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張煒:AI時代的小說美學
    來源:《當代作家評論》 | 張煒  2024年11月13日09:25

    01

    必要的儀式

    “小說”這種形式能夠存在多久,已經(jīng)作為一個問號時隱時現(xiàn)。市場(精神的和商業(yè)的)決定它的現(xiàn)在和未來,這不會有什么爭議。許多年前有人說“小說已死”,引起業(yè)內(nèi)中堅人士的憤怒。現(xiàn)在可能不那么憤怒了,平和了許多。因為我們一塊兒進入了AI時代,一切都得重新評估,多方審視,坐下來一起商量。結果發(fā)現(xiàn)頭緒很多,欲理還亂。

    其實這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只是置身其間的所謂“時代”有了新命名。若比喻為一種疾病,也許擔心它類似于漸凍癥那樣,固執(zhí)地朝著一個不治的方向發(fā)展。

    “小說”——“雅文學小說”,或者借用備受挑剔的“純文學”這個概念也未嘗不可,反正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是否還有必要寄予過高的希望?它在兩個多世紀以來承載的巨大榮譽,不可替代的使命感,已經(jīng)讓其不堪重負。而今只要靜下來,就能聽到吱吱嘎嘎從內(nèi)到外的崩裂聲,聽到一陣訇然跌落的局部震蕩。

    可與此同時,卻又呈現(xiàn)出另一番完全不同的風景。不必匯集征引精密的數(shù)據(jù)即可知曉,今天出版機構產(chǎn)出的紙質(zhì)印刷品按年度計,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幾百倍,其中文學即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里尚且不計更為龐大的電子輸出。文學市場深渺無測,幾可結論:以雅文學為核心的文學不僅存在,而且無窮無盡綿綿永壽。暢銷,喧嘩,熱烈,頻繁的書會,驚人的吞吐量,帶貨直播,數(shù)字浪潮中的文學紅利,無不楚楚動人,引得偌大一個書場躍躍欲試。

    不過冷靜下來,誰都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閱讀正急劇衰減,人頭攢動中鮮有傳統(tǒng)書蟲。他們趁熱囤了,手沾口水翻過,拍了照發(fā)了帖,趕上了一波,還要打聽另一波。然后就是疲憊和冷卻,是還原一個真相:我們哪有時間讀書,我們忙著呢,我們連一點耐心都沒有,也不在乎什么優(yōu)劣。好像書就是書,杰出和拙劣沒有太大的不同,它們也就那樣。或者杰出的文學作品真的存在,只是與眼下的匆促勞碌難以匹配。總之疏離它們的理由太多了,說出實情也不必難為情:文學作用于心靈的力量,推擁精神的潮涌,令人沉迷且感人至深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一去不返。

    數(shù)字時代,全天候全方位的聲像文字推送,切近的欣悅和遙杳的驚擾,拿出它們總和的萬分之一即可堵塞視聽。既然如此,又何必動用巨量勞力事功維持文學的熱度,如山巒一樣堆積的出版物,如過江之鯽般的寫作者?君不見最為寶貴的林木化為紙漿,兜一圈還是紙漿,循環(huán)往復筋疲力竭?

    我們無法回避一個禁忌的話題,這里涉及虛榮和自尊、行業(yè)與慣性、文明與傳承、恪守和偏見等等晦澀而敏感的字眼。說白了,我們的文學產(chǎn)出與實際消費力,即通常說的“供求關系”出現(xiàn)了大問題。低劣堆疊和隆隆空轉已是常態(tài),但一切又必須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我們需要的是——儀式。因為任何事物要守護自身的存在,首先是守護其形式,即某種象征性的儀式,哪怕它與題旨和內(nèi)容發(fā)生嚴重的沖突,也在所不惜。

    文學是文明/文化最有效的傳承方式。進入十九世紀末,世界文學中的“小說”已不可逆轉地成為主流體裁。雅文學通常以詩為核心,以小說為主干,這在能夠預期的未來也難以改變。于是我們也就有了答案:放棄“文學”特別是“小說”,對于一個族群是斷不可能的。保持“小說”的“繁榮”,僅就“儀式”的意義而言,也是必要的和重大的。

