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莊”的“莘”
莘莊鎮名在《崇禎松江府志》(1630年版)卷之三中就有記載:“莘莊鎮。一名莘溪?!边@表明,明代時,莘莊是以河流名為鎮名的,或者說它有兩個鎮名。這是上海現存地方舊志中,最早記錄“莘莊鎮”的志書。莘溪是一條市河,由西向東貫穿莘莊鎮中部,為適應市政發展需要,1964年11月起莘溪填河,完工后建成現在的莘浜路。市地方志辦公室楊楊博士幫我查到比“府志”早62年的資料,即初刻于明隆慶二年(1568年)的《江南經略》,書中也有上海鎮“西南至莘莊鎮華亭縣界三十六里”的記載。
主持人康輝在“央視頻”“咬文嚼字”小課堂中盤點全國易錯難讀的地名,他從上海開始,第一個便是閔行區和莘莊鎮,他說“上海有一個閔行區,不要讀成閔xíng區……閔行區有一個地方是莘莊鎮,這個字就是‘莘莘學子’的‘莘’,可是在這里要讀‘xīn莊鎮’”。鎮名“莘”不能讀成shēn,路名也不能讀錯。莘莊地區帶“莘”字的路名共18條,其中“莘”字頭的有16條,如莘瀝路、莘凌路、莘潭路等,帶“莘”字的2條,是七莘路、虹莘路。這18條路名中的“莘”字,無一例外都要讀成xīn的。
“莘”字的讀音問題,三四十年前早就出現了,主要是在新上海人、新莘莊人中間?,F在的他們融入上海已久,加上地鐵、公交日常的準確報站,“莘(xīn)莊”的讀音已經不成問題了??墒侨缃?,新問題又出現了——這些地名進入廣泛使用的語音導航后,“莘”字的讀音就非常混亂,比如:“前方紅綠燈路口右轉進入莘(xīn)松路,左轉進入莘(shēn)北路。”還有這樣的語音:“正在前往莘(shēn)凌路莘(xīn)北路?!倍谳非f鎮區南面,還恰恰真有一條“申北路”呢?!拜贰弊肿x音問題還上了熱搜榜。
宋代《集韻》中有“莘”字,義項之一是“音辛,細莘,藥草”?!拜贰笔莻€形聲字,艸字頭表示它是一種植物,“辛”是它的讀音,“莘”字應讀xīn。乍看“莘莊”之名似乎同藥草“細莘”有關,有的研究者進而認為因莘溪兩岸長滿了“莘”這種植物,所以稱“莘莊”的。我在閱讀明清等文獻時一直留意著“莘”的出處,并沒有看到有這類記載。而據權威的《上海植物志》介紹,細辛(莘)“主要分布于歐洲……上海有1種”,“佘山有分布,生于雜木林下”。原來,“細辛(莘)”在上海是種少見的“稀有植物”,也不是生長在河岸邊的,怪不得我從未看到過其真容。1970年5月版《上海常用中草藥》一書,是特地為農村赤腳醫生編寫的,共收錄了480多種藥草。介紹其他很多藥草時,既有文字介紹也有精細的插圖,每種篇幅都要占兩至三頁,而對細辛(莘)的介紹只有區區六十來個字,連學名也未列出,也沒有插圖,可見它在上海是如此“小眾”。在80年代上海第一輪修志中編修的《莘莊鎮志》,有“莘莊鎮因跨莘溪而得名”的記載,新編《上??h志》也是這樣記載的,都是先有“莘溪”之名,后來又名“莘莊”的,這同《崇禎松江府志》的記載相一致。如此看來,莘莊的“莘”字來自“細辛(莘)”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掉了。
“莘”字的xīn音,除了與“辛”字相通外,文獻上沒有更早或過多的記載,從《集韻》推測,最晚在宋代就已出現xīn的讀音,不然辭書不會記載它。這個讀xīn音的“莘”字,是通過口口相傳,一代代傳承至今的。方言詞語的古音都是這種方法保留下來的,例子很多,舉一個大家熟悉的,浦東有條河流,歷史上一直稱“王家浜”,原住民也都知道這個“王”不讀wáng,而讀yáng音,“王家浜”就讀“yáng家浜”,這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古音。這個讀音流傳至今至少有一千多年了,只是在當代出現變異,“王家浜”連名字都已被改為“姚家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