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文學的網絡類型小說
摘要:中國網絡類型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鮮明的當代性。網絡類型小說的興起是新的文學機制的產物,在傳統類型小說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對人的尊重和對個人的肯定方面,網絡類型小說與中國現代文學一脈相承。網絡類型小說書寫了廣闊的當代生活,作為面向大眾讀者的文學作品,具有積極情感引導價值。網絡類型小說創造了一種讀者閱讀和作者寫作融為一體的當代形式,更能呼應廣大當代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
關鍵詞:網絡類型小說 當代性 積極情感
因21世紀以來中國網絡文學的規模和影響力,將以網絡類型小說為代表的中國網絡文學看作中國當代文學的一部分,大概不會有什么爭議。本文所說的當代文學,是具有當代性和當代感的當代文學。將網絡文學作為中國當代文學來討論,不只是將其看作與20世紀以來以文學期刊、出版社為發表機制的印刷文學不同的另一種形態,而是進一步討論網絡文學的當代性。網絡文學從生產機制到閱讀方式,從類型的擴大到風格的形成,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鮮明的當代性,這是網絡文學得以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
一、網絡小說類型的當代性
在文學領域,通常把1949年之后的文學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當代意味著前沿,意味著正在發生的鮮活的當下,意味著與過往時代的不同與變化。在20世紀初,梁啟超提倡小說界革命,“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當時興起的各種類型新小說,就是當時的當代文學。及至五四時期,新文學取代舊文學,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新詩取代舊詩,高舉民主、科學精神旗幟的中國新文學就是當時的當代文學。五四新文學以開放的文學視野,形成了從內容到形式不同于中國古典文學的中國現代文學,將當時的通俗類型小說視為“禮拜六派”文學,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從中國小說的發展歷史來看,20世紀末興起的網絡類型小說,與新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一樣,都是應時而生的,是具有鮮明時代性的“當代文學”。歷史似乎轉了一個圈,網絡類型小說重新復活了被五四新文學否棄的通俗類型小說。
網絡類型小說的興起是文學商業機制的產物,是商業文學網站順應網絡閱讀需求,結合網絡媒介閱讀特點創立的新制度所帶來的。中國網絡類型小說的興起得益于文學網站商業機制的推動。2003年,當起點中文網試驗VIP付費閱讀制度成功后,各大文學網站紛紛仿效,這讓網絡寫作成為一種職業,寫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寫作獲得收入,血紅是第一個年薪百萬的網絡作家。在起點中文網上寫作起步的唐家三少后來成為第一個加入中國作協的網絡作家。
以VIP收費制度為基礎的寫作稿酬制度,后來經過網站的運營有諸多改進,如讀者月票制度、推薦榜制度、新人培養制度、全勤獎制度、保底制度、讀者打賞制度、實體書出版、IP開發制度,以及中國網文出海推介機制等,極大地保障了網絡作家的寫作權益,讓更多有才華的寫作者進入這一行業,通過寫作獲得收入,造就了互聯網上數千萬部網絡類型小說的存量,擴大了網絡類型小說的影響力,出現了一批優質的作品。2013年,讀者人品賤格給夢入神機一次打賞一百萬;2017年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顯示,唐家三少五年版稅收入過億;2018年,網絡小說《天官賜福》賣出4000萬版權費。一批網絡作家獲得高收入,經過一些媒體的宣傳報道,網絡作家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職業。
