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未來,探索中國科幻的獨特魅力 ——《故山松月》讀書會在京舉行
活動現場
11月21日,“穿越未來,探索中國科幻的獨特魅力——《故山松月》讀書會”在北京首鋼SoReal科幻樂園舉行。本次活動由薛定鵝科學閱讀攜手北京語言文字工作協會·閱讀與創新指導中心、北京未來科幻產業發展中心、中國出版集團·中版少兒書房、紡織出版社科幻分社、全國少兒科幻聯盟等多家出版機構聯合主辦,旨在通過科幻文學的力量,點燃公眾對未來科技和中國文化的想象力。劉慈欣、凌晨、超俠、顧適、簡妮等科幻作家,就共同參與創作的合集《故山松月》進行延伸分享,就“中國科幻的崛起”“科幻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未來科技的方向”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度探討,為近400位讀者帶來了一場想象力的碰撞。活動由“薛定鵝閱讀”創始人、科普作家仟俚主持。
《故山松月:中國式科幻的故園新夢》由程婧波、石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以《山》《松》《月》3部分冊的形式,收錄雨果獎、華語科幻星云獎、銀河獎得主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何夕及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阿來等56位中國大陸、港澳,以及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華人華僑中最具實力與口碑的科幻作家,書寫故土的科幻作品。56位作家囊括了從20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生人,他們的名字與中國科幻鮮活的歷史緊密相連。《故山松月》是中國式科幻的一次重新定義、一聲集體宣言,是中國科幻作家在虛與實之間、在歷史與想象之間,關于故土與科幻故事的書寫。由此也引發了對中國科幻的多重探討。
劉慈欣分享
劉慈欣在分享中表示,“中國科幻的崛起與國家的快速發展息息相關,《三體》的成功是個例,但也反映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為科幻提供了養分。”在談到科幻與傳統文化時,他說,“科幻不應簡單地給傳統文化披上科幻外衣,而是以科學視角賦予其新的內涵。”關于未來科技,劉慈欣則提醒道,“歷史表明,預測未來技術的發展往往充滿變數,突破性的進展或許出現在我們意想不到的領域。”
凌晨分享
凌晨表示,科技的快速發展為科幻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對作家提出了更高的創作要求,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需要更具創新的想象。
簡妮分享
簡妮也談及,如果未來意識上傳成為現實,人類將迎來形態上的根本變化,那時候的創作將是新形態的人類共創。
顧適分享
顧適認為,翻譯者和國際合作為中國科幻搭建了橋梁,批量輸出的中短篇作品讓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國的想象力,如果將大禹治水的故事轉化為AI洪水管理的故事,也是傳統文化與未來科技結的一種創作,更值得向海外輸出。
主持人仟俚
此次圓桌對話不僅是一次中國科幻的思想交流,更是一場激發公眾想象力的文化盛宴。從傳統文化的再造到未來科技的暢想,中國科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這場活動為讀者展示了科幻的多維度魅力,也呼應了薛定鵝科學閱讀“用科學與想象飛向未來”的理念。
會后,還進行了《故山松月》簽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