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民文學》2024年第11期|葉梅:秀山新通道(節選)
    來源:《人民文學》2024年第11期 | 葉梅  2024年12月11日09:21

    葉梅,作家,生態環境部特邀觀察員。近年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大對撞》(《粲然》)、小說集《玫瑰莊園的七個夜晚》、生態散文集《福道》《江河之間》、長篇人物傳記《夢西廂——王實甫傳》、兒童長篇小說《北斗牽著我的手》等。曾獲全國科普作品金獎、人民文學年度獎等。

    一 蜀道難

    春季里,每當潤物細無聲的毛毛細雨悄然降落之后,重巒疊嶂的巫山與武陵山脈,綿延數百里一派翠綠。本來即使在冬天,這邊的山嶺也是青翠的,只是樹葉掉落的多了,在樹下間或會看到一條或半片天空,而在春雨以后的日子里,樹木又會變得密不透風。但每當夏季來臨,雨水的降臨會變得頻繁而又猛烈,常是不期而至的鋪天蓋地,平日溫婉可愛的溪流也就換了面孔,恰如一個清純的少女轉眼成了潑婦,氣勢洶洶地突如其來。山洪從山頂挾帶而下的不光是泥土、樹木和雜草,還有山體松垮的巨石,會毫不留情地摧毀人們修筑的房屋、堤岸,還有行走的道路。

    這是我曾生活過多年的鄂西山區常見的情形,也是雄奇的巫山山脈和變化無窮的武陵山脈之間的渝東、湘鄂西、黔東南一帶,每到強暴雨降臨之時不得不防的情形。至今仍然如此。就在剛剛過去的七月上旬,從媒體新聞里不時看到重慶一帶遭遇山洪,房屋倒塌,交通受阻的報道。有一則央視新聞消息:受連日降雨天氣影響,七月十二日中午,319國道重慶武隆白馬鎮萬卷書隧道附近發生山體滑坡,垮塌下來的數千方的土石將道路覆蓋,導致交通中斷。

    319國道經過重慶秀山。

    秀山的成芳從微信里提醒我:“這段時間不是高溫抗旱就是大雨防洪,您及家人注意安全,保重哦!”她的提醒來自她當下的切身感受,此時的重慶一帶也都在這樣的防范中。

    但四季輪換,山高路險,在當地人看來已是常態。西南一帶自從有人跡出沒,就有了對雄關漫道的敬畏。公元前三一四年,秦將張儀滅了巴國以后,為修筑巴郡城池,在今天的重慶嘉陵江與長江交匯之處建起了一座城門,此后歷代蜀地的官員均在此處承接皇帝圣旨,因那時從長安或其他都城來至渝州,也就是重慶,若走陸路則為萬分艱險的“鳥道”,于是使臣們大都選擇水路,登渝州碼頭傳天子之命,這座臨江的城門也因此叫作朝天門。蜀道之難從這座城門的由來便可略知一二。

    從秀山到朝天門,過去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詩人李白《蜀道難》的嗟嘆延續千年,我不光在讀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詩文中強烈感受到蜀地山川的不可凌越,在生活中也曾有過體驗。多年前,我在恩施縣文工團拉大提琴,時常隨團里的小分隊上山下鄉演出,從一個鄉到另一個鄉,翻山越嶺,每日最多行走十幾里,常是累得腳[煙] [巴]手軟。后來還仿照當地民歌寫過一首男女聲對唱的歌,供小分隊在山寨里演唱:“高山白云朵連朵,白云連著妹和哥,對面山頭能搭話,相見要走一天多。”

    我與秀山的相見隔了很多年。

    從前聽人說到這個地名,以為它遙不可及,但事實上它距離我所在的鄂西近在咫尺,山水相連,都處于武陵山脈的中段。清代詩人章愷在《至秀山》一詩中曾寫“蜀道有時盡,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恰如其分地道出秀山“一腳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的奇妙位置。秀山成為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與鄂西建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同在一九八三年,秀山的東北角離湖北恩施州來鳳縣僅二十公里,但卻是山重水復,無大路可行,令人望而卻步。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詩人陸游由山陰(如今的浙江紹興)赴任夔州(如今重慶奉節一帶)為通判,一個替知州打理文書雜務的佐理官。他攜家眷自五月十八日晚乘船啟程,先走運河,后入長江,溯江而上歷時一百六十天,經歷了春夏兩季五個多月,經今浙、蘇、皖、贛、鄂、渝等地,于三峽紅葉遍山野之時的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抵達夔州。這位才華絕倫的詩人將一路見聞寫成了著名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長篇游記《入蜀記》。