    事實上對于大眾讀者和大多數(shù)學院讀者的意義,也主要是這種“儀式”感,是一種概念的牽引。

    02

    現(xiàn)象級

    “小說”的崩塌是從內(nèi)部,從寫作者自身開始的。因為古典主義的龐大積累讓人絕望,歌德雨果托爾斯泰們一路下來,似巨星恒耀,如磐石壓頂,這個行當也許從一百多年前就開始尋找自己的出路。“機會主義”不再是一個貶義詞。文學只是藝術的一頁,形式上比繪畫更隱蔽。如果從繪畫入手考察就直觀多了。伴隨工業(yè)革命產(chǎn)生的“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其趨向是不可逆轉的。我們邁進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即可發(fā)現(xiàn),陳列品以時間為序,畫幅變得越來越亮、越來越“潦草”。一揮而就者越來越多,怪異到令人瞠目結舌者更不在少數(shù)。在寸土寸金的最高藝術殿堂上,竟然辟出二十多平米懸掛一些揉皺的紙團和粗石塊,因為這是一件“后現(xiàn)代”作品。想起更早一點展陳的杜尚的小便池和車輪,那已經(jīng)是客氣的了。

    繪畫界的“愛因斯坦”畢加索,最通俗地闡釋了古典主義的衰落。他的粉色藍色時期自不必說,他言稱自己從童年時期就可以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可是在滾滾向前的現(xiàn)代主義浪潮中,這樣一位超絕的天才人物也被沖坍了。他仿佛一覺醒來,搓搓眼睛開始裸奔。是他第一個把男性生殖器畫到女子額頭上,連續(xù)涂出最荒誕無序的一堆顏色和線條。這是顯而易見的“垃圾”或“杰作”。二選一的評價天平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向后者傾斜,因為形勢比人強,誰都害怕做頑固不化的藝術老趕。時尚和激進是永遠的優(yōu)勢股,這個已經(jīng)被人看破。不過天才如畢加索者,內(nèi)心的絕望和悲苦,更有放縱癲狂之后的椎心之痛,只有自己了然。

    藝術家從群體到個體,就這樣一起走向了一條不歸路。當然,人類文明不會一直停留在古典時期,工業(yè)革命是一次出走更是一次飛躍。但是作為藝術的“古典主義”接受如此無義的背刺,其代價和后果實在太大了。

    這就由繪畫說到了文學,特別是“小說”。其中的道理毫無二致。“現(xiàn)代主義”的標志性文本我們大都耳熟能詳,它們實在是太顯赫了,從《惡之花》到《尤利西斯》,歷數(shù)下去,一百余年流脈不絕,花樣翻新到無可勝數(shù),應有盡有。評說它們是危險的,因為稍一孟浪就會觸犯禁忌。偉大的牽引者和勢利之徒、誠懇與虛偽、犧牲與欺騙、狂夫與圣人,皆恭列其中,留給后人甄別的任務艱巨到不可想象。一切都由“現(xiàn)代”之河排泄,成為一道洶涌無羈的洪流。正視一下,它們當中的成功者無一不是“現(xiàn)象級”的,從現(xiàn)代傳播學的角度看,無一不是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影響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另說。

    巨大的廣告效應,名聲與賣場,烏合之眾的口耳效應,姿態(tài)永遠大于內(nèi)容并勝過品質(zhì)。這些既成定理,只需毫不猶豫地遵循和踐行即可。果然,所有的逆行者都被無情地否定和覆蓋了,那些天真的“時間接受論”將被屢屢嘲弄,最后認慫。“小說”和“小說家”成為一門折騰的藝術,行為的藝術,窺視的藝術,聲音的藝術,一句話:現(xiàn)象的藝術。

