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泰山第二屆釣魚城科幻大獎頒獎典禮在泰山科技學院舉辦
11月9日,“2024中國泰山·第二屆釣魚城科幻大獎頒獎典禮”在泰山科技學院舉辦。
11月9日,由泰山科技學院主辦,蓬萊科幻學院、釣魚城科幻學院、學生科幻聯合會承辦的“2024中國泰山·第二屆釣魚城科幻大獎頒獎典禮”在泰山科技學院舉辦。弗朗西斯科·沃爾索、夏海明、董仁威、吳巖、韓松、嚴峰、沙錦飛、星河、鄭軍、石以、王衛英、楊楓、金霖輝、楊平、三豐、江波、超俠、張冉、趙恩哲、張凡、李廣益、姜振宇、劉洋、翟雪蓮、姬少亭、天瑞說符等來自中國、意大利的寫作、翻譯、出版、教育、美術、傳播領域的100余位科幻界人士,泰山科技學院師生代表800余人參加。
11月9日上午的“泰山·中國科幻高峰論壇”高峰論壇上,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科幻作家劉慈欣發來視頻賀詞,他說,這是一次科幻文學與創意的盛會,期待能涌現更多優秀的作品,用想象力為人們展現一個又一個充滿魅力的平行宇宙,用思想的光輝照亮種種可能的未來。
科幻教育與產業的未來
泰山科技學院常務副校長謝承紅致辭
泰山科技學院常務副校長謝承紅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科幻事業的發展,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具體化表現,在當下和未來,科幻家和企業家一樣重要,科幻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一樣難能可貴。泰山科技學院作為新時代的新大學,會持續為學生提供全新的成長體驗和獨特的教育價值,讓科幻教育事業走向更遠。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博導、首屆“釣魚城獎”科幻教育家得主吳巖專題演講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博導、首屆“釣魚城獎”科幻教育家得主吳巖在專題演講中表示,今天的科幻教育恰恰就是為了取代過去的傳統教育,科幻所涉及的產業主要是傳統內容為核心的科幻產業和基于科幻基本模式的生產研發,而教育與之相輔相成,未來的教育都會傾向于科幻教育,因此科幻學院應繼續堅持,走向更好的未來。
科幻產業論壇現場
星云獎創始人、時光幻象董事長董仁威在主持 “科幻產業論壇:中國科幻產業該怎么做”中表示,中國科幻產業的影響力不能只看產值,甚至主要不能看產值,要看到它獨特的文化力量。發展中國的科幻產業,必須從培養優秀的中國科幻作家和創作中國原創科幻作品為根本,用東方文化為根基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科幻,“新科幻,出東方”,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服務于全人類,增加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這才是發展獨具中國特色的東方新科幻的核心價值,主要目的。
科幻教育論壇現場
釣魚城科幻創始人張凡在 “科幻教育論壇:科幻教育向何處去”中談到,科幻教育是復雜的,純然的愛好很重要,科幻可作為強有力的工具植入通識教育系統,使通識教育更加完滿。 李廣益也認為科幻應在高校通識教育中扮演獨特角色,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但具體課程形式和方法還需摸索。
科幻文學的新方向
世界科幻論壇現場
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爾索在“世界科幻論壇:塑造世界的科幻想象”中認為,想象力是創造現實中不存在圖景的能力,是人類獨有的特質,這種特質未來是否仍是人類獨有,現在還不確定。人類天生具備創造與想象未來的能力,這帶來了講故事的欲望與虛構能力,而機器則不會。面對劇烈變化和不確定的世界,科幻作者需要具備如“太陽朋克”這樣的新流派想象力,以抓住關于未來發展的設想并提供新的解決辦法。
科幻作家論壇現場
在“科幻作家論壇:尋找科幻文學的新方向”中,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嚴鋒表示,科幻和文學其實更傾向于雙向奔赴的狀態,科幻作家能探索到中間的最佳交集??苹米骷医ㄕJ為AI是未來十到二十年最重要的科技話題,科幻小說需探討其哲學和技術影響??苹米骷覐埲揭脖硎荆訟I為例,科幻應關注技術極端情況對現實的影響,這些都是科幻作家應該關注和書寫的??苹镁W文作家天瑞說符則認為我們這個社會基調是比較傳統的,需要我們從熟悉的角度以及切入點以低姿態傳遞科幻,擴大讀者群體。
