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全身心投入,全過程浸潤——《創業史》是怎樣寫成的
    來源:光明日報 | 阮潔 邢小利  2024年11月29日09:40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陜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后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并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绷酁闀鴮懭嗣竦摹皠摌I史”,深入農村,與農民打成一片,全身心投入,甚至與村民一起進山割竹子,實地體驗生活。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10周年之際,重溫柳青的創作經驗,相信對我們今天的文藝創作仍有重要啟示。

    ??本文所依據的史料,有的是今年從檔案館中新發現的材料,如與柳青熟悉的當年的區委書記孟維剛寫的關于《創業史》人物原型考,原型居然達104人之多,作品中所寫村堡、城鎮、地名等,也皆可與實際村、鎮及地名一一對應,以及《創業史》當年在《延河》發表的翔實材料等,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創業史》由萌生念頭到創作和發表的全過程。

    https://epaper.gmw.cn/gmrb/images/2024-11/29/13/res1303_attpic_brief.jpg

    柳青在皇甫村家中 圖片由作者提供

    寫一部史詩性的三卷本或四卷本的長篇小說,是許多作家的夢想。追溯起來,柳青很可能在1951年訪問蘇聯時就萌生了創作一部長篇小說的想法。這一年的10月22日至12月23日,柳青隨中國作家訪問團出訪蘇聯。11月14日,代表團冒雪參觀位于雅斯納雅·波良納的列夫·托爾斯泰故居。“參觀后,代表團推舉柳青代表大家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題詞,表達中國作家對托爾斯泰的景仰熱愛之情。”(胡可:《中國作家代表團1951年訪蘇始末》,《新文化史料》1994年第6期)柳青在留言簿上寫的具體內容無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寫的是他所理解的托爾斯泰,以及托爾斯泰給予一個作家的啟示。托爾斯泰居于鄉間、與人民親密接觸的生活方式,對柳青頗有觸動。柳青認識到,與自己要描寫的人物在共同環境中生活,對作家來說應該是最佳選擇。

    回國后不久,柳青就回到了家鄉陜西,并安家于皇甫村。肖洛霍夫也是柳青崇敬的作家,肖氏的史詩性作品《靜靜的頓河》四部曲和寫蘇聯新的時代、新的生活的《被開墾的處女地》,對柳青都深有影響。訪蘇期間,柳青執筆,與孫犁、康濯、馬加聯名給肖洛霍夫寫過信。顯然,訪問蘇聯,對柳青啟示和影響巨大。像托爾斯泰那樣生活在故鄉,像肖洛霍夫那樣寫史詩性作品,寫正在發生的和將要發生的農業集體化生活,柳青心中已有初步構想。

    縱觀柳青的創作實踐及其作品,當代性是柳青現實主義創作的一大特色。寫身處的時代,寫身邊的生活,特別是自己親見親聞親自體驗過的生活,是柳青作品的鮮明特點。

    1952年5月,柳青回到家鄉陜西,打算寫一部反映即將開始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作品。他最早的計劃是,用4部體量的長篇小說來展開中國如何從舊時代走向新的時代,同時在新的時代的巨大改革與變遷中,寫時代變化中人的行為和心理,又通過人的心理與行為來揭示時代的變化。為了熟悉生活和人物,他在其組織關系所在的中共中央西北局讀文件,以了解新中國成立3年來西北的情況,又在西北局黨校參加整黨工作并做調研。同年9月至1953年3月5日,柳青曾短暫擔任長安縣委副書記,分管互助合作工作。3月6日,柳青借住在神禾塬南畔的常寧宮(時為西北局干部療養院),結合他回家鄉近一年來的所見所思所感,寫作一部小說,這就是70多年后(2024年)才面世的《在曠野里》(原稿沒有取名)。這一年的10月7日,柳青斷然放下這部未竟的長篇,在括號里注明“未完”二字,從此束之高閣。

    時代在巨變,世界在巨變,生活在巨變。也許是柳青對筆下這部尚未命名的作品中的人物何去何從頗費躊躇,也許是面對新的形勢,特別是翻天覆地的中國農村農業合作化運動,新的生活令他更為振奮,柳青決定放棄繼續寫作這部未完成的長篇,重新調整自己的創作計劃,以全部精力來寫農業合作化,以全副熱情來歌頌“新事物的誕生”(《新事物的誕生》為柳青1953年寫的一篇特寫名)。