文學網站商業機制的成熟,使網絡文學的類型在傳統文學類型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在中國文學史上,主要的小說類型有英雄、神魔、講史、世情、公案等,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將古代小說分為志怪小說(六朝)、傳奇小說(唐)、話本小說(宋)、講史小說(元、明)、神魔小說(明)、人情小說(明、清)、諷刺小說(清)、俠義公案(清)、譴責小說(清)等類型。網絡類型小說較之古代類型小說有較大范圍的擴充,據2023年4月7日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在現實、幻想、歷史、科幻等主要類別之下,作品細分類型超過200種。比如起點中文網,將男生頻道網絡小說類型分為玄幻、奇幻、武俠、仙俠、都市、現實、軍事、歷史、游戲、體育、科幻、諸天無限、懸疑、輕小說等,將女生頻道網絡小說類型分為古代言情、仙俠奇緣、現代言情、浪漫青春、玄幻言情、懸疑推理、短篇、科幻空間、游戲競技、輕小說等。
將網絡小說類型與中國古典小說類型對比,不難發現網絡類型小說不僅類型更多,而且分得更細。諸如游戲、體育、耽美文、無限流、二次元、無CP、輕小說,這些是古典類型小說中所沒有的類型。網絡類型小說的細化傾向也是非常鮮明的,如晉江文學城將言情小說類型分為現代幻想純愛、古代純愛、百合、無CP、衍生純愛、衍生無CP等。網絡小說類型的細化,體現了對讀者需求細微差異的尊重,也反映了網絡小說以讀者為中心的特點。比如傳統類型小說是不分性別的,而網絡類型小說分男頻和女頻,起點中文網是典型的男頻網站,晉江文學城是典型的女頻網站。男頻多玄幻、仙俠、武俠題材,注重對世界的征服;女頻偏情感類題材,注重對感情世界和人物內心世界的書寫。
從讀者的意義上來說,一種類型對應的是一類讀者的喜好。類型的擴大,是當代生活變化所帶來的。比如游戲文或者采用游戲邏輯的網絡小說,受電子游戲的影響,具有強烈的當代感。比如網絡小說中普遍采用的打怪升級換地圖的寫作模式,就是受網絡游戲的影響。一部游戲文,因為故事被讀者所追捧,又被改編成網絡游戲,這是網絡類型小說與游戲的雙向共生關系。再如二次元小說是受日本動漫影響的網絡類型小說:反叛性的審美表達,反規訓、顛覆性別、各種“惡搞”形式,二次元“行話”的運用、“吐槽體”的嵌入以及“梗”的運用,類似御姐、蘿莉、小正太等“人物萌”和“萌要素”數據庫形象,具有鮮明的二次元風格,呈現出青春亞文化特性。這不僅體現了網絡小說的當代性,也體現了網絡小說的開放性。
網絡作家對當代現實是敏感的,網絡小說類型的當代性體現在對當代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諸如都市、職場、校園、商戰以及各種行業題材的小說遍地開花。在網絡類型小說中,行進發展中的中國、有鮮明的時代氣息的中國故事和中國形象展現在網絡作家筆下,塑造了各行業戰線上的優秀人物形象。《二胎囧爸》(李開云)、《老媽有喜》(蔣離子)書寫二胎政策落實后的百姓故事;《明月度關山》(舞清影)、《我的草原星光璀璨》(懿小茹)書寫鄉村支教和鄉村振興;匪迦的《北斗星辰》《關鍵路徑》書寫航天人努力攻克科學難關;《浩蕩》(何常在)、《上海凡人傳》(和曉)書寫年輕人擁抱時代大潮創業;《逆火救援》(流浪的軍刀)、《緊急救援》(白馬出涼州)書寫民間救援故事;《鐵骨錚錚》(我本瘋狂)、《中國鐵路人》(恒傳錄)表現中國鐵路建設者的精神風貌;《大醫凌然》(志鳥村)、《手術直播間》(真熊初墨)反映醫療行業現狀;《你好消防員》(舞清影)、《我的消防員先生》(蕁秣泱泱)講述消防行業的感人故事;《美食供應商》(會做菜的貓)、《粵食記》(三生三笑)寫中華美食;《相聲大師》(唐四方)、《一脈承腔》(關中老人)關注傳統藝人。