    “現(xiàn)代主義”的天才和圣徒難逃定律,盡管他們是極少數(shù),屬于泥沙俱下的金石。這一路漂流中的淤積太多了,既奧妙無限又極其簡明,就看能否開啟智竅了。凡事遭遇到“現(xiàn)代”便不可理喻,如果前邊再加一個“后”字,將變得更加復雜,更不可言。時至今日,我們終于明白,無論加多少個“后”字,都不如一個“AI”:“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是一條河流的不同階段,而AI這兩個字母代表的,則是容納百川的大海。

    從常識上我們都知道,藝術創(chuàng)造的偉大源泉來自個體,而AI時代依仗的卻是群體,群體的計算與整合。按理說這一定會導致藝術的悲哀。可是有人會以應用技術的一日千里、日常生活帶來的革命性便利與進步、無可預估的能量和眼花繚亂的想象力,駁斥藝術創(chuàng)造所需要的個體性,并以此證明那不過是行將終結的古老神話。是嗎?以群體智能的創(chuàng)造并返回群體的接受,這就是AI時代藝術與精神的循環(huán)?這究竟意味著藝術世界的末日,還是藝術正在經(jīng)歷長生不死的基因改造?

    讓我們等待“時間”的檢驗吧。對不起,這里又說到了令人討厭的“時間”。

    在不堪忍受的等待中,依舊不能停止的是“小說”的創(chuàng)作,因為生產(chǎn)力“三要素”仍然存在:勞動力、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不同的是這三大要素全都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生產(chǎn)力也就有了出乎意料的提升。結果我們都知道了,那就是如連綿山嶺般的紙質(zhì)/電子制品的出現(xiàn),覆蓋與反覆蓋,震耳欲聾和垂死不就。

    我們現(xiàn)在不得不重新定義“文學”,特別是“小說”,它應有的面貌和質(zhì)地、它的諸多可能、它是否存在某種赦免的空間和方法?

    回答是一切皆有可能。我們趕巧不趕早地來到了AI時代。我們將書寫,不,我們將敲打或口占一種全新的文學——“小說”,而且是“純文學”。我們早就等不及了,我們將創(chuàng)造超越一切時代的、全新的“小說美學”。

    03

    古典主義的過去時

    二百年來,我們繼承的正負面資產(chǎn)主要是“古典主義”。怎樣利用或與之切割,正在成為事物的癥結。

    今天的“小說”寫作者面臨的一攬子工程,對其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了然于心。警覺和戒備是最重要的,夸張一點講,這關乎作家與作品的生死存亡。暫且把整個過程分為創(chuàng)作、接受、品質(zhì)、語言、閱讀和學術,至少五六個小項或分項,以全面地與“古典主義”傾向?qū)瑥亩鞒鰠^(qū)隔,選擇一種全新的美學立場。

    首先是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作主體除去天資以外,姿態(tài)是空前重要的。如果說以前的寫作者時而松弛,任由感性的恣意,那么現(xiàn)在則完全相反,因為用來掌控全局的“算法”時刻不能疏離。是的,“算法”,這才是AI時代的本質(zhì)和奧秘。時間是寶貴的,因而要選取最短的路線,這比速度還重要,必要時還將彎道超車。生命中所有的“輕”都有價值,而所有的“重”都值得懷疑。無論技術還是思想層面,孜孜或矻矻不僅愚蠢,而直接就是攀緣向上的攔路虎。注意,罄其所有,不計得失,驚世駭俗,一切只為了進入“現(xiàn)象級”。

    要明確接受的過程、對象以及途徑。作為“小說”,粗糲的輪廓比細節(jié)更重要,重口味比好故事更重要。要有反叛的勇氣,弒父不如弒母,盡管這是一種比喻。現(xiàn)在的文學生眾,也就是接受的主體,早就急切匆忙如火在背,神情恍惚,是奔跑者苦熬者,也是焦慮的看客。“閱讀”對他們其實是最陌生的事物,他們當然知道“閱讀”這回事,嘗試過這種莫名的煩瑣。文字和語言只是障礙,如何掠過和超越,就看現(xiàn)代寫作者的經(jīng)營策略了。總之需要明了的,是從字與詞開始的所謂“閱讀”,已經(jīng)屬于“古典主義”的范疇。