    柳青關于《創業史》最初的創作設想,從該作出版時的內容提要可以看出。1960年5月,《創業史》第一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付印前,編輯擬了一個“內容提要”,其中說:“此書著重敘述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中社會的、思想的和心理的變化過程,從互助組、農業生產合作社,寫到農村人民公社的建立。全書將由本社分部分卷出版?!绷嗫春螅匦聰M了一個“出版說明”:“《創業史》是一部描寫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長篇,著重表現這一革命中社會的、思想的和心理的變化過程。全書分4部。第一部寫互助組階段;第二部寫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鞏固和發展階段;第三部寫合作化運動高潮;第四部寫全民整風和大躍進,至農村人民公社建立。現在出版的第一部是全書的開頭部分,而不是一部完整獨立的小說。貫穿全書代表各方面的主要人物,緊緊圍繞著社會主義革命這一中心,大部分已經出現或提到了,但矛盾斗爭還在醞釀階段,有待于逐步展開。全書將由本社分部分卷陸續出版?!庇纱丝梢钥闯隽喈斈陮λ牟壳摹秳摌I史》的全部構想。

    https://epaper.gmw.cn/gmrb/images/2024-11/29/13/res1307_attpic_brief.jpg

    柳青(左)與飼養員在一起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柳青到長安縣任職并深入生活之時,波瀾壯闊的農村合作化運動正在中國大地上蓬勃開展,柳青把這個運動寫入了《創業史》。中國農村的合作化運動,從1949年10月起至1956年,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3個階段。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各種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個體農業經濟,改造為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農業合作經濟的過程。這一社會變革過程,也叫農業集體化。1949年10月至1953年為第一階段,以辦互助組為主,同時試辦初級形式的農業合作社。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為第二階段,初級社在全國普遍建立和發展。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為第三階段,農業合作化運動迅猛發展,到1956年底,全國農村基本上完成了高級合作化。此后,從1957年到1958年,這個運動不斷向前發展,1958年10月全國農村又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制度在中國農村一直實行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后被“家庭聯產承包制”取代。柳青動筆寫《創業史》的時間是1954年春?!秳摌I史》第一部寫的是互助組階段,第二部寫的是試辦初級社。1952年的年底,皇甫鄉當時的互助合作運動還處在互助組的最初階段。1954年的3月10日,柳青所生活的長安縣王曲區(今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才宣告成立,這是在《創業史》中梁生寶的原型人物王家斌互助組的基礎上成立的,也是長安縣第一批建立的第10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勝利農業生產合作社??梢钥吹?,柳青基本上是緊跟生活的腳步寫作的。這樣寫的優勢是作品能有比較鮮活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特點。

    在動筆寫《創業史》第一部之前,柳青東奔西走,深入長安縣各地合作化的先進村社,調查訪問,分析研究,并以飽滿的熱情寫了多篇報告特寫。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特寫集《皇甫村的三年》收文8篇,除最后一篇是寫蘇聯訪問觀感外,其余7篇都與農業合作化問題有關。如1953年夏創作的特寫《新事物的誕生》,寫1950年至1953年長安縣西王莽村建立互助組、合作社及其領導人蒲忠智的事跡;1954年3月創作的特寫《燈塔,照耀著我們吧!》,寫在皇甫村王家斌互助組的基礎上,在長安縣建社工作組和柳青的一致努力下,勝利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從這些散文特寫,一方面可以看到柳青當年是如何深入農村基層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柳青當年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同時,《皇甫村的三年》也可以看作是柳青為寫《創業史》的一個必要的準備。而1955年寫的《王家斌》《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1956年寫的《王家父子》等,都可以看作是《創業史》的“前史”或“本事”。

    要寫一部長卷本的史詩性的作品,必須得有一個合適而且穩定的寫作地點。

    柳青為什么選擇住在皇甫村?他1956年在皇甫村寫的一份《自傳》中,透出了他的一些想法:“我今年整四十歲”,“內心非常沉重,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成就,進步太慢,而藝術的道路越走越艱難”;“我這二十年東奔西跑,不曾在一個地方穩住。假使我1945年不要到東北去,也許我會寫得好一點。到處跑,哪里也不深。1943—1945年,在米脂的三年較深,可惜思想水平太低,沒有把生活表現好。我現在的志愿就是在這里住下去。一邊生活,一邊不急不躁地把這本書盡我的能力寫好些。如果我再東奔西顛,一輩子也寫不好”(蒙萬夫等編《柳青寫作生涯》,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找一個地方“穩住”,這是柳青的想法,而皇甫村就是這樣合適的地方。為什么?早在1952年12月,柳青到王曲區皇甫村參加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頓,發現“這個在滈河邊上號稱十里長的大村子,有一個在減租減息、反霸斗爭、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運動中顯示過堅強力量的黨支部;雖然很多黨員有驕傲自滿的情緒或退坡思想,經過整黨教育也大體上克服了?!保唷稛羲?,照耀著我們吧!》,《皇甫村的三年》,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看到有這樣一個“堅強力量的黨支部”,又看到皇甫村當時的互助合作運動還處在互助組的最初階段,便于從頭參加整個運動的全過程,柳青于是決心把這里作為自己的生活根據地?!敖洑v全過程,全身心投入”,這是路遙后來從柳青身上總結出來并學到的人生經驗和創作經驗。