網絡作家在題材的廣闊性上超越了純文學。其優勢在于,網絡作家來自各種不同的行業,他們對各自行業的觀察、寫作是深入的,這使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干貨,被讀者稱為“行業文”“硬核小說”。對比那些通過采風深入生活的作家,這些網絡作家來自不同的生活領域,對他們寫作的題材非常熟悉。在中國文學史上,從來沒有哪個時段有今天網絡作家這么多元的身份來源,今天的網絡作家,不僅僅是作家,他們很多是不同專業領域的專業人才。如阿耐是企業高管,郭羽、劉波是成功的企業家,齊橙是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秦明是專業法醫,匪迦是航空航天業專家,徐公子勝治是證券分析師,管平潮是計算機專業的博士。還有那些在現實中摸爬滾打,經歷了多種職業的網絡作家,如庹政開過網吧、茶樓,做過房地產,經營過酒店,與各色人物打交道;青狐妖在新聞媒體、服裝、電子、銷售等多個領域工作過。正是當代網絡作家職業的豐富性,帶來了網絡類型小說鮮活的當代生活氣息與當代感。
二、網絡類型小說思想的當代性
中國網絡類型小說被稱為爽文,爽是一種閱讀的情緒體驗,有網友將爽文的“爽”解讀為讀者的代入感、獲得感、認同感,有“舒爽”“虐爽”與“酸爽”等差異。網絡作家減肥專家認為,“有的人覺得大殺四方很爽,有的人覺得有情感上的共鳴很爽,有的人覺得解決問題很爽,有人覺得情節和他預期的一樣很爽,還有人覺得超出他的預期很爽。”所謂爽文,簡而言之,就是這種小說受當代讀者歡迎,讀者讀起來覺得很爽,符合當代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爽文主角的夢想必須實現,主角需要成功,這個基本邏輯在不同類型的網絡小說中有不同的體現。在歷史小說中,主角要建功立業,或者要開疆拓土;在言情小說中,主角最終要克服種種困難,要實現愛情夢想,也需要事業有成;在仙俠小說中,主角要不斷變強,最終完成歷史使命;在現實題材小說中,主角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最終要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從作品的內在基本邏輯上看,網絡小說是非常具有當代感的。其當代感建立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現實上。這種當代社會的變革,與中國現代文學所處的啟蒙、救國的歷史環境有著根本的不同。雖然歷史語境有很大的不同,但貫穿其中的現代精神是一致的,即在對人的尊重、對個人的肯定方面,網絡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現代文學主張人的文學、真的文學、活的文學,文學要為現實、為人生,強調對個體的發現,注重對個人的關懷。但在如何實現人的價值上,現代文學總體的格調是悲劇性的,是蒼涼的、沉郁的。五四時期的問題小說,提出了問題,卻很難解決,諸如魯迅對娜拉出走后怎樣的回答,不是墮落,就是回來,根本沒有出路。這不是作家的問題,而是現實環境限制了問題的解決。羅曼·羅蘭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阿Q憂郁的面孔。在魯迅的筆下,阿Q是愚昧的、不覺醒的,稀里糊涂被殺頭。祥林嫂、閏土等形象很苦,但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苦,也不知道如何去擺脫這種苦。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那個健壯的、好強的鄉下青年,希望到城里靠自己的體力過上體面的生活,最終的結局是變成了一個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新中國成立后,確立革命浪漫主義與革命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形成了“十七年”文學的“頌歌”與“戰歌”的特色。《林海雪原》寫進深山剿匪,《創業史》《山鄉巨變》表現農業合作化運動,《紅日》《紅旗譜》《紅巖》寫革命先輩對敵斗爭取得勝利。