    他一路行來對景慨嘆,憂國憂民之情總在字里行間,卻又興致盎然,將所經之地所見所聞、景物人物、古聞舊事、世情風俗、沿革興廢錯綜成篇。進入長江三峽之后,跨進了神奇瑰麗的蜀地門檻,文字更為詳盡有趣,在我讀來,有一段關于巴東的記載尤為親切: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門關,僅通一人行,天下至險也。晚,泊巴東縣,江山雄麗,大勝秭歸。但井邑極于蕭條,邑中才百余戶,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無片瓦。權縣事秭歸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來,皆蜀人也。謁寇萊公祠堂,登秋風亭,下臨江山。是日重陰微雪,天氣飂飃,復觀亭名,使人悵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嘆。遂登雙柏堂、白云亭。堂下舊有萊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復,秀麗可愛。”

    文中所言“寇萊公”,即曾在巴東為縣令的寇準,二十一歲中舉之后來到這群山環擁、層出間見、古木森然、幽奇絕境的巫峽巴東,也曾寫下二百余首詩文。陸游來此觸景生情,惺惺相惜,前去拜謁寇公祠堂,又道:“余自吳入楚,行五千余里,過十五州,亭榭之勝無如白云者,而止在縣廨聽事之后。巴東了無一事,為令者可以寢飯于亭中,其樂無涯,而闕令動輒二三年,無肯補者,何哉?”

    陸游那時不解,巴東風光如此秀麗,是他行走五千多里,經過了許多地方,也沒見到過的勝景,且為官的坐在縣廨辦些公務之后再別無他事,可以悠閑自在地于白云亭里用飯或歇息,其樂趣無窮,但這縣衙里的官職卻時常空缺,兩三年都無人前來替補。其實想來不為別的,只為這窮鄉僻壤之地雖山水奇絕,卻少了市井繁華,大道通天,寇準曾在此寫下“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流露出縱有詩情滿懷,難掩一絲惆悵。

    好在巴東與夔州都在長江三峽岸邊,是京城官員來巴蜀傳遞圣旨或赴任的必經之地,酈道元、李白、杜甫、黃庭堅、歐陽修、劉禹錫、白居易等無數文人墨客都為三峽蜀道寫下過不朽詩篇。陸游與家人乘舟逆水遠行五千里,到了三峽一帶,遇到激流險灘,有時只能日行十五六里,但見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神女峰纖麗奇峭,夔門雄奇無比,蜀地的秀麗風光讓他洗卻了途中的疲累,心情漸生云淡風輕的開闊。

    但陸游在夔州任上沒有去過秀山,也曾在夔州為官的杜甫、劉禹錫等人也都未曾去過,相比水路的漫長,那鳥兒都難飛過的峻嶺只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二 四十五道拐

    我們要比詩仙幸運得多,如今從北京到秀山有多種選擇,最快是從北京首都機場飛到湘西的花垣機場或重慶黔江機場或鄰近的銅仁鳳凰機場,然后一小時左右車程便可到秀山。

    這是二〇二四年的春天。

    那天晚上,我們到秀山已是暮色沉沉,天空下著小雨,當地一位朋友陪同進餐,然后提前告退,說今晚還要趕到銅仁機場乘飛機去北京。我們都不免有些驚詫,這么晚了……他說是的,晚上十點多的航班,此刻從秀山趕到銅仁機場正好,凌晨時分便到了首都。

    若是在幾十年前,會以為這是天方夜譚。

    秀山人至今清楚記得當年出行的艱難。有一位女士說她的父親在一九四八年被抓了壯丁,被迫隨軍步行,從秀山走到烏江邊上的龔灘,再走到長江邊的涪陵,最后到達重慶,整整走了三個月。