    1955年春天,柳青把家搬到皇甫村羅家灣的中宮寺。中宮寺是一座古舊的破寺,約建于清代,地處常寧宮東,位于神禾塬南畔半崖一個臺地上,北靠神禾塬,南望是秦嶺之終南山,下邊滈河(《創業史》中的湯河)自東南方向流來,又自東向西流經皇甫村南,視野開闊。柳青把這個破寺略加修葺,便搬了進去。寺內一大一小并排兩個庭院,柳青住在靠里邊的院子里,有3間正房,用于寫作。住下后,柳青在門前自題一副對聯:門對終南志比高,宅旁滈河人競勤。

    用長安人的話說,這是擺開陣勢,要好好寫《創業史》了。

    https://epaper.gmw.cn/gmrb/images/2024-11/29/13/res1311_attpic_brief.jpg

    《創業史》第一部1959年4月首發于《延河》雜志 圖片由作者提供

    柳青創作《創業史》始自1954年春天,時年38歲。那時他還住在常寧宮。寫《創業史》的想法形成于1953年,最初的設想是寫3部,后來變為4部。居住在常寧宮時,柳青的生活和寫作規律是:清晨,起得很早,常到滈河邊散步,在村子里轉悠,和農民拉話。上午,在常寧宮寫小說。下午,常到滈河南面的勝利合作社看社員勞動、開會。

    1955年春住皇甫村后,柳青在實踐中探求把生活、學習和創作很好地結合起來的途徑,逐漸形成一套嚴謹的生活規律?!扒宄浚话愣计鸬煤茉?,起來后就到田間去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十點以后,吃過早點,他就關起大院的門,開始一天的寫作和學習,直到下午二點。這段時間,人們一般是不去打擾他的。午飯后,看過新到的報紙和讀者來信,他打開小院的門,家里就漸漸活躍起來——當地人知道了他的習慣,就在這個時候找他。他也常常到稻地中間的茅棚里去和人們閑談,區上、鄉上的干部也經常到中宮寺去給他匯報情況,商量問題?!保扇f夫等編《柳青傳略》,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事實上,早上10點吃早飯,下午兩點多吃午飯,不僅是柳青個人,也是長安縣農村包括皇甫村農民的生活習慣。

    柳青體驗生活、了解人物的方式多種多樣。逢王曲鎮“三、六、九”集日,柳青都上集。他提著竹籃子,籃子里放著醬、醋、油瓶子等,戴著草帽,穿著跟老農民一模一樣,走到皇甫什字,等上幾個上集的老漢,然后一塊邊說邊走。到了王曲鎮南街供銷社門前,他故意地擠著排隊,并和排隊的人交談,問這問那。到了跟前又借故不買,重新跑到后面擠。有時還與一些人爭執:“我在這里站著,你為啥要站到我前頭?”他每逢上集都是用大半天時間,用意不是排隊買東西,而是為了熟悉生活,觀察群眾的心理活動,傾聽排隊人群對組織互助組、建立農業社的議論。有時也買東西,買完后在王曲街道上和群眾下棋,屁股下墊塊磚頭,戴著草帽。和他下棋的有各種人,其中有新中國成立前的國民黨軍官、一貫道壇主等。有鄉干部到區上向區委書記孟維剛反映:“柳書記常教我們要劃清階級界線,他卻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大街上下棋?!泵暇S剛鄭重其事地把大家的看法告訴柳青,柳青說:“我知道了,那些人棋藝高,下的好么,我跟他們學哩,以后不下了?!庇纸忉屨f:“我和他們下棋,主要看他們與城里知識分子、干部有什么不同?!?/p>

    他也找重點人物聊天。1955年春節,柳青邀請皇甫村的王家斌和王曲區委副書記董廷芝一大早來到家里,以糖果、點心和餃子招待,對他們說:“咱今天是這樣,吃一天,說一天,你兩個給我說,我光聽。隨便說,凡你們記得的事都說。”