與上述兩種文學風格形成映襯,中國網絡小說在整體風格上偏重于后者,與中國當代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社會態勢相適應,呈現出積極、明亮、豪邁的風格。在人物的塑造上注重個人的成長,重視個人的價值,細致講述個人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變強,這與古代小說中人物性格的類型化有很大不同。在古典小說中,人物的本領并不會有什么變化,關公出場就很神勇,孫悟空的學藝過程篇幅很小,后面降妖伏魔的過程中本領并沒有什么增長。而在網絡類型小說中,人物的進步可以以數字量化,這就是網絡小說中常見的升級。在一些網絡小說中,個人的性格也會隨著經歷的變化有較大的變化。比如,在蕭鼎的《誅仙》中,碧瑤死后,張小凡變成了鬼厲,性情有了很大的變化,變成了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在三九音域的《我在精神病院學斬神》中,主角林七夜最初的理想不過是做一個普通人,與自己的姨媽和表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在后來的人生路上,因為遇到趙空城,趙空城的死讓他為了信義去擔起重任,“你守護了我的全部,我守護你十年”,他慢慢成為一個心懷天下的大夏守夜人。
升級、成長,寫人物的變化,以主角為中心,寫人物的命運,繼承的是現代小說寫個人故事的傳統,這與古代以故事為小說中心有很大的不同。在《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小說中,小說總體上是寫故事,一個個人物的故事,一群群人物的形象,雖然也有貫穿始終的人物故事,但從根本上,它們不是以個人為主角展開的故事,缺乏對個人尊重的現代精神。
網絡類型小說思想的當代性,還體現在網絡小說所表達的對生存現實的關注和思考。表面上看,爽文故事多是虛構的,是理想化的,講述帶有主角光環的故事,個人的光輝遮蔽了其他人物形象,顯得缺乏真實性。但實際上,爽文的當代性是隱喻性的,人物故事表征了一種現代精神的光輝。比如在女性小說中,一些“大女主”故事展現女性的力量,寫女性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擔起歷史的責任。她們不比男子弱,甚至比男子更有韌性、更有力量、更有智慧,從實踐層面彰顯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主義,這是現代女性精神的生動寫照。這些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表征了中國當代女性所發生的精神裂變。在一個世紀以來的女性解放運動中,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物質生活的富足,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女性整體受教育程度與男性已經沒有太大差別。女性在社會各行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真正走出了家庭,在兩性關系中雙向奔赴、相互吸引、彼此成就,既相互獨立又緊緊相依。舒婷在《致橡樹》中所表達的兩性平等的愛情理想,在當下正變成現實。
網絡小說思想的當代性也體現在其價值觀是現代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當代表達,既具有鮮明的個人性,又具有高遠的家國情懷。在穿越小說中,現代人穿越到古代建功立業、改變歷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上文所分析的,這一方面是對個人的尊重,是個體能力的張揚;但另一方面,個人的能力越大,要負擔的責任也越大,最終守護的是天下蒼生,是對民族歷史的責任擔當。酒徒的《家園》中,“武將的責任是守護”;三九音域的《我在精神病院學斬神》中,大夏守夜人的形象是一群重情重義、勇于擔當的社會脊梁式的人物;貓膩的《將夜》中,“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在這些作品中,正義與邪惡的決戰,最終落實在民族、家國大義上。這其實是非常有當代性的,是中國大國崛起背景下民眾心理的折射,是民族情懷高漲的體現。個體變強,要為天下蒼生計,建功立業、為國奉獻,維護國家主權,讓國家變得強大。