    從內(nèi)容論,膚淺和庸俗是必要的,粗鄙和輕狂,爭議和挑戰(zhàn),自殘的勇氣,這作為引人關注的某種品質(zhì),都是寶貴的。要與所有奢談“語言藝術”的理論劃清界限,要反語言,同時反智反常識。語言的傳統(tǒng)功能已被顛覆,由幼稚和紊亂、破敗與簡陋而產(chǎn)生的輻射效應,在洶涌的數(shù)字沉浮中更為顯著,更有趣也更刺激。要毫不猶豫地放棄行文的工細嚴謹,那是漢語造句的惡習:一旦觸動他人沉潛和吟味的陳舊習性,也就先自失敗了。要極其重視各路黃口的闡述,要出圈,圈外才有面包,而圈內(nèi)只有廢紙。不要懼怕和掛念高大門楣下的某些人,他們看上去紙冠高聳滿腹經(jīng)綸,私下里多是廣告業(yè)的服務生,是電路板上微不足道的小元件。他們沒有想象中的純與倔,而分別是受雇的掮客和聽命的推手,心念蠅頭小利且膽小如鼠。他們一直在學習和掌握嫻熟的“算法”。

    “小說家”最致命的是感染謙遜、自省、憂憤、憐憫、誠懇、勇氣、犧牲,諸如此類的情緒病菌,它們大多潛伏和滋生于“古典主義”時期。只要是覺醒的學人,早就變得通透了,不再伸出那根駁辯的手指,而是出門先看風頭。在喧囂四起的野馬塵埃里,他們越來越臣服于文學的“滾刀肉”——這一類“潑皮”在任何歷史階段都不可替代。無論西東,最矜持最煞有介事的百年老店祭酒心知肚明:長衫客是無力的,而打赤膊的家伙足夠生猛。所以祭酒正處心積慮搜尋后者,以備不時之需。通常,人們認為對文學傷害最大的,莫過于目光短淺的勢利小人。其實這些角色差多了。真正能將文學的尊嚴踩到糞土中的,還是各路通吃的“滾刀肉”。他們沒有任何禁忌和底線,貪婪和吞咽就是欲求。“滾刀肉”哪里會在意什么“小說”,他們只是一伙高陽酒徒,是AI時代的組成部分。怎樣從這種功能性的文學詮釋中作出嚴密推演,正是嶄新的小說美學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古典主義”真的屬于過去時了。它作為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談論起來顯得無關痛癢,只有將其進一步細化,并與當下一一對應才有意義。二十世紀以來,“小說”居于文學表述的主體,“小說家”也就不得不從時下尋找和確認具體的覺醒點,然后使用排除法,來逐一進行祛魅行動。這個過程是有趣且有效的。我們將發(fā)現(xiàn),“小說”的死亡,只不過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并不包括蛻脫更新的變種。在蜂擁堵塞的信息通路上,它只是一根粗大光纜里的一絲纖維,怎么會死亡?

    一個人的現(xiàn)代生存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信息處理能力。現(xiàn)代人大致不會毀于饑饉或戰(zhàn)亂,而每每崩潰于各類信息的壓迫。人需要接受立體信息,而不是片面的或單向的。老舊的信息也是信息。因為處理能力的局限,有時候不得不阻斷一部分信息,以免死機。就一臺隆隆運轉的“小說”機器來說,它的機殼早已滾燙了。所以無論是創(chuàng)作者或接受者,首先需要阻斷的,就是信息量巨大的“小說”,它們有著難以承載之重。

    這是一個計算的時代。不會“算法”的小說家,就只能置身于時代之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被時代拋棄”。

    04

    石頭的意象

    計算的前提是要認同“現(xiàn)世主義”。人們普遍認為上蒼已死,從此剩下的只是人類內(nèi)部的事務。這就簡單多了。“相對論”的精微晦澀讓人止步,但速度扭曲時空卻似乎有感。數(shù)字時代真的太快了,越來越快,迫使時空變形。人人都已看透,于是再也沒有那么多閑工夫,凡事直來直去更好。