    柳青早前就見過王家斌,感覺他有一股子莊稼人誠厚、樸實的氣質,見了上面來的人也沉穩、持重,感覺這人不簡單。后來通過談話,他對王家斌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這以后,他把對互助合作的注意力,集中到對王家斌互助組的培養上,幾乎天天都要蹚過滈河,走二三里地,到王家斌的互助組去,和他們一起商量隨時出現的問題。他要用王家斌互助組的事實,推動全鄉、全區的互助合作運動。同時,他也仔細地了解這些莊戶人各自的身世和家史,體察他們的生活和心理,選定他們作為自己將來創作反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長篇小說的原型。

    據相關資料,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的寫作過程是這樣的:1954年底,《創業史》第一部初稿寫完;1955年9月,開始修改《創業史》第一部,寫第二稿。這時柳青感到最困難的是題敘,于是下功夫調查王曲一帶的歷史。1956年,是柳青創作最緊張并取得決定性進展的一年。這一年,他食不香,睡不寧,變得又瘦又黃,長了一身黃水瘡。他后來對人說:“那才真是脫胎換骨,狼狽極了,這是我創作上最艱難的一年!到了1957年就轉機了,終于闖過了這一關。吃飯,飯香了;喝茶,有味了;人也胖了?!?957年3月,《創業史》完成第二稿。之后,也是這一年,關于如何更藝術地表現生活,柳青遇到一些藝術手法上的問題,他大半年沒有動筆,對藝術手法問題不斷地學習和思考。

    1959年4月,歷時六年、四易其稿的長篇小說《創業史》第一部《稻地風波》在《延河》4月號開始連載。從8月號起,改題為《創業史》第一部,該期《延河》有一簡短說明:“從本期起,柳青同志接受讀者的意見,取消‘稻地風波’書名,仍叫‘創業史’第一部。”連載內容分別為:4月號載‘題敘’和第一章至第六章,5月號載第七章至第十三章,6月號載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7月號載第十八章至第二十章,8月號載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三章,9月號載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六章,10月號載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章,11月號載‘第一部的結局’。”至11月號全部載完。文末注明完稿時間是“1959年10月3日下午4時”。

    值得一提的是,《延河》初刊《創業史》第一部《稻地風波》時,前邊共有4段引文,一是毛澤東的話:“社會主義這樣個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經過同舊事物的嚴重斗爭才能實現的。社會上一部分人,在一個時期內,是那樣頑固地要走他們的老路。在另一個時期內,這些同樣的人又可以改變態度表示贊成新事物?!倍恰班l諺”:“創業難……”三是“中國農村格言”:“財產使弟兄們分裂,勞動把一村人團結起來?!彼氖怯幸粋€“摘自作者的日記”:“這不像長篇小說,也不是詩。我希望讀者不那么計較形式。我實際上在編寫很長的生活故事。模仿群眾創作,取個書名叫《創業史》吧!”1960年5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在出版該作第一版時,前邊只錄入了前3個引文,沒有第4個引文。此后所有版本也都沒有第4個引文。

    《創業史》在《延河》連載的時候,柳青還為作品補寫了梁生寶帶人進南山割竹子的情節。1959年農歷三月,王家斌等人要進南山割毛竹縛掃帚賣錢,柳青說他也要進山看農民怎樣割竹子。定下日子,王家斌帶了11個社員從峪口進山,柳青和侄子劉保員騎自行車到王曲,又步行經大砭峪進山。來回5天,走了200多里路,柳青目睹了農民在峭壁陡坡割竹子的艱辛。根據這次實地觀察和體驗,柳青對第二十二章進行了改寫,增加了約七八千字?!堆雍印烦蹩具@一章的內容是兩大部分,中國青年出版社《創業史》初版本擴充為4大部分。原來的第一部分被擴改為3個部分,原來的第二部分有小改,基本維持原樣,成為第四部分。由原來的第一部分擴改而成的那3個部分,題為《深山一家人》,刊《延河》1960年3月號,其中新寫的部分即是《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十二章增改的內容。