從讀者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網絡小說作為面向大眾讀者的文學作品,具有極強的正向引導價值。網絡小說注重人物形象的經驗、智慧與能動性,目標的實現不斷給人驚喜。讀者在閱讀中不斷獲得正向反饋,獲得積極情感滿足,帶來情感撫慰,從而形成內心的充盈,形成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積極情感讓人更容易從工作和婚姻中獲得樂趣,而從工作和婚姻中獲得的樂趣又反過來增強了人的積極情感。積極情感還與身體健康水平相關。在積極情感上得高分的人,往往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效的應對策略。”這就是爽文帶給人的精神力量,一個人眼中總是看到美好、看到進步,也會成為一個充滿精神正能量的人。它類似好萊塢成為造夢工廠,類似金庸小說是成人童話,符合積極心理學的心理機制。如弗洛伊德所說,文學是作家的白日夢,這是從創作者來說的,而網絡文學是網絡作家和讀者一起造的夢,其形態更多樣。比如對千回百轉曲折情感歷程的寫照,三生三世的磨難只為一世情緣,既有情非得已,亦是忠貞不貳。
周志強認為,“‘爽’即‘不爽’,‘爽’是‘不爽’的匱乏性在場”,“‘爽’不能被簡單地看作是欲望、消費和雅俗的故事,而應該首先作為關于當前中國社會現實的文化寓言。”這個觀點看到了現實的匱乏,現實中的太多“不爽”需要爽文的“爽”。從中國網絡小說總體的價值導向上看,呈現的是一種積極樂觀、迎難而上、勇于擔當、自我實現的價值觀,常見的現實題材小說的特點是“大時代、小人物、正能量、有所為”,“爽”的主要社會效應不是周志強所說的讓讀者沉溺,而是對讀者進行激勵和引導。在讀貓膩的《間客》時,讀者會被小說中那種無畏的青春熱血所打動,不畏強權,藐視一切權威,以個人之力追求公平正義。在閱讀海宴的《瑯琊榜》時,讀者被梅長蘇的智慧所折服,被那種視死如歸、向死而生、為匡扶正義而犧牲自我的精神所感動。“爽”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價值,一種生命力的引導,而不是認識價值。
三、網絡類型小說形式的當代性
網絡寫作、網絡閱讀作為自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一種文學方式,深受讀者所歡迎。與此相關聯,形成了一種寫作者和讀者共同創造的文本形式。這與傳統文學有很大的不同。從BBS論壇時代開始,網絡小說的文本形式不僅僅是寫作者完成的作品,也包括那些讀者的留言與討論。從BBS的排版格式上看,這些內容是連成一片的,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是難以區分的,甚至是沒有必要區分的,也很少有讀者只讀作者寫作的部分,而不閱讀讀者的評論與討論部分,因為這些評論與討論不僅深度參與了小說的創作過程,甚至本身就是小說的一部分。200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BBS小說《風中玫瑰》,這本小說將論壇上的內容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讀者和作者共同完成的小說,從讀者完成的文字量來說,不少于作者風中玫瑰所寫作的字數。
這種讀者閱讀和作者寫作融為一體的形式,是由互聯網媒介帶來的,是當代文學寫作的一種新的形式。它激發了讀者的能動性,讀者成為高度參與性的讀者,很多讀者也因此轉換成作者。傳統的讀者和作者的關系需要重新定義:在內容上,網絡讀者對“空白”與“不確定性”結構進行填充;在閱讀者的身份上,讀者是既閱讀又評價的“閱評家”,既生產又消費的“產消者”,既傳播又接受的“傳受人”;在主客體關系的理解上,在文學接受的方式、效果層面上都對傳統接受美學構成了挑戰。