當晚的頒獎典禮上,各獎項一一揭曉,韓松榮獲科幻大師獎,天瑞說符《我們生活在南京》榮獲最佳長篇獎,江波《賽博桃源記》榮獲最佳中篇獎,遲卉《不做夢的群星》榮獲最佳短篇獎,路航榮獲最佳新星獎,李克勤榮獲科幻翻譯家獎,三豐榮獲科幻傳播家獎,趙恩哲榮獲科幻藝術家,李廣益榮獲科幻教育家獎,楊楓榮獲科幻出版家獎,弗朗西斯科·沃爾索榮獲馬可?波羅獎,嚴鋒榮獲科幻學院獎。
科幻大師獎獲獎者韓松發表獲獎感言
韓松在獲獎感言中表示,這個獎項在泰山腳下頒發,分量很重,釣魚城科幻獎獎勵的是一種尋找真理、尋找科幻精神的過程,這與學校的理念是契合的。同學們在大學學習,不能僅僅只是學一點技術,或者一門專業,而是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完滿的人,要正值、要善良、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想象力,有發現力,有創造力,這也正是科幻人所追求的科幻精神。
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爾索榮獲馬可?波羅獎
頒獎前,還舉行了持續6天的各類科幻活動,包含高峰論壇、科幻美術展、百家論壇、紅毯之禮、雅集簽贈等。釣魚城科幻大獎是表彰科幻領域杰出工作者的新風尚、綜合性、跨行業、高獎金的公益科幻獎項,下一屆將于2026年在晉中信息學院太古科幻學院舉行。
下一屆釣魚城科幻獎預告現場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附: 2024中國泰山·第二屆釣魚城科幻大獎獲獎總名單
美術單元
最佳繪畫:《裂變的木偶》,作者:Jamie Ciao,插畫師、繪本畫師
最佳書籍設計:《看,你設計的未來》,作者:金霖輝,科幻插畫家,青少年科幻美術教育者
最佳實驗藝術:《星空》前奏之《藝術孿生衛星》,作者:岳路平,后人類藝術家、數字策展人
傳播單元
最佳策展:科幻世界雜志社
最佳國際交流:弗朗西斯科·沃爾索(Francesco Verso),意大利科幻編輯、作家
最佳媒體:文藝報
最佳記者:康春華,《文藝報》記者
最佳自媒體:科幻光年,新浪微博科幻博主,資深科幻迷
最佳科幻迷:華文,資深科幻迷,馬門溪龍科幻圖書館、鸚鵡螺科幻歷史博物館創始人
最佳舞臺?。骸渡預I你》
最佳表演:《鋼鐵廠日記》
最佳Cosplay:黃燁凱,重慶移通學院優秀學生
翻譯單元
最佳英語譯者:陳陽,獲獎作品《巴別塔》
最佳非英語譯者:丁丁蟲,獲獎作品《看海的人》(日)
最佳漢外譯者:大森望,光吉さくら,ワン?チャイ,獲獎作品《三體0:球狀閃電》
出版單元
最佳科幻出版機構:科幻世界雜志社
最佳策劃編輯:陳曜,《科幻世界》編輯部主任
最佳引進圖書:《格雷格·伊根經典科幻三重奏》
最佳原創圖書:《中國科幻口述史》(第2—3卷)
教育單元
最佳教師:宋明煒
最佳教學:張峰(三豐),獲獎課程《未來學方法》
最佳學術·論文:吳巖《藍圖未來主義科幻小說:濫觴、發展和性質》
最佳學術·專著:宋明煒《看的恐懼》
最佳學校科幻團體:武漢大學科幻協會
國際單元
最佳長篇:Babel by R. F. Kuang
最佳長中篇:Rose/House by Arkady Martine
最佳短中篇:The Year Without Sunshine by Naomi Kritzer
最佳短篇:Better Living Through Algorithms by Naomi Kritzer
最佳新星:Gabriela Damián Miravete
作家單元
最佳新星:路航
最佳短篇:《不做夢的群星》,作者:遲卉
最佳中篇:《賽博桃源記》,作者:江波
最佳長篇:《我們生活在南京》,作者:天瑞說符
成就獎單元
科幻翻譯家:李克勤,科幻翻譯家,科幻譯介二十年
科幻傳播家:三豐,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委員、國際交流專家
科幻藝術家 :趙恩哲,亞洲首位獲得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的職業藝術家
科幻教育家 :李廣益,重慶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科幻文學與科技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科幻出版家 :楊楓,八光分文化創始人,CEO,編審,《銀河邊緣》中文版主編
馬可·波羅獎:Francesco Verso
科幻學院獎 :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科幻大師:韓松,科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