    那時唯有一條公路經過秀山,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開始修筑的川、黔、湘、鄂、陜五省聯絡公路,它是秀山境內最早通往外地的公路。這路為黃泥、細沙和碎石結成路面,坡陡,彎急,路窄,車速每小時只在二十公里左右,經過幾番升級改造,到了一九六〇年代,長途班車從秀山到古鎮龔灘一般也需八九個小時。在那彎曲的山道上,隨著云霧而升騰下降,顛簸暈車的現象是常見的,但總歸比走路要強。至于因山洪暴發、山體滑坡造成的突發性災難,因路基窄、彎拐多造成的車禍時有所聞。

    前不久,我們乘一輛中巴車來到秀山的四十五道拐,當地的朋友曾提前告知這天的行程是要到一個叫川河蓋的山頂,路上要經過四十五道拐,同行多人都不以為然。但來至山下才轉過第一道拐,就頓時感覺頭皮發緊,脊背發涼,眼前的彎拐實在太險了,幾乎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接著就沿著山路拐來拐去,每過一道拐就往上攀升好幾米,漸漸地,中巴車好似到了半空中,一側是筆陡的崖壁,另一側是云霧蒸騰的百丈懸崖。坐在我身旁的年輕女士成芳就在當地工作,她曾多次從這條路去到川河蓋,但仍然止不住緊張,叮囑前面開車的司機:“慢一點,慢一點。”又小聲對我說,“我第一次過四十五道拐,路還沒有這么寬,嚇得我一直閉著眼,不敢朝外看。”

    我是山里長大的,曉得這山路的危險,心里也不由暗藏恐懼,尤其到了某一個特別險峻的彎拐時,車頭一下轉不過來,司機還得將車朝后稍退一些,再拐,這時更讓人捏一把冷汗,明知那車輪后的路面不過幾尺,司機腳下的油門要是稍一過勁,說不定就后果難測。秀山人一定揣摩到了人們的心態,在每一道彎拐旁都立上了一塊牌子,提示這是第幾拐,而且還寫有激勵人心的拐名。我一路看去,可惜只顧得緊張,卻沒有記下那些拐名,直到最后看到四十五拐上似乎立著“凱旋門”,才不由與旁邊的成芳同時松了一口氣。

    沒有十足駕駛經驗的司機,無法過這四十五道拐。

    回想起來,從前在崇山峻嶺間的川湘公路上開車的司機更是佼佼者,難怪他們一個個都驕傲得很。那時公路旁常有人眼巴巴地守候,希望搭上一輛便車,見有車過來,老遠就會使勁招手,扯起嗓子喊:“師傅,帶一盤!師傅帶一盤!”好心的司機有時會停下來,說:“坐滿了,帶不得。”脾氣不好的司機則轟地一腳加大油門,卷起一陣沙土揚長而去。

    秀山離重慶四百公里,去重慶需要坐車先到龔灘碼頭,乘坐烏江船到涪陵,然后在涪陵碼頭換乘長江上的客船。龔灘古鎮位于烏江與阿蓬江之交匯處,隔江與貴州沿河相望,一水牽兩省,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龔灘一名源自山洪暴發,垮塌的泥石填塞烏江而形成的江灘,因龔姓居多而得名。“千年碼頭萬年灘”,從古至今,龔灘是烏江流域最有名的碼頭,也是最為忙碌、繁榮的貨運中轉地,越彭水,經武隆,過涪陵,奔長江,西抵重慶,東至南京、上海。

    武陵山區一帶的建筑多有土家吊腳樓、苗寨板屋的特色,秀山的鄉村、龔灘古鎮亦都如此。依坡就勢支撐于山石懸崖的純木干欄式吊腳樓,錯落有致,鱗次櫛比,點綴在奇、秀、險、峻的青山峽谷之中。小鎮上古韻猶存,石板街、封火墻,雍正年間建起的宅院,門窗雕花玲瓏剔透,氣派的紅漆大門,木柱石礅……記載著無數商販、豪紳、俠客、船工、漁夫農人、挑夫背夫曾經的時光,

    烏江碧波蕩漾,船舶來往,從龔灘坐機動船到了涪陵,如果手上握有幸運買到的聯運票,當晚便可以睡在船上,但多數人買不到這種票,只好在涪陵江邊的小旅館登記住上一晚,再購船票換乘另一個碼頭的長江客船。時間有在白天,也有在深夜,出門人睡眼惺忪地提著沉重的包裹行李,跌跌撞撞地走下陡峭的石階,來到碼頭上船。四等艙以上才有床位,五等艙只設硬板凳,敞開的船艙任由風吹,還有發動機轟隆隆的噪聲,嗆鼻的機油味兒,伴隨一路航行。

