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繪多彩畫卷 展時代風貌 ——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活力
    來源:光明日報 | 芮堃  2024年11月18日08:01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同時也展現出各族人民獨特的精神風貌。民族題材美術創作呈現了各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和審美價值,蘊含了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美術創作提供的不僅是創作素材,還有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更寬廣的文化視野。少數民族文化對藝術的涵育和滋養,進一步增強了各民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民族題材美術作品表現的豐富文化資源和精神內涵,可以為世界了解中華民族文化提供媒介和載體,對國家形象塑造也起著重要作用。

    吸納民族文化

    滋養創作靈感

    豐富多彩的民族題材美術創作,作為新中國美術一支重要脈絡,既為“民族”和“地域”美術的研究與創作提供范本,也對民族文化復興、建構具有中國精神的現當代美術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當家做主,各民族地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美術工作者表現新社會的生動感人的素材。同時,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多彩風情,也為美術工作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讓眾多藝術家將創作目光轉向少數民族地區,并在全國掀起了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熱潮,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家,留下了諸多經典的美術作品。

    金色的季節(油畫)朱乃正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反映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活面貌變化,成為少數民族題材作品的基本趨勢。董希文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最早進入藏區進行創作采風的藝術家之一,積極投入服務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大軍當中,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堅實的繪畫技法,創作出反映西藏地區勃勃生機和幸福生活的佳作。《春到西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同時期的優秀少數民族題材作品還有石魯的《古長城外》、葉淺予的《中華各民族大團結》、艾中信的《通往烏魯木齊》、黃永玉的《阿詩瑪》等。這些作品采用寫實手法,感情真摯,造型樸素自然,以反映中華民族大團結和各民族實際風貌的總基調為主,傳達了人民對新生活的向往。

    20世紀60年代后至改革開放之初,藝術家們開始重視少數民族生活中因地區差異而產生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習俗,通過豐富多彩的繪畫形式,表現其獨特的人物形象之美、服裝服飾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和生活習俗之美。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藝術家及作品有潘世勛的《拉薩物質交流會》和《擠羊奶》、朱乃正的《金色的季節》、哈孜·艾買提的《木卡姆》等。同時,吳冠中、袁運生、詹建俊等一大批藝術家也紛紛前往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寫生。這種抒情性質的描繪直到今天仍對少數民族題材的美術創作有著很大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不斷發展給民族地區人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都帶來了飛速提升,同時也給美術創作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這一時期的創作趨勢,從一直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現實主義繪畫思潮逐漸轉變為對繪畫語言、繪畫形式的關注與表現。隨著創作形式的解放,畫家們致力于吸收民族元素來豐富藝術創作,在創作形式和畫面內容上有了極大的創新。作品形式、造型特點、色彩表現均不再單純地反映客觀現實,而是更加關注民族地區的文化、精神等內容,藝術家開始探索個性化的思想、觀念和情感。例如李伯安的百米巨作《走出巴顏喀拉》,以強烈的黑白對比、富有張力的人物形象和雄壯的筆墨語言,創作出黃河之源的藏族同胞形象。同時期的藝術家還有很多,如韋爾申、龍力游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山鄉巨變,大山大水的雄渾壯闊,民族同胞的歡歌笑語,都成為美術工作者們發現美、描繪美、滋生創作靈感的動力,讓他們在探索民族與民間文化中完成自身藝術的升華。

    維吾爾之舞(中國畫)葉淺予

    豐富創作題材

    展現審美意蘊

    時至今日,全國性美術展覽、雙年展等大型展覽展示不斷,各地區舉辦的民族團結主題性展覽以及對外交流的文化展示活動也層出不窮,“民族題材熱”在持續發酵。

    為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除已在美術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以外,如“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等全國性民族美術作品展覽也形成規模。同時還有許多主題性的民族題材美術作品展覽相繼舉辦,如“靈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七彩云南”“多彩貴州”等,這些展覽旨在通過系統梳理各民族、各地區的民族題材美術發展脈絡、創作成就和人文情懷,以研究帶創作、以創作促研究,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良好的反響。除此之外,先后在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外地區舉辦的民族主題的中國繪畫作品展,在加強中外藝術文化交流的同時,更好地展現了文化自信。

    阿詩瑪(版畫)黃永玉

    如今,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展現新時代少數民族面貌的素材正在被不斷挖掘,民族題材美術作品的創作熱情依舊高漲。例如在2014年首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上,只展出了37位藝術家的中國畫作品,油畫36件;而2020年第四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時,投稿作品已經有4932件,展出261件;2023年第五屆投稿作品達到了5534件,展出280件。從這樣的態勢可以看出,民族題材在當今的美術發展進程中依舊迸發著蓬勃的生命力。

    在今年的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也有不少表現民族題材的優秀作品,例如陳勇的《盛世歡歌》,以紅色的色調烘托出寨子里喜慶的節日氛圍;李善陽的《日出東方》,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藏區一家喜迎日出的喜悅;李學思的《布里亞特喜宴》,生動描繪出草原民族準備喜宴的場景……這些作品表現出藝術家深入民族地區親身感受,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現手法,向觀眾展示著新時代中國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當代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文化精神和藝術本質,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精神性的繪畫審美視角,不是筆墨、風情、特色等元素的生硬拼湊和機械組合。其展現了藝術交融的多樣性和源自民族文化的原生性,這對中國美術的建設而言無疑是源頭活水。

    美術工作者在少數民族廣袤無垠的藝術原野上的耕耘,不僅可以使中國藝術保持絢麗多彩的面貌,發揚各民族文化藝術的優良傳統,還有助于創造和發展新時代的民族藝術,對當地文化藝術的研究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事實證明,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作品,總是以其獨特內容、新穎形式吸引著廣大受眾,并由此得以廣泛、長久地流傳。

    雖然當今少數民族美術創作也還存在不足之處,但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它已取得公認的藝術成就。隨著社會前進的步伐,與時代同行的少數民族題材美術,更加有底氣、接地氣、顯靈氣、揚正氣,既表現出深厚的民族性與本土性,也展現出鮮明的開放性與吸納性,拓展中國美術的藝術空間,彰顯出時代的大美氣象。

    (作者系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科研助理、辦公室主任)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久热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91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呦小j女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久久精品.com|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精品3d动漫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小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操视频| 四库影院永久四虎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91精品手机国产免费|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