    “小說”就在這種情勢之下蛻變?yōu)槿碌乃囆g,借殼上市。它仍舊稱之為“語言藝術”,卻與古老的法則風馬牛不相及。它從云計算而來,再到云計算里去。它的個性是定制的,是虛擬的而不是實有的,是化纖的而不是有機的。它從不掩飾物質(zhì)主義,驅(qū)除精神和詩性,并以自毀的方式投入喧嘩,以聲嘶力竭搏取輸贏。勞作和推銷的時間比值是這樣的:三分折騰,七分碼字;不,兩分碼字,八分折騰。勞作即意味著失敗和貧困。

    一切有關自尊的探求和持守,都屬于古典的迂腐。文學喻為一條河流,那么可以直言不諱地宣告:只要泡沫,不要水流。哪怕是閃過幾秒的稍大一點的泡沫,隨之破碎也好。存在過,犧牲過,具有悲劇性,而連古典主義美學都會承認:悲劇比喜劇更有價值。

    只有冥頑不化的愚公們才大驚失色,說:怎么可以有這么多指鹿為馬、顛倒黑白、起哄干號、滿口謊言、自吹自擂、荒誕不經(jīng)、紙糊的桂冠?他們真是少見多怪,刻舟求劍。他們還活在另一個世紀,不知當今如何“閱讀”,更不知其中蘊藏的全部奧秘。仍舊依賴眼肌勞損是十分愚蠢的,連幾千年前的莊子都有過“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提點,怎么就不能稍稍進化?“神遇”可達光速,這正是AI時代的速度。

    為“神遇”量身定做的“小說”,才初步達標。接受本身即一門藝術,而最高的藝術離不開速度。傻子才會奢望“沉默的大多數(shù)”,才會期待這些苦讀者。也許他們還在那里。不過還是別扯了,“閱讀”真的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行當。誰想回到古代,那他真的在作已經(jīng)死亡的“小說”。

    實際上一切都在空中充斥,那是無處不在的龐大信息,一切有信號覆蓋的地方都能自然接收,除非生命處在停機狀態(tài)。它們來自多嘴多舌,恰好是不愿沉默的大多數(shù)。那些寧可在滔滔不絕的文字海洋中遨游的人,那些沉悶可愛的先生們,輪到他們上桌,黃花菜都涼了。時不我待,年輕人急于趕車,老年人等著返鄉(xiāng),中年人拖家?guī)Э凇K詴r間、時間,還是時間。所有的聲音,喧囂,云集為雨再化為瓢潑,等著挨淋就好了。

    一些古舊先生還在撥弄木頭算珠,算來算去,總覺得自己耗盡心汁的一缽美味足以令人陶醉,而享用者為什么連微醺都沒有?他太過失望,以至于悲傷。他的心事被受眾知道了,引起一陣苦笑和厭惡:別扯了,如今誰還那樣閱讀?你想多了。

    是的,想多了。于是就有了一場痛別或獨守,產(chǎn)生了時代的“大冤種”或“大倔種”。這些人與時代風習格格不入。這就大不利于身體,所以也不利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自己不可割舍的“小說”。

    竊以為“大冤種”不如“大倔種”;而更高一級的,則是變成石頭:堅硬而沉默。

    剛有這個想法,立刻被擁來的無數(shù)信息,即算法匯集起來的嘲笑:今天的石頭已非彼時的石頭,堅硬?現(xiàn)代高爆炸藥和功率強大的盾構機,可以輕而易舉地粉碎和打洞。這就是現(xiàn)代。可是且慢,剛剛想到的是山脈,如喜馬拉雅昆侖阿爾卑斯者,它們是造山運動以來的天然巨隆。它們是石頭,卻不是一般的石頭。

    這等于又一次言說永恒,也就再次掉入了“古典主義”的陷阱。

    其實任何時代的“小說”寫作都不必那么悲壯。簡單些,讓書寫的文字回應自己的心靈,接受它的檢視或應許即好,滿意即好。這時候心目中設定的受眾不過是自己,即“一切”的“一”。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538精品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99热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拍拍| 老司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99视频精品国在线视频艾草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