    但乘坐的輪船會不時超越一條又一條木船,會看到大江邊上,一個個在烈日下光著身子、肩搭一條土布帕子的纖夫,他們弓腰低頭,在懸崖邊的礁石叢中使出渾身力氣拉船闖灘,喊出一陣陣高亢的號子:“一根纖繩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拴;踏穿巖石無人問,誰知纖夫心里寒。”相比之下,坐在輪船上的人這時會忘了一路的疲累,甚至連帶著機油味兒的噪聲也變得悅耳了。

    秀山出外求學的年輕人能考到成都、重慶,算是稍近的,如果是考上了北京的學校,那便是千山萬水,心存歡喜,也得將汽車、輪船、火車挨個都坐一遍。為了給家里省錢,學生娃不敢每個假期都回秀山,況且冬季只要下雪,山路就會結冰封路。等雪化了些,每一輛班車都會帶上一堆鐵鏈子,遇到結冰的坡段,就把鐵鏈牢牢綁在車輪上,軋得鋪滿冰雪的路面嚓嚓直響。乘客心里發虛,但也無計可施,只能聽天由命。

    秀山有個飛機壩,原是抗戰時期的一個軍用機場。三萬民工,鄰近的湖南鳳凰、乾州等地也派有民工出力,歷時兩年,修出一條長一千三百米的機場跑道。一九四五年日軍投降后,我方的空軍站撤銷。后來,秀山人把這個機場叫作飛機壩,在壩子中間開辟了田徑運動場,開全縣大會,附近又修了汽車站,趕車的人都往這里來。

    戰火停了,便有了市井長巷,人間煙火。

    汽車站一直人來人往,是秀山通道的大門。

    而后,又有了鐵路。

    那天,我們站在離飛機壩不遠的地方,聽成芳充滿激情地說:“秀山已成為西南物流中心,陸海新通道的驛站,是重慶最靠近東南沿海的縣城,可直達廣西北海欽州港。”面對聽眾驚異的目光,她說:“沒錯,秀山直達廣西北部灣出海口。”

    三 向海而行

    秀山之秀,只有進到這山里才會領略,登高遠眺這塊武陵山區少見的大平壩時,不由感慨上天給予這片土地的恩賜。縣城所在的秀山平原是重慶全市最大的喀斯特平原,達一百八十平方公里,顯而易見具備中等城市空間承載能力,可支撐一百五十萬以上城市人口,且水資源儲量豐富,空氣清新,盛產優質糧油、茶葉、油茶、柑橘、土雞、生豬,以及銀花、銀杏、白術、黃精等中藥材,中草藥資源一千二百七十種以上,是為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中藥材種植大縣、武陵山區天然藥庫,一顆名副其實的“武陵明珠”。

    天氣晴朗之時,經過四十五道拐登上的山頂川河蓋就像是山地連接天空的一個平臺,到了夜晚,滿天都是數不清的星星,從古時的巴國到現在,秀山人都可以這樣仰望清晰的星空。星空不計較時間,給了地球大自然春夏秋冬,幾十載過去,對于永恒的星空來說只是一瞬間,但不能不令人驚異的是,就在這短暫的時光里,一些奇跡發生了。

    二〇一九年八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經國務院批準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二〇二二年十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提出“13+2”省區市(西部十二省區市: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南省,以及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共同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

    這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也是縱貫我國西南地區,有機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與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等國際經濟走廊互動,促進國內國際經濟雙向循環的新通道。

    空間布局為建設三條主通道。東線:重慶經秀山經湖南懷化、廣西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中線: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西線: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

    秀山,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物流節點城市。

    一切并非偶然,在時代的呼喚下,向海而行,古時的蜀地及大西南——北部灣出海口,一條陸海新通道就這樣劃出了一條夢幻般的人間彩虹。

    人們的驚喜交加,來自并沒有走遠的歷史記憶,也來自朝向未來的美好憧憬。武陵山區的運力從前主要靠水運,而陸路在公路狹窄、車輛匱乏的情況下,只能靠人力背運。一九四〇年宜昌淪陷后,長江航運受阻,四川、重慶對外交通困難,招商局與民生公司聯合成立川湘聯運處,后來建立了川湘水陸聯運線,起于四川重慶,經秀山妙泉轉水路,順梅江河至酉水下航至湖南沅陵。沈從文筆下的《邊城》以及散文,都寫到了這條清奇秀美的水路,夾河高山,壁立拔峰,巖石黧黑,水深而清。川湘水陸聯運線是抗戰時期“川鹽濟湘”和湘西軍需物資供給的重要通道,給秀山木船運輸業帶來繁榮。然而,水道和汽車,都需人力轉運。