    《創業史》選擇在《延河》連載,柳青主要考慮的是修改方便。《延河》由作協西安分會主辦,是“自家”的刊物,柳青住在鄉下,編輯部不僅有專人來回取送稿子,而且發排后,他還可以在校樣上再修改,見刊后也便于修改。有這樣反復修改的便利,《延河》1959年11月號剛連載完《創業史》第一部,上海的《收獲》雜志就于當年第六期刊發了修改稿的《創業史》第一部。1960年5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創業史》第一部單行本。在這部小說中,柳青運用革命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廣闊而深刻地描寫了我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革命,表現了這一時期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和農民群眾心理的變化過程,塑造了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秳摌I史》第一部后被譯成英、日、德、西班牙、朝鮮等多種文字,受到國內外讀者的稱贊。

    《創業史》是長篇小說,是文學作品,更是對一個時代的歷史敘述。柳青的創作是與時代的發展同步的,他的創作也必然受到歷史發展的影響?!秳摌I史》第一部完成后,1964年前柳青基本完成了第二部初稿。后來,在病情危重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修訂再版了《創業史》第一部,改定出版了《創業史》第二部上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出版),在《延河》連載了下卷的前四章(1978年《延河》第2期連載第二部下卷第十四和十五章,第3期連載第十六和十七章)。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合作化運動以后,1958年3月,柳青寫成中篇小說《咬透鐵鍬》,刊《延河》當年4月號。1959年11月,陜西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該作單行本時,柳青又改名為《狠透鐵——1957年紀事》。柳青在辭世前說:我來不及完成《創業史》了,我對農業合作化的看法,基本反映在這篇小說中。

    1978年3月20日,柳青應邀在《延河》編輯部召開的一個創作座談會上作了題為《生活是創作的基礎》的發言,其中談到他關于創作的兩個著名觀點,“三個學校”說和“六十年一個單元”說,發言刊《延河》1978年第5期,文后有一個“編者附記”:柳青談的“三個學校”,1962年就“作過詳細的論述”,“生活的學校”就是社會;“政治的學?!本褪菍W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黨的方針政策;“藝術的學?!本褪窍蚬沤裰型獾浞?、優秀作品學習?!叭齻€學?!敝?,生活是最基本的“學校”,“生活培養作家,生活改造作家,生活提高作家”。柳青是一位重視生活同時也深入生活的作家,由這個關于“三個學校”的闡述,可以見出他對生活與創作關系的認知,真是獨到而又深刻。

    https://epaper.gmw.cn/gmrb/images/2024-11/29/13/res1315_attpic_brief.jpg

    孟維剛匯總《創業史》書中主要人物原型和生活原型對照表 圖片由作者提供

    關于《創業史》文本,本文不擬深入討論,但是有關《創業史》創作過程涉及的問題,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筆者早年曾3次在陜西省檔案館閱抄柳青檔案,以為柳青檔案全在那里,今年得知長安區檔案館還藏有部分與長安縣(今西安市長安區)有關的檔案,遂去閱抄。其中發現一份孟維剛于2006年10月6日寫的《讀〈創業史〉筆記》,檔案名為《孟維剛匯總〈創業史〉書中主要人物原型和生活原型對照表》,他對《創業史》中寫到的人物、村堡和城鎮、地名、樹木、花草以及飛鳥,以表格形式一一對照,寫出原型和原名。

    柳青安家的皇甫村屬于長安縣王曲區,孟維剛當年任王曲區委書記,他跟柳青關系密切,對柳青筆下的人物與地名更是熟悉。孟維剛在他的《讀〈創業史〉筆記》中說:“我于2006年2月至10月,通讀《創業史》兩遍,對書中所寫的事實背景、情節、人物、地名,就我所知,在書上進行了注解,并對有活動的人物和有事實的地名進行了查對記錄。據不完全統計,共寫人物104人,村堡、城鎮59個,地名共101個,樹木19種,花草8種,飛鳥15種。”(長安區檔案館《柳青檔案》)

    此前一些研究認為,《創業史》中寫到的人物,可能只是少數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如梁生寶、梁三老漢等有原型,或者是以若干原型人物合成,未料想經孟維剛一一對照并統計下來,人物原型居然達104人之多,小說中的人物幾乎皆有原型可參照,而作品中所寫村堡、城鎮、地名等,也皆可與實際村、鎮及地名一一對應。

    由孟維剛“不完全統計”的《創業史》“共寫人物104人,村堡、城鎮59個,地名共101個,樹木19種,花草8種,飛鳥15種”,而且皆有原型原地來看,柳青當年為創作這部作品,對“生活”的“深入”到了何種程度!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柳青當之無愧! 

    (作者:阮潔,系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邢小利,系陜西省柳青文學研究會會長)

    91精品国产91|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2022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99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探花国产精品三级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久久精品日日躁精品|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青青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18|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清白在天天线|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