭、叢林深處多了一些專門的捕蛇人。他們以男性為主,早出晚歸。但我也見過一名外鄉女性捕蛇人,她個子矮小,一口黑牙,不抽紙煙,只吸水煙,吧嗒吧嗒的聲響,有一種江湖大哥的做派。有一天到我家討一口便飯,父親問起捕蛇的收入嚇了一跳。不少人加入捕蛇大軍,你爭我奪,看誰捕得多。我想過蛇多,但沒有想到蛇會這么多,最壯觀的一天,村上捕蛇人捕的蛇裝滿了四個尿素蛇皮袋子,一上秤,一百多斤,能掙八九百塊。八九百塊在那個年代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一些膽小的人也開始跟著學,剛開始膽子小,砍一根樹杈,戰戰兢兢走到蛇跟前,先用樹杈抵住蛇的七寸,再用火鉗夾住蛇尾,一點一點往蛇皮袋子里挪,動作笨拙而滑稽,常常招致婦人嘲笑,一天最多捕兩三條小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技術日趨成熟,速度也越來越快,他們很快掌握蛇出行的秘密,總是能在必經之地抓住蛇。剛開始是在路邊和地頭上捉蛇,后來是叢林深處,再往后是深山老林。捕蛇人從山林中往外走,人人肩上都挑著幾個蛇皮袋子,那袋子圓鼓鼓的,隱隱能看到蛇在翻動身體。

    村里的老人實在是看不過去了,開始罵溝里的后生和外鄉人。他們才不管這么多呢,能換來鈔票比啥都強。老人問:“你們把蛇賣了,最終會怎么處理這些蛇呢?”人說:“老板會把蛇拉到城里,運到南方去,聽說大酒店里小小的一盤就是好幾十甚至上百,專門供有錢人吃呢?!崩先司筒辉敢飧f話了,揮揮手,趕緊走吧。我知道老人已經非常克制了,嘴下留德,難聽的話還沒有說出口呢。一種天然的倫理秩序正遭到大規模的破壞。

    捕蛇大軍持續了不到兩年,坡上就見不到蛇了。三月三,蛇出山,捕蛇人開始進山;九月九,蛇鉆土,捕蛇人開始出山。

    3

    五歲那年冬天,我家有一塊地休耕,當時正在修公路。我跟在大人們的身后,看他們愚公移山的架勢,好生羨慕?;氐郊?,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在地里挖路,還故意繞幾個彎,很有成就感,完全不知道艱辛。挖著挖著,一個蛋出現在我眼前,白凈光亮,我回家把母親喊來,母親說那是蛇蛋,蛇的孩子。母親命我趕緊把土重新蓋上,要不然它們無法扛過冬天,驚嚇之余,我照著母親的話做了。此后再也沒有看到蛇蛋,它們嗅到危險的氣息,朝著越來越隱秘的地方藏匿。

    那兩年人們大規模捕蛇,導致地里的老鼠增多,屋后的老鼠幾乎把草皮下面的地洞都連接起來。家養的狗經常把鼻子伸到老鼠洞穴前,靈敏一點兒的狗還會捉老鼠玩耍。家里的樓板鋪了一層彩雨布,一到夜間,老鼠像趕集一樣在我們的頭頂跑來跑去,肆意妄為。父親還徒手捉過老鼠,不幸被咬。雖然家里養著貓,但老鼠太多,貓也忙不過來。于是,各種各樣的老鼠夾、捕鼠籠、老鼠藥開始輪換上場,但并沒有多大效果。

    開年,人們往地里種苞谷。起苗的時候就不理想,老鼠實在是太多了,饑餓的老鼠甚至翻開了地窩子,把農家糞拱到一邊,洋芋和苞谷粒被啃食得只剩下殘渣。等人們看苞谷是否發芽的時候,發現大約三成種子被吃。人們一邊生悶氣重新補種,一邊往地邊上放老鼠夾。補種過后的苗子由于錯過了最佳種植時間,長到一半就開始發黃,苞谷和洋芋的收成都受到很大影響。