    “抬老大,背老二,挑老三”,是過去對腳夫們的俗稱,他們的辛勞不亞于纖夫,在險而又險的“鳥道”上,背負沉重的背簍或包裹、麻袋,運送鹽、糧食、山貨,雞鳴起床,天黑投宿,腳上走出厚厚的老繭,雙肩和背脊磨出一層鐵皮,累了,只能將手提的一根“丁”字形的木頭“打杵”扎在小道上,挺直腰桿杵著背篼歇息片刻。天長日久,石板道上也被扎出一個個深深的“杵眼”。

    告別背簍、打杵,是在秀山不僅有了公路、鐵路,而且村村通公路的二十一世紀,秀山境內的普通公路總里程達到四千七百七十二點六三公里,是一九八三年公路里程的七點四八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四十六點六五倍。二〇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開通往返重慶的“綠巨人”,與重慶的時間距離縮短至四小時。

    在書寫這些文字時,我有些擔心數據沒有文采,會影響讀者的興趣,但是一邊寫,一邊卻又看到那些拉纖的纖夫、那些背著沉重的麻包在崎嶇山道上一步一把汗的腳夫,他們穿著草鞋的雙腳脹痛欲裂,掙扎向前的身影讓人心酸,我想,這些數字會告慰他們。

    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隨著火車一聲長鳴,西部陸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沖破大山的阻隔,滿載武陵特產從秀山首發,它的目的地是馬來西亞、越南、歐美等海外國家和地區。

    四 武陵專列

    武陵專列的開通,是西南地區通向海洋的重要標志。相比傳統的海運方式,縮短了十至十五天的運輸時間,在重慶—廣西段降低百分之三十物流成本。班列的開行,打通了武陵山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自重慶經秀山經湖南懷化、廣西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聯通全球一百二十個國家(地區)、四百九十個港口,為秀山及周邊地區綠色產品走向全球、降低物流成本、節約運輸時間提供了一條順暢的大道。

    秀山為武陵山區的農產品走向世界通道,提前做了很多功課。

    走鄉串戶,對農特產品進行質量標準化認證。秀山土雞、土雞蛋、山銀花、黃花等一百六十三個特色農產品電商基地得到認可,建立了安全二維碼追溯體系。

    打造網貨供應基地,每年簽訂柑橘、辣椒、茶葉等農產品包銷訂單三萬畝以上,秀山全縣二千余個電商產業扶貧基地實現貧困村全覆蓋,近萬農村居民直接成為電商產品供應商。

    建成投用了武陵山消費幫扶館,線上線下集中展示武陵山片區的四十四個貧困區縣近一千款農特產品。線上抖音平臺直播帶貨,一大批本土網紅、青年創客、武陵生活館館主“觸網” 創業,武陵生活館扎根鄉村,秀山城鄉電商多點開花。

    除了本縣的“云倉”外,秀山還布局了西雙版納、南寧、百色、沈陽等三十余個農產品原產地“村頭云倉”,保證了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新鮮和質量。通過全國產地供應鏈、物流專線、網絡平臺整體不斷拓寬,秀山電商突破了地域性和季節性瓶頸,有效地擺脫了對本地產品的過度依賴,從助力本地生鮮農產品上行,拓展到武陵山區再到全國,讓全國更多地區的生鮮農產品能夠通過秀山“物流+電商”實現快速上行,逐漸實現了從武陵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目標。

    這些年,各地鄉村人才的流失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在秀山,卻因新通道的拓展,近年掀起了“‘秀’才回家”的熱潮。在秀山行走的途中,我聽到不少“秀”才返鄉創業的故事。

    小吳二〇一二年大學畢業,曾在西藏工作了一段時間,又在華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擔任過固網工程師,但在前幾年他看好家鄉發展,回到秀山創業。父親是個有見識的人,說村里合作社發展了幾百畝白茶,看樣子還不錯,但在鄉村創業是很辛苦的,要經得住。小吳說:“只要有希望,再苦我也不怕。”

