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日娜(蒙古族)| 翻譯獲獎感言
朵日娜,蒙古族,1971年生,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人。內蒙古赤峰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譯審,內蒙古自治區翻譯家協會副主席。出版譯著《阿拉善風云》(又名《遙遠的大漠》)《斷裂》《飲馬井》《我給記憶命名》等。曾獲《民族文學》獎,內蒙古自治區索龍嘎文學獎等。
大學畢業后,我到專門從事將蒙古文翻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文學翻譯的小機構——昭烏達譯書社工作。在著名文學翻譯前輩那順德力格爾老先生的指導下,投入到昭烏達譯書社龐大的翻譯出版工程——《歷代蒙古族文學作品選編》的編纂工作中。在編校收入叢書的眾多文學翻譯家譯作的過程中,深受啟迪和感染,開始了文學翻譯工作。
起初,翻譯是我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后來,翻譯成了我越來越喜歡的工作。在30多年的工作當中,我不斷地累積著經驗,在孤獨中擁抱著每一個有溫度的字,投放對原著的尊重、激情與熱愛。文學翻譯如今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天端坐在文字的殿堂,將一種語言的意思傳遞到另一種語言的同時,也在完成著文化之間的交流。
《我給記憶命名》是臺灣蒙古族畫家、詩人、散文作家席慕蓉的回憶性敘事散文集。席慕蓉打開歲月珍藏的寶篋,誠摯地與讀者分享她的記憶圖冊。書寫時間橫跨半個多世紀,對記憶進行串聯與梳理,涵蓋還鄉之旅、詩歌創作等豐富內容。
席慕蓉在書中這樣寫道:“天地萬物才是生命中所采用的原文,一切的記錄只是試著來翻譯而已……天地萬物都是原文,而我們對這一切的所有描述,包括歷史、地理,包括文學,都是譯文。”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她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包括繪畫,都是一種對天地萬物原文的翻譯。如此推理,我的翻譯,是對席慕蓉“譯文”的再翻譯,也是通過她的“譯文”,接近天地萬物真相的旅程。
她還寫道:“譯者如果同原文切磋得越久,感受得越多,一般來說,應該就會譯得比較周全。”這里所說的“原文”,是她前面所提到的“天地萬物”。我想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我們的文學翻譯。
文學翻譯對我來說,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也是通過文字跟作者進行精神對話的過程。“譯”路辛苦,卻一路幸福。在此由衷地感謝在“譯”路上給予我關心、幫助、鼓勵的師長和家人,祝福大家美好安康。