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歸根
北京的樹木大規模落葉始于霜降,部分銀杏和國槐秋分節氣就逐步落果落葉。前些日子,我在北湖林地散步,天上忽地砸下一陣風。我仰望近旁的國槐,樹梢兒搖動中,淺黃色的圓葉兒簌簌飛舞,你追我趕地撲向草地。驟風停歇的那一刻,眼前的綠地立時斑駁,宛如一塊美麗的地毯。
腳下的綠道連接著奧森公園、黃草灣郊野公園,稍遠處還有溫榆河公園。畫了標志線的柏油路上不時有騎行者經過,他們奮力蹬車的樣子真帶勁,受他們感染,我也小跑了一陣。附近的北小河招人喜愛,站在岸上看河水里浮蕩的水草和逆流而上的小魚,心會馬上靜下來。
黃草灣郊野公園和北湖林地只隔一條馬路,兩地不但樹木多,還有不少運動驛站。有的設施上寫著“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等勵志古詩,路上偶見“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等標語。僻靜的地方,周末老有人支起帳篷休憩,大人喝茶,小孩子嬉戲。當然,我看到最多的是園丁,他們修整樹盤、澆水、修路,更多的時候是騎著三輪車清理枯枝敗葉。入秋后,打草的工人多了起來,老遠就能聽見機器的轟鳴,走到近處聞著濃郁的青草味兒感覺倍兒爽。
我想起幾年前在黃草灣郊野公園散步時,看到園丁把清掃的落葉和割下的野草倒進垃圾桶,秋天樹木集中落葉時則將葉子裝進蛇皮袋子拉走??粗孛婢獾臉幼?,我思忖幾次后忍不住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利于土地健康。園丁們說,這樣做是聽從安排,有人收購了賣給養殖場做飼料,還可以把樹枝和落葉粉碎后進行壓縮制成燃料塊兒,總之是廢物利用,沒有糟蹋東西。
今年降水多,北湖林地的草木長勢不錯,野趣兒十足,我很喜歡來這里。林地間生長著各種闊葉樹和針葉樹。鳥雀之外,還偶見其他野生動物。我在林子里行走時猛地聽見樹林里撲棱棱的響動,扭頭看時,那動物已經溜走。我喜歡這里的油松,青丟丟的松塔今年格外多。林下的松針很厚,腐殖質的味道很濃郁。發現腐殖質層上有菌子露頭,我便尋一截枯樹枝撥拉幾下,觀察是哪種蘑菇。毗鄰的一片毛白楊長勢喜人,一定與雨水充足有關,林下長了成片的苔蘚。在朝陽的映照下,地表呈現嬌嫩的綠色,格外養眼。這種景象在原始森林里多見,如今也出現在城市公園,證明生態環境有了改善。
北湖林地多為片狀混交林,夏天各種樹木的枝丫間知了很多,如今聒噪聲已經消失?,F在林間多見灰喜鵲和斑鳩,它們飛翔覓食,不時發出喳喳的鳴叫聲。偶見漂亮的白頭翁和戴勝鳥,見人就突突地飛走。偶爾會聽見不遠處傳來咚咚聲,我知道那是啄木鳥在有蟲子的樹干上覓食。我擔心打擾它,便在原地站一會兒,待響聲消失了再離開。假山形成了不少溝坎,這些地方最容易生長桑樹和臭椿等鄉土樹種。它們是自然落種生長起來的,生命力極強,早熟的國槐和銀杏開始落葉時,它們依舊蓬勃生長。
走近一片側柏樹,那里不見樹葉飄落,可仔細一看,地面上有厚厚的落葉。人們管松柏叫常綠樹是因為它們的樹冠總是綠的,有人便誤認為它們不落葉,實際上它們的葉子一直在落,只是不集中罷了。從白露節氣開始,北方落葉樹葉柄上的剝離層開始松動,葉綠素減少,花青素增加,葉片在色素漸變的過程中逐漸凋零。
在林區遇雨,和幾名園丁擠在綠道旁的涼亭里躲避,我關心的落葉和干草的去處問題再次涌上心頭,于是發出詢問。出乎我的意料,他們說,落葉和干草被歸攏起來后在林間空地上埋了。我告訴他們過去的所見所聞,他們說現在已經改變了,都是就近掩埋。這讓我釋然,可見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在提高——讓落葉歸根,讓自然物回歸自然。林地不流失養分,更有利于樹木生長。
雨停了,我和幾位師傅告別。呼吸著秋雨過后林地散發出的清新空氣,我一身輕松,沒走幾步就小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