及時寫作、及時閱讀、及時評論、及時互動,在這種讀者與作者的關系中,讀者的意見甚至能左右作者的思路,作品是讀者和作者共同完成的。讀者給了作者及時性的鼓勵,給了作者滿足感和陪伴感,使網絡文學變成了讀者的文學,成為讓讀者喜歡看的文學,是為了讀者寫作的文學,而不是單純的自嗨。起點中文網開辟了加注釋式的留言,讓讀者的評價變得更有針對性,更直觀。讀者的意見會隨時糾正作者寫作的一些知識錯誤,他們不僅是觀看者、互動者,還是參與者。很多網絡文學作者會建立自己的粉絲群,甚至還不止一個粉絲群。幾乎每一個寫作者在作品完本的時候,發表完本感言,都會感謝自己的讀者,有的還會對那些長期默默支持的讀者點名表示感謝。讀者不僅關注作品,還會關注作者的QQ群、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形成書友圈,追蹤作者的作品發布會、研討會,會如追星一樣追著作者參加活動,這些都會成為寫作者強大的動力。管平潮有一次在會上說,讀者不只是他的上帝,還是他的三皇五帝。青狐妖說,他是為了自己的讀者而寫作。這與巴金為了自己的大哥寫作《家》,郁達夫說文學是作家的自敘傳有根本的不同。作家該如何面對讀者的關注和熱愛?網絡文學創造了可讀性強、有趣味、有內容、風格多樣、題材類型多樣的作品。
從網絡小說的篇幅上看,幾十萬字是短篇,多是上百萬字乃至幾百萬字的超長篇,一部小說往往要寫一兩年或兩三年,甚至更長。這種超長篇的形式,讀者竟然不覺得厭煩,保持持久的追更,這與網絡小說讀者和作者之間緊密的情感鏈接分不開,也與讀者利用閑暇時間碎片化閱讀的方式有關。網絡小說的故事必須要有足夠的長度,才能長久地伴隨讀者,給讀者持久的閱讀體驗,提供精神互動的空間。適應網上閱讀的特點,小說的排版要多分段,不能有長段落,要少用長句子,語言不能有太多的修飾語。
對于網絡小說的語言來說,并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優美文筆,而以輕松、可讀、易懂為第一要務。千幻冰云認為,“文筆,就是作者能夠讓讀者用最方便、最快捷、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讓讀者能夠心情愉悅地讀出作者想要給讀者看的東西。”“作者寫的東西,讀者看起來很爽,就是文筆好,反之,就是文筆很爛。”從網絡文學的語體風格來說,詼諧、幽默、有趣是慣常的特點,這是網絡小說的網絡基因。在互聯網上,不要那么一本正經,大家讀網絡小說是休閑的、放松的,是抱著娛樂化心態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本身的故事很老套,也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因為將鮮活的網絡聊天語言寫進了小說,給讀者閱讀的樂趣,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你長得特別像我媽的女婿!”
男人從未流露過其他表情的面上,此刻,竟然流露出了一絲笑意,“你對每個花花草草,都是這般說的嗎?”
葉綰綰義正言辭:“胡說,才不是……你才不是花花草草呢!”
男人目光深邃的盯著她:“不是?”
“你當然不是花花草草!你是星辰……是大海……我喜歡你……”葉綰綰仰著腦袋,清澈而明亮的眼角異常認真地盯著他。
這是囧囧有妖的小說《恰似寒光遇驕陽》中的一段話,女性主動表白男性,類似網絡段子,并無華麗的辭藻,但現場感很足,打破了在兩性關系中女性被動的傳統模式,有鮮明的當代女性立場,非常鮮活、有趣,讀來讓人忍俊不禁。當然,網絡讀者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在輕松與優美之間也并不完全排斥優美的有個性的語言,那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總是被網友讀者摘錄傳閱。
在網絡文學領域,有一個經常被使用的詞“腦洞”。所謂腦洞,是指作品的創意,創造一個想象的世界,也包含人物、情節、內容等方面的創意。網絡小說常見的腦洞如運用穿越、架空的手法對歷史時空重新想象。穿越小說中當代人穿越到古代,建功立業,改造社會,或者以先知先覺的姿態謀求個人發展,重新總結歷史教訓,或者表達當下的對歷史重新建構的沖動。穿越小說有多種形式,如現代人穿越到古代、未來人穿越到當代、當代人從21世紀穿越到20世紀80年代等。穿越形成了多樣的時空,形成了傳統與現代觀念的碰撞,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反思、對未來的展望,甚或表現了深層的思想追問:我是誰,這是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該怎么辦,我為什么要活著?穿越小說打破自然的時空狀態,是想象性的,因為歷史的線性被打破,各種有趣甚至啼笑皆非的事情發生就不足為怪,故事性也會得到極大的增強。穿越也是主角天生的“金手指”,穿越者先知先覺,與非穿越者之間形成信息不對等,也增加了小說的爽感。
