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綻放·鄉村季》特約評論 花兒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節目海報
我的老家在豫東平原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莊。十月的陽光和煦,柿子和山楂掛滿枝頭,村里的長街上曬著金黃的玉米。當熟悉的鄉音響起,寒暄里透著的熱乎勁撲面而來,我似乎短暫地恢復了與故土的血肉聯系。但我也清醒地知道,當我們懷著對遠方世界的無限想象離開家鄉,便意味著家鄉終將會被留在過去的時光里。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花兒綻放·鄉村季》中那些看過世界又回到鄉村,用科技、知識、技能反哺家鄉的新時代鄉村女性心懷敬佩,她們的故事向我們描繪了新時代新農村的光輝圖景,也向我們揭示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花兒綻放·鄉村季》是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推出的一檔中國鄉村女性勵志競技綜藝,它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鄉村,聚焦農村、農人、農事,尋找最有魅力的鄉村女性,展現新時代鄉村鮮活熱烈的巾幗力量。在這里,她們被親切地稱為“花兒”。我們看到在大理喜洲、南京佘村、長沙縣金井鎮,田野浮現高臺,無論晴雨,各色花兒、繽紛綻放。我們看到來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36位“花兒”共同奔赴盛大的村饗、村秀、村賽、村集、村晚,跟隨她們的腳步,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國故事徐徐展開……
新時代新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花兒綻放·鄉村季》為我們呈現了各行各業的新時代鄉村女性積極向上、昂揚進取的精神風貌。在這檔節目里,我們可以看到農場主、水稻育種人、電工、木匠、鄉村警察、鄉村醫生、鄉村音樂教師、非遺傳承人、帶貨主播、鄉村規劃師等不同職業的“花兒”,她們對自己的事業心懷熱愛并愿意長久地堅持下去,守護著一角一隅的家園。
節目劇照
如果說多元的職業選擇為我們橫向展示了新時代新農村的豐富面向,那么幾位“新農人”的閃亮登場則深度呈現了新農業的強大潛力。來自四川涼山昭覺縣梭梭拉打村的何桂枝是最會賣蜂蜜的大涼山“蜂后”,在新技術的加持下,她把養蜂這件事情玩出了新花樣,開發出一系列不同尋常的蜂蜜產品。來自四川樂山太平鎮沫江村的明月是擁有60萬只雞的“海歸養雞斗士”,她在父母的支持下遠赴海外學習動物科學和農業經濟學,學成之后回到家鄉投入蛋雞養殖產業,打通了實現蛋雞養殖與中藥種植加工之間資源循環的通道,將雞糞制作成有機肥,用于生態的中藥材種植,中藥材加工后的附屬產物提取出來的營養物,又可以融合到蛋雞的喂養中。來自廣西南寧光全村的黃詩琦放棄了海外的高薪工作,回鄉養起了香茅鴨,從成本控制到技術養鴨,在不斷的探索中轉型成為養鴨達人。來自山西太原三家村的小程書記(程玉姣)雖然是個“95后”,干起農業卻不含糊,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魚菜共生這項新技術成功落戶三家村,做到了養魚不用換水、種菜不用施肥,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對于缺少鄉村生活經驗的觀眾來說,鄉村振興這個命題似乎顯得有些遙遠,但當我們面對《花兒綻放·鄉村季》里這些扎根曠野、蓬勃生長的“花兒”時,一切似乎變得鮮活而具體了。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人的振興,只有當身處鄉村的人共同享有國家改革發展的成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我們有理由相信,當越來越多掌握了新知識、新技能,既有創造力又有行動力的“新農人”參與到鄉村建設發展中去,更多美好的新變化將在鄉村發生。
新農村新女性,如花在野溫柔熱烈
告別宏大敘事,不為鄉村代言,只為自己而歌。在一些“花兒”的身上,我們還看到了鄉村女性堅毅善良、自立自強的精神氣質。從甘肅民勤來到云南大理參加《花兒綻放·鄉村季》的“田鼠大嬸”裴愛民是一位愛看書愛寫作的農民。她帶著自己種的果實和自己寫的書《田鼠大嬸的日記》來到了“種花團”面前。她說:“好多人都覺得我寫的是詩,其實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詩。我們那里很少有人看書,莊子里的女人白天干活,晚上回家做飯。我當時結婚,帶了一麻袋的書。婆婆說做媳婦就要好好干活做飯,不能再看書,別人會笑話。我就是這么偷偷摸摸地看了好多年的書。”在她的日記里,我們看到了生活,也看到了一個質樸堅定、認真生活的美好靈魂。
“花兒們”在節目中綻放
來自貴州省展喜村的唐明倩(春花)回到家鄉帶著村里的嬢嬢們一起劈柴釀酒,在村BA非遺集市宣傳苗族米酒。去年一年賣出了4噸米酒,創收48萬元。錢包鼓了,嬢嬢們的底氣也更足了。正如節目組所說:“春花釀的不是酒,是嬢嬢的驕傲,是愛與自由。”湘妹子熊小小也選擇回到家鄉陪伴年邁的爺爺奶奶,她的樸素愿望是用奶奶傳給她的一手好廚藝做一個自己的牛肉粉品牌,帶著村里人一起致富,讓更多的年輕人回到鄉村,讓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依。來自海南河口村的黎族“花兒”吉美瑩十九歲成了一家之主,既是妹妹們的頂梁柱,又是奶奶的小棉襖,一個人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從她清澈的眼神里看不到怯弱,而是堅毅和勇敢,以及終于成為“小大人”的驕傲。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普通人的樸素夢想在生活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經過寒來暑往,在時間的澆灌下終會開出絢爛的花。就像裴愛民、唐明倩這些“花兒”一樣,無論最初因為什么出發,她們希望抵達的是更加自由的生命和更加幸福的生活。
不同于以往慢節奏的鄉村生活綜藝,《花兒綻放·鄉村季》以一種更緊湊的方式將鏡頭對準來自天南海北的各色“花兒”,繼而通過村饗、村秀、村賽、村集、村晚等五大村潮企劃,集中呈現家鄉美食、民族文化、鄉村風尚、非遺傳承等豐富內容。“花兒”展現農能、技能、才能的同時,也為發展鄉村文旅、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一些解題思路。
還應該看到,《花兒綻放·鄉村季》并非以暫居在鄉村的都市人視角來觀察體驗鄉村世界,從而獲得短暫的心靈慰藉,而是帶著鏡頭走進田野,走近那些溫柔的、熱烈的、安靜的、堅毅的“花兒”。鏡頭下的鄉村不再僅僅是田園牧歌式的風景,而是鮮活的、有溫度的現實。
美中不足的是,在一些競技比拼環節,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一些“花兒”無法直觀地呈現自己的技能和優勢,難以達到更生動的效果。當然,這也并不影響我們去欣賞和贊美這些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花兒”。
廣袤的鄉村蘊藏著文藝創作的豐富資源,新時代鄉村女性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用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鏡頭語言呈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真正做到讓鄉村女性成為主角,讓被遮蔽的被看見,將遙遠的生活重新擦亮,是《花兒綻放·鄉村季》之于我們的意義之一。
(作者系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文學與出版管理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