    小吳有頭腦,選擇在半山坡上種云霧茶。十個月的精心管護,三百多萬株茶苗成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賣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開荒移栽。他和鄉友們劈開荊棘開出三百多畝荒地,移栽茶苗。小吳又特地去浙江學習安吉白茶的施肥、除草、病蟲防治、剪枝定型,同時還認識了做白茶的朋友,打開了銷售渠道。白茶屬于低溫敏感型茶葉,也屬于名優中高端茶,一年只采一次,而且必須手工采摘,小吳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修建了加工廠房,采購了加工設備,目前茶葉基地達到二千多畝,帶動了全村二百四十三戶一千三百二十人就業。

    有了陸海新通道,小吳種植的優質白茶不愁銷路。

    還有一位叫天華的年輕人,前些年跟村里人到外地務工,當過酒店服務員,上過工廠生產線,聰明的他還在唱片公司做過填詞人。近年來他結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從北京回到秀山種植藥材,頭一回種下黃精、重樓、七葉蓮、毛慈菇,但沒想到試種全部以失敗告終。天華沒有氣餒,專門到云南四川找種植專業戶請教,回到秀山重新栽種,每天都在地里觀察,翻土施肥。重樓這種藥材喜陰,種植在茂密的林地里,他鉆進鉆出,身上都被刺籠子給抓爛了。后來的試種終于成功,天華又找合伙人包租了整塊坡地,帶動周圍幾十家農戶種起了中藥材。年輕的天華已是秀山遠近聞名的中藥材種植專家,他牽頭成立的科技公司,與各大藥材相關企業開展業務往來,成品、種苗等產品長期銷往全國各地,也經過新通道走向更遠的地方。

    還有一位老田,更是靠著秀山通道發家的。

    老田的父親當年在自家門前支起兩條木凳,搭上一塊門板,再蓋上一層薄膜,擺個小攤賣點小副食,養活一家老小。那年,初中畢業的老田看到了秀山交通在逐漸改善的前景,他接過父親的擔子,拓寬進貨渠道,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甚至全國各地。他四處奔波,尋找物美價廉的優質食品,自家生意很快有了起色,從一個小攤變成了一家店,現在已擁有六家直營門店,三千平方米配送中心,十余臺配送車輛,經營的商品也從最初的幾十個單品發展到二千余種。服務對象遍布渝、湘、黔周邊地區餐飲及家庭消費者。當然,除了找準時機,利用了快捷的通道,父親的生意經也是至關重要的,父親說:“三分利吃飽飯,七分利餓死人,薄利多銷,童叟無欺,不能賣假貨,不能短斤少兩。”老田一直銘記在心。

    秀山通道讓山門大開,四通八達。“我們就在秀山就業”的呼聲迭起。一個小縣城,目前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區入駐企業八十一家,帶動和穩定就業二千一百余人;建成武陵山區最大的百億級批發市場,集聚商戶超三千余家,帶動包裝、倉儲、物流等群眾就業約三點一萬人。

    眼下,秀山鐵路集裝箱貨場擴能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項目投用后,秀山的鐵路集裝箱周轉能力將提升至每年十萬標箱、大宗貨物周轉能力將提升至每年八百萬噸。為了緊緊抓住RCEP協議生效實施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大機遇,秀山建成投用了保稅倉庫、三萬噸冷鏈物流中心,設立了海關辦事處,還編制了《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物流樞紐城市規劃》《重慶(武陵山)國際陸港規劃》,開通了秀山至廣州(深圳)、義烏、北京、福州等物流專線。秀山通道,還擁有渝懷鐵路線上唯一的戰略裝卸點(一期三百萬噸/年)、唯一的化工品鐵路專線(一百三十五萬噸/年)和武陵山區唯一的集裝箱站場(十萬標箱/年)。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推動“十”字形高速鐵路、“一環七射”高速公路成網提速,打造重慶市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重要節點城市。

    “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為秀山及周邊地區跨境電商、國際物流、國際貿易發展描繪出一幅幅充滿智慧向往的美好藍圖。

    …… ……

    (本文為節選,完整作品請閱讀《人民文學》2024年11期)

    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国语|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久久精品隔壁老王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