開腦洞并非完全憑空想象,也體現在對已有作品的借鑒與再造,對傳統文學時空的打破。如張恒開創的無限流小說以游戲的形式結構作品,將西方電影的主要情節一部部導入作品中,讓人物進入不同的場景之中,完成一個個任務,形成讀者新的閱讀體驗。同人小說,以當代的觀念重新想象經典小說的人物故事,以當代觀念改造與嫁接經典小說。江南的小說《此間的少年》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名字與性格設定借用過來,書寫當代大學校園里發生的青春故事,極大地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是一部具有創新性的作品。血紅的小說《巫頌》中,有現代導彈、火炮的亞特蘭蒂斯文明與大夏的巫術同時存在,現代科技與傳統巫術力量相角逐,展現了無邊的想象力。
網絡小說并非都是簡單的爽文,從作品風格上看,有小白文和文青文之區分,小白文代表作家有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唐家三少、辰東、夢入神機等,文青文代表作家有憤怒的香蕉、貓膩、酒徒、烽火戲諸侯、徐公子勝治等。從作品的意蘊層來說,成熟的網絡小說作者有意對網絡小說的寫作規律進行總結,進入自覺寫作的階段。比如管平潮提出要“降速、減量、提質”,有意識提升作品的質量;蔣離子將網絡小說爽文的寫法灌注到對女性生存狀態的關注中,書寫人物的精神困境與自我成長,具有精神心理學意義,富有精神深度;三九音域自覺吸收已有網文寫作經驗,實現了一種中西融合式的跨越寫作。
結語
幾乎所有的網絡文學網站都是民營企業,網絡作家大都是體制外寫作。那些職業寫作的網絡作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寫作之中,他們直面現實、直面市場、直面讀者,與讀者互動,給讀者提供精神產品。這與體制內作家有著根本的不同,其生存寫作方式更具個人性和商業性。網絡作家是近代報紙、期刊稿酬制度形成以來,最富商業意識和讀者意識,完全靠稿酬生活的一代作家。
網絡文學這種寫作方式改變了20世紀末以來文學日漸失去讀者的現實。20世紀80年代末,王蒙化名陽雨,寫了一篇《文學:失卻轟動效應以后》的文章,描述了當時文學面臨的態勢。20世紀90年代文學期刊的讀者大量流失,曾經發行幾十萬份、百萬份的文學期刊銷量銳減,有些跌至幾千份,完全靠國家財政撥款來維持。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網絡小說的火爆,不僅在網上火爆,實體書出版也搶占文學市場,呼應影視劇、網絡游戲、動漫的改編,網絡小說熱銷不減。個中原因,如上文所分析的,在新的生產、傳播機制下,網絡類型小說直面當代讀者,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的,從內容到形式都是與時俱進的,更能呼應廣大當代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
經歷20余年的發展,中國網絡文學成為世界級的文學現象。2022年,大英圖書館收藏了中國網絡作家的16部作品。那些早期成名的網絡作家,已經創作了20余年,血紅、管平潮、唐家三少、月關、蔣勝男、酒徒、孑與2、阿菩、驍騎校、阿耐等作家以各自擅長的類型寫出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中國當代網絡類型小說傳承并發展了中國古典小說及現代通俗小說的類型,在規模、影響力、多樣性、創造性等方面多有超越。
網絡類型小說的歷史尚短,網絡文學被普遍詬病的是模式化、同質化、娛樂化,是文學快餐。這既是網絡文學自身的問題,也與近百年來中國新文學評價標準有關。一方面,網絡文學寫作群體大,作者素質參差不齊,文化底蘊差異很大,確實存在大量注水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們應看到,中國網絡文學整體水平不斷提升,不同的類型中出現了大量優秀作品,隨著網文迭代升級的加快,一些反套路、有內涵的作品也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