    我也是在多年以后和村里人聊天才后知后覺,明白其中緣由大概和大面積的捕蛇有關,關乎生物鏈。那幾年捕蛇人跟中了邪一樣,近乎喪心病狂。有一次,我跟大伯去城門關收黃豆,轉過陽坡灣便看到一個外鄉人在吃力地拽著蛇尾。那是一條小青蛇,慌亂中朝著石頭壘成的坎子間隙逃生。大伯勸他凡事留一線,放它去吧,能鉆進坎子里是老天要讓它活呢。那人憤恨地瞪著大伯,或是受到了刺激,眼睛冒出血絲,愣是生拉硬拽把那條小蛇收到蛇皮袋子里。后來聽人說,他在另一個村子捕蛇,被一條毒蛇咬了,等他慢慢走回家已是半夜,一句話沒說就倒在門檻上,斷了氣。這也算是給捕蛇人敲響一記警鐘。

    4

    以前我總能在路邊或低矮的灌木叢中撿到蛇皮,拿到村上的藥房換錢。后來,我就再也沒有見過褪掉的蛇皮。就連我去上學路上也不用拿著棍子,不再為路邊有蛇而擔憂。

    說起蛇皮,或許蛇自己也不會想到這種以“蛇皮”命名的尿素袋子會成為它們的囚室。其實,早期每個村上只有一兩個捕蛇人。他們捕蛇不是為了買賣,而是負責幫助人們把路邊的蛇、屋里的蛇、地頭上的蛇弄到叢林中去,遇到人被蛇咬傷,還要幫忙找草藥,負責救治。隨著經濟利益的誘惑,捕蛇人的性質發生變化。過去,老輩人傳下“蛇有三不捕,捕了禍子孫”,一不能捕蛇窩里的蛇或者正在抱卵產子的蛇;二不能為了口腹之欲,為了吃蛇肉捕蛇;三不能捕墳墓周邊的蛇。這些流傳下來的老規矩在買賣的紅利中瞬間瓦解。

    大概有十六七年的時間,村里人說幾乎沒怎么看到過蛇,偶爾在深山老林里也只能看見一條細如拇指的小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城務工,留在老家的除了老人就是小孩。閑置的土地開始長出雜草,風雨播種,樹木的根系延伸至荒地,不到幾年時間,土地回歸叢林,以一種復歸的姿態重返自然。生態在變好,退耕還林,山里的空氣還是和以往一樣清新,一些野生動物開始出沒。

    匿跡的蛇又一次重拾信心,開始試探性地靠近農田。它們聞到獵物的氣息,開始頻頻出現在地頭。十多年過去,人們對蛇又有了新的認識。還會有大規模的獵殺和捕捉活動嗎?我們不得而知。蛇對自然生態環境要求極高,它的重返標志著生態正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挑戰仍然存在。特別是近年來,蛇不僅出現在農村,甚至進城,還有爬上十幾層樓房的。這跟全球氣溫變暖有著很大關聯。蛇是冷血動物,對環境溫度的要求比較苛刻,過高過低都不利于蛇的生存。在城市中,蛇為了尋找更加涼爽的地方才進入樓房。發小退伍以后在南方小城消防大隊工作,跟他聊起,夏天接警出動捕蛇的任務是往年的數倍之多。

    去年幾個朋友回老家避暑,走在路上還能遇見一米多長的蛇,它只是路過,沒有攻擊性。朋友們感到新奇,消失了多年的蛇復歸,他們興奮地拿起手機拍照并分享到朋友圈。如今,人們對生態和動物有了保護意識,不再通過外力對蛇造成傷害,鄉間樸素的生態理論與自覺得到有效彰顯。今天是一個人人都講生態的時代,蛇不過是萬物中的一個縮影,仍有更多的生物以自然的邏輯潛藏深林,它們對人類依舊保持著足夠的警惕。這堂自然課,需要我們始終以謙卑的姿態永久進修、融入和接納。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色婷婷激情av精品影院|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中国精品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