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談 | 胡繼風《鴨綠江來信》:別忘了……
從 2020 年 10 月 13 日那個秋天的深夜說起吧。
那個深夜的零點左右,作為《宿遷晚報》的值班編委,我認真審閱、簽發完當天所有的報紙版面清樣之后,像往常一樣,正準備下班回家。這時,我的同事王勁
秋先生拿著一篇打印好的稿件走了進來。
他告訴我,這是他的親戚、一位耄耋老人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他讀了非常感動,于是隨手進行了一些字詞上的修改,現在要推薦給我。
我接過來一看,題目叫作《懷念我的二哥》,作者的名字叫李曼。
她寫的是我們宿遷本地的人和事,不長,大約兩千字,還附了幾張由信件翻拍的圖片。我很快就讀完了。
我同樣被深深地感動了。
我當即決定,給已經下班回家的幾位相關編輯打電話,請他們回來撤換頭版和 11 版,將這個故事連同圖片一起重點編發。
這個故事,就是后來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媒體廣泛關注的李征明烈士的故事。
李征明,1930 年出生于現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侍嶺社區,成年后和其胞弟李智先后入伍,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又和胞弟李智一起申請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之后,李智先負傷回國。李征明本來在團教導隊當文化教員,但是他多次申請到戰斗第一線,如愿后不久,他在一次反擊戰中壯烈犧牲……在戰斗的間隙,李征明先后寄回多封家書,在這些家書里,他絕口不提戰爭的殘酷,字字句句都是報平安,表達的都是對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對黨和祖國的熱愛。特別是在給兩個未成年的妹妹的幾封信里,更是畫滿了生動、可愛的插圖。
李征明烈士的故事一經媒體報道、網絡傳播,感動了億萬人。他畫下的那些可愛的插圖,更是被網友們譽為“最美表情包”。
作為“最美表情包”的最早感動者和傳播者之一,我自然為我們家鄉的烈士能走向全國、走進大眾的心靈而自豪和欣慰。不過作為一名新聞人和一名兒童文學作家,職業敏感性也讓我發現,被李征明感動的基本都是成年人。
原因再簡單不過了:成年人更了解抗美援朝那段歷史——了解歷史才能被感動??;成年人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電視、報紙、網絡——假如連看都沒看到過,被感動當然就無從談起了。
而廣大的少年兒童呢?由于諸多客觀原因,比如他們本身年齡還小,了解的歷史知識相對較少,他們的認知水平較成人而言還不太高……總之,我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許多少年兒童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還缺乏足夠或較深入的認識。
有的甚至知之甚少。
可是必須讓他們知道啊,特別是像李征明烈士這樣的人和他身上所發生的故事。
最佳的途徑當然是文學,這是孩子們最能接受的方式之一。
于是我就下決心要以李征明為原型寫一本書。
不過我并沒有立即動筆,要知道,我并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更沒有親歷那場驚天動地的戰爭。我必須采訪再采訪、閱讀再閱讀、準備再準備、積蓄再積蓄。
這個過程很艱難,我花了三年整。終于,2023 年 10 月的一天,我滿含熱淚地在鍵盤上敲下了第一個字……
親愛的讀者朋友,特別是小讀者朋友,我如此敬畏而深情地寫這本書,初心只有三個字:別忘了。
別忘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周圍有那么多雙血紅的眼睛在盯著她;
別忘了,我們中國人民剛剛站起來的時候,世界上有那么多邪惡的拳頭,都想再一次把我們打趴下來, 甚至讓我們跪下來;
別忘了,是一個個像李征明一樣風華正茂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為了讓他們的后輩挺直腰桿子做人,頭也不回地渡過了鴨綠江;
別忘了,他們很多人走的時候是冬天,身上穿的卻是單薄的夏衣;
別忘了,他們很多人餓的時候吃炒面,或者是樹皮和草根,甚至什么也沒有;
別忘了,他們很多人渴的時候就啃一口冰,或者是陣地上的一把雪;
別忘了,他們很多人手里的武器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而他們的對手卻已武裝到牙齒。
……
親愛的讀者朋友,特別是小讀者朋友,別忘了, 千萬別忘了啊:“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別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先輩用熱血建立起來的。同樣,我們也要時刻準備著,準備著用熱血